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灵修书籍 > 真理的亮光

第四章 教会的组成

第四章、教会的组成
教会的实际成分和内容,必须根据圣经,按照神的旨意而组成,不可随意增删,以至影响教会的健全发展,使教会及信徒受亏损,不能完成主的使命。
一、得救信徒
教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得救的信徒,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 (徒2:38、41)
接着又记载:“信的人都在一处”、“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徒2:44、47)教会不能接纳没有悔改受洗和真正重生得救的人,这些人所组成的团体也不能算是教会。
此后又记载“有许多信的人”、“那许多信的人”(徒4:4、32),然后称他们为“全教会”。 信而归主的人越发增添(徒5:11、14),这些信的人也称为门徒(徒6:1、7,徒8:1,徒9:1、10),从安提阿起首,门徒又称为基督徒(徒11:26),这些人就称为教会(徒11:26,徒12:1,徒13:1)。
作主的门徒必须受洗归主(太28:18-19)。 所以教会当然是由真正悔改相信、受洗归主的人组成的。 相信耶稣是救主,是从死里复活的神的儿子,神已经立祂为主基督了,相信这纯正的福音,才能得救(约20:31;徒2:31、36,徒4:10、12;罗10:9-10;林前15:1-4)。
保罗写了不少的信给各处教会,他称收信者为教会或圣徒(罗1:7,罗16:17;林后1:1)。 教会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林前1:2)。 圣徒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有忠心的人(弗1:1;西1:2)。 可见教会是由圣徒组成的。
以色列人出埃及时,有一些闲杂人混在当中(出12:38,民11:4)。 尼希米时期,他们听从律法书的话,就与闲杂人绝交(尼13:3)。 在新约时代有形的教会中,可能有稗子的存在。 不可容让稗子留在真正的教会中。 (林前5:2;帖后3:6;多3:10;启2:2)
教会是得救的人所集合的,好像蒙救赎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一样,是神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申7:6;代上17:21-22;多2:14;彼前2:9-10;王上8:56-57;诗68:18;结43:7;林后6:16;启21:3)。 重生得救的人才会爱神(申7:9;太22:37;约壹4:19,约壹5:1),爱神的家和神的殿(王上3:3;诗18,诗84:1-2)。 如同那些蒙救赎的以色列人有责任守逾越节,献头生的(出12:42-48,出13:1),他们甘心乐意地为造会幕献上礼物(出25:1-7),这些人才是被数点的壮丁,成为耶和华的军队(民1:2、46)。 律法规定私生子和外邦人不可入耶和华的会(申23:2-3)。 照样新约教会也不能容纳未重生的人。 如果教会中有一半的人未重生,就如但以理书所说的大象,脚是半铁半泥,不能彼此相和,终必倒塌。 (但2:42-43)
二、五种工人
保罗说:“他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 ……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 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 (弗4:9-12)
“神在教会中所设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师……。” (林前12:28)
“在安提阿的教会中,有几位先知和教师。” (徒13:1)若没有使徒和传福音的,就没有人听道信主,也不能成立教会;而若教会没有先知、牧师、教师,信徒就无法得到教导和牧养,必将贫乏、软弱,不能长进。
当然,神的工人宁缺勿滥。 主耶稣曾设立十二使徒(路6:13),犹大卖主后,由马提亚代替(徒1:26)。 以后,主又拣选了保罗和巴拿巴等为使徒(徒13:2,徒14:4;罗1:2,罗16:7)。 真正的使徒是主特别选召和差派的(加1:1;提前2:7),他们应当曾经见过主耶稣,得到使徒的承认,也有别的凭据(林前9:62,林前15:7-8;加2:8-9;林后12:12)。 新约其他传道人和提摩太,提多等均未自称为使徒,而彼得书和犹大书都提到“使徒从前所行的”(彼后3:2;犹17),表明使徒的时代和职分已经过去了,教会的根基已经立定(弗2:20,弗3:5)。 主一次将真道交付了圣徒。 使徒时代以后再没有新的启示、真理和教义,圣经也到启示录为止(启22:18-19)。 不过使徒的工作要继续下去,信徒必须传福音,为主作证,建立教会。
类似旧约时代的先知是没有了,但新约教会仍有先知(徒11:37,徒13:1,徒15:32,徒21:9-10)。 这主要的是在作先知讲道,而不是着重于预言将来的事。 但都应当是有灵感的(尼9:30;何9:7;赛42:1;徒11:28;林前14:29-30)。 不过也要防备假先知,他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凭着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太7:15-16),许多旧约的先知,如撒母耳、以利亚、以利沙、米该亚、以及耶利米、但以理等都是榜样,而伯特利的老先知和神人等都是鉴戒。
建立教会,不能缺少传福音的人。 因为信道是从听道来的,人未曾听见,怎能相信呢?
“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 (罗10:14-15、罗10:17)。 腓利是一个传福音的人,他作了很重要的工作。 (徒8:5-12、徒8:26,徒21:8)
牧师是羊群的牧人。 主耶稣复活后,再三托付彼得:“你喂养我的小羊”、“你牧养我的羊”、“你喂养我的羊。” (约21:15-17)
彼得年老时,勉励教会的牧人:“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的旨意照管他们,不是出于勉强……不是因为贪财……也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 (彼前5:2-3)
有些牧师并不是主所设立的,他们如同雇工,只知道牧养自己(约10:13;结34:1-6),将来必无法向主交帐。 (来13:17)
神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4),所以祂在教会中设立教师(林前12:28)。 我们应当谨慎,不可像当时的文士或教法师一样能说不能行,免得受更重的判断(提前4:11、13、16;罗2:18-21;太7:28-29,太23:1-3;雅3:1)。
三、长老执事
圣经规定,教会应当有长老和执事,旧约以色列人有长老(出3:16,出24:1;申19:12;撒上4:8)。 新约时,犹太人中也有长老(太21:23,太26:3;徒4:5,徒5:21),教会中也设立了长老(徒14:23,徒15:2、23,徒21:18),长老也就是监督。
在提多书上,保罗提到在各城设立长老,接着说监督是神的管家(多1:5-7),可见是指同一种人。 使徒行传记载保罗对以弗所的长老说:“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 (徒20:17、18)
保罗写信给腓立比的教会,提到众圣徒和诸位监督,诸位执事,而未提到长老,可以证明当时的监督就是一处地方教会的长老,而不是一个区域或管辖许多教会的主教或会督等。 虽然是从“监督”一字译出和引用的,但性质和内容是改变了,变作一种高出一般传道人的主教制度。
长老的职务是作一处教会的全群监督,是神的管家(多1:7),管理和牧养教会(徒20:28)。 耶路撒冷教会的长老曾和使徒们一起商议教会的重要事务(徒15:3、4、6、徒15:22-23)。 有些长老曾为年轻工人按手,赐于他们恩赐(提前4:14),为病人抹油祷告(雅5:14)。
长老照管牧养神的教会,作群羊的榜样(提前3:5;彼前5:13),是由使徒或其他神的工人选立的(徒14:23,多1:5)。 应当清楚圣灵的引导(徒20:28),在教会内外有好名声(提前3:7),以及其他属灵的品行和资格,如“必须无可指摘,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有节制、自守、端正、乐意接待远人、善于教导、不因酒滋事、不打人、只要温和、不争竞,不贪财,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儿女凡事端庄顺眼……。” (提前3:1-7;多1:5-9)长老若受到控告,当慎重处理,若犯罪,当在众人面前责备他(提前5:19)。
执事是管理教会事务的。 最初在耶路撒冷教会选出七位执事管理饭食,他们也必须有属灵的资格,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 可以由信徒选举,由使徒承认(徒6:2-6)。 有人后来作了传道工作(徒6:8-10,徒31:8)。
“作执事的也是如此,必须端庄,不一口两舌,不好喝酒,不贪不义之财。 要存清洁的良心,固守真道的奥秘。 这等人也要先受试验。 若没有可责之处,然后叫他们作执事。 女执事也是如此,必须端庄,不说谗言,有节制,凡事忠心。” (提前3:8-14)
有些地方的教会专挑选在社会上有钱财、地位、名望,知识、才干的人作长老执事,而忽略他们的属灵资格,这是非常错误的。 绝不可将神的教会交在世俗人的手里,免得教会软弱、堕落。
四、各种恩赐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每个信徒是肢体。 每个肢体能不能发挥作用,在乎他有没有圣灵的恩赐。 圣经提到恩赐的重要性,我们各人所得的恩赐不同,或说预言、作执事、教导、劝化、施舍、治理、怜悯人的。 (罗12:5-8),一起在基督的身体上配搭做肢体。
哥林多书提到圣灵的九种恩赐:“这人蒙圣灵赐他智慧的言语;那人也蒙这位圣灵赐他知识的言语;又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信心;还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医病的恩赐;又叫一人能行异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诸灵;又叫一人能说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 这一切都是这位圣灵所运行,随己意分给各人的。” (林前12:8-11)
接着就说到基督的肢体各有不同的用处,谁也不能说用不着谁。 “神在教会所设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师、其次是行异能的、再次是得恩赐医病的、帮助人的、治理事的、说方言的。” (林前12:28)恩赐虽然有先后、主次、大小,但都是有用的,缺一不可的,谁也不能骄傲、自夸,应当相助相顾。
恩赐是圣灵随己意分给各人的。 我们可以切慕求得恩赐,其中更要紧的是作先知讲道,这比说方言更重要。 因为说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讲道是造就教会。 既然切慕属灵的恩赐,就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 保罗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若没有人翻,就当在会中闭口(林前14:1-33)。
那更大的恩赐和那最妙的道,就是爱。 可惜许多人不肯切切的求。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救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其中最大的就是爱。” (林前13:1-3、林前13:13)
教会需要恩赐的功用,也需要生命的供应。 教会内不能只有方言、讲道、医病等,而没有爱。 哥林多教会口才恩赐都全备,但生命幼稚,仍属肉体,不属灵,以致有嫉妒纷争(林前1:7,林前3:1-4)。 这样的教会不能造就信徒,满足主的心。 人可能妄用、错用恩赐(民22:5-6;犹11),也可能轻忽失落(提前4:14;提后1:6),也有人为之而骄傲、狂妄(彼后2:15-16),自以为比别人强(林前12:21)。 我们绝不可过分高举恩赐。 恩赐只有在属灵的人手中,才能发挥正当美好的用处。
五、各种聚会
信徒在聚会里才能更多蒙恩典、见亮光、得造就、有长进。 圣经教训我们“不可停止聚会。” (来10:25)
教会有以下聚会:
1.敬拜的聚会
现在基督教各教会、各宗派都有敬拜的聚会,就是“主日崇拜”、“礼拜”、“主日聚会”,内容有唱诗、祷告、读经、讲道等。 有以讲道为中心的,有以赞美为主的(诗19:1,诗22:22,诗68:26,诗89:6;弗5:19;西3:16)。 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约4:23-24;腓3:3),不应注重外表的仪式,更不可掺杂世俗的节目。
2.祷告的聚会
初期教会的信徒常聚在一起祷告(徒1:14,徒2:42,徒12:5、12)。 主耶稣提到教会时,也特别说到祷告:“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我又告诉你们,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 (太18:18-20)
没有祷告的教会是软弱、无所成就的。 祷告是教会的动力、保护和争战,信徒必须勤于参与祷告的聚会。
3.讲道的聚会
旧约的先知和新约的使徒经常讲道。 神的福音、恩典、真理、旨意都是藉着讲道传出的,最能够造就信徒(耶23:18、22;徒14:1,徒16:13,徒20:7)。 但讲道的聚会不宜太多,若讲者没有神的启示、主的同在和圣灵的感动,或者听道的人不加以分辨(帖前5:20-21;林前14:29),有时反而有害。
4.读经的聚会
基督徒必须勤读经,除了个人灵修以外,也要和教会众信徒一起读经。 无论是有人带领、讲解、考查研究、讨论、彼此提醒等等,对信徒的灵命都很有益处(尼8:1-8;赛34:16;路4:16-17、路4:22;徒15:30,徒17:11,徒18:25-26;西4:16;启1:3)。 因为有些人理解能力不够,也有些圣经内容比较深奥难懂,必须有人为他们讲解。 (可4:10-11、可4:13;路1:46,路14:27、33、路14:44-45;徒8:31、34;来5:11-14;彼后3:16)。
5.掰饼的聚会
主耶稣在最后的晚餐时,曾设立掰饼的事,叫门徒以后纪念祂(路22:19)。 以后使徒们传下去,叫教会遵行(林前11:23-24)。 从此教会也一直照着行了(徒20:7)。 这掰饼的聚会是以主耶稣为中心,众人环绕主的桌子,一同唱诗、祷告、纪念、敬拜。 先是感谢主,后是赞美神。
6.见证的聚会
教会可以有作见证的聚会,信徒在聚会中述说神的工作、能力和恩典,或彼此谈论对说(弗5:19;玛3:16;路2:38;约4:39)。 见证必须是自己真实的经历(约21:24),不能夸大或妄作见证。
7.恩赐的聚会
还有一种恩赐的聚会,内容在于圣灵直接的感动和运行,藉着属灵的恩赐发表出来。 “各人或有诗歌、或有教训、或有启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来的话、凡事都当造就人。” (林前14:26)这种聚会不能勉强效法,不能一人包办,也不可争说,造成混乱(林前14:27-33)。
并不是每个地方教会都必须有各种聚会,要根据实际的需要,主的引导和客观的条件而定。
六、几种礼仪
古今教派规定了许多礼仪和节日,这都不足为凭。 主耶稣在世时,犹太人有许多礼仪、节期、规矩,那常是法利赛人、撒都该人以及一些无知的百姓所作的,主耶稣常加以指责(太9:14-15,太12:12,太15:1-9,太23:4-5、太23:16、23;路18:11-12)。 有些是古人的遗传,有些是后事的影儿(西2:16),新约的教会必须根据主的吩咐、使徒的教训和圣经的记载,不能自行设立规条。
1.受浸
主耶稣亲自吩咐门徒和教会应当行的,只有受浸和掰饼两件事。 主复活后曾吩咐门徒:“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 (太28:19)又说:“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 (可16:16)使徒们也遵照主的话行了。 五旬节时,一天就为那些悔改相信的三千人施洗,加入教会(徒2:38-41),以后腓利、彼得、保罗,为撒玛利亚的信徒,在哥尼流的家中,以及为腓立比的禁卒和哥林多人、以弗所的信徒等都施过洗(徒8:12、38,徒10:47-48,徒16:34,徒18:8,徒19:5)。
受浸的意义非常重要,是表示悔改、见证、相信,罪的赦免,得到重生,进入神国,与主联合(约3:3、5,约4:1;徒22:16;罗6:3-4;加3:27;西2:12;彼前3),所以应当慎重举行,以全身浸入水中为宜。 洗礼也常称为浸礼。 但不应以此来形成派别,要紧是受洗归入主的名下,而不是归于别的名下。 只有一洗,即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弗4:5;徒19:5;林前1:13)。 奉主的名受洗只有一次,希伯来书讲的各样洗礼是指其他洁净之洗等,并非多次行一样的浸礼。
2.掰饼
有的教会称为圣餐、晚餐、或主的桌子。 也是主所亲自设立,并由使徒传授在教会中一直实行的。 这不仅是一种礼仪和见证,也表明信徒和主之间生命的联合与交通,这是最基本的关系。 藉着掰饼,纪念主的爱,表明主的死,等候主再来(路22:1;林前11:26;可14:25)。 不但是享受主恩,与主联合,也表示教会合一,彼此交通(林前10:16-17)。 应当用无酵饼和葡萄汁为表记(太26:29;林前5:8),必须按理吃主的饼、喝主杯,要分辨是主的身体,否则是吃喝自己的罪了(林前11:27-29)。
3.按手
旧约已有按手,表示传遵,承认联合(利1:4;民8:10;申34:9;王下13:16;伯9:23;但9:21)。 主耶稣曾为病人和小孩按手(太9:18,太19:13;可6:5)。 使徒曾为人按手,为着设立执事、分配恩赐、差遣工人、以及为施洗、接纳、承认、医病等(徒6:6,徒8:17,徒9:12,徒13:3,徒19:6,徒28:8;提前4:14,提前5:22;提后1:6;来6:2)。 按手是代表一件属灵的事,而不是教会所常行的礼仪。
4.蒙头
圣经只有一处讲到蒙头问题,就是哥林多前书11章,这里讲到神在创造里所安排的次序,男人是女人的头。 男女都应当顺服神的权柄,特别在聚会时,女人祷告或讲道应该蒙头,应当有谦卑、顺服、自守的态度。 有人勉强所有的妇女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蒙头,甚至有人认为不蒙头就不得救,把她排除隔绝,更是不应该的。 此外,教会不应当再有任何圣经以外的礼仪、规条,更不能将世俗的习惯、作法引到教会中(王上12:31-33)。
七、属灵权柄
教会没有属地的权柄,对外没有势力,对内也不能实行强制。 但教会有属灵的权柄和对内有所管治。 旧约时以色列人起初是政教不分的,以后分为君王、祭司和先知,在不同的范围来治理和领导,将政治、宗教和属灵的事分开了。
主耶稣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 (约18:36)使徒们常处于被审判和逼迫的地位,各地教会不参与任何地方的政治,信徒服从在上掌权的,和人的制度,尽当尽的义务(罗13:1、7;彼前2:12-14)。 他们接受法律制裁却不控告他人。 他们是奉公守法的公民,盼望敬虔平安无事的度日(提前2:2)。
教会的权柄是属灵属天的权柄,是藉着祷告,奉主的名,靠着圣灵而执行的(太18:18-19;林前5:4;帖前1:5)。 教会若失去属灵的权柄,就与它的地位和名义不相称,失去了见证和功用。
教会不要抓住属世的权柄,却要紧握属灵的权柄。 这是教会组成的一个部分,是代表基督,有圣灵同在的具体表现。 教会的权柄是保持它的存在、纯洁和次序的保证。
教会必须拥有属灵的权柄,否则就不能对抗撒但和世界的侵袭压力,不能管理教会内部的活动和事工,无法制止罪恶和混乱。
权柄掌握在谁的手中? 怎样运用? 管治哪些事情? 许多教会制定一些管治的条例,或由领导人任意施行,这都是不正确及有害的。 因为领导人可能有错误,加上硬性规定的制度,可能是世俗和肉体在分享权利,或共同掌权,造成许多偏差和不幸。
根据圣经的教导,使徒有属灵权柄(太10:1;徒8:19;林前9:4-6;帖后3:9;多2:15),包括医病赶鬼、分给恩赐、靠福音养生、管教人、责备人、甚至将犯罪的人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林前5:4-5;提前1:20;多2:15),以及惩罚恶人,敌人(徒5:5,徒5:9-10,徒13:9-11)。 神的国不在乎言语,乃在乎权能,但使徒保罗不愿常带着刑杖,而愿意存慈爱温柔的心(林前4:20-21)。 主给他权柄是为造就人,不是为败坏人(林后10:8,林后13:10)。 有些权柄他全没有用过(帖后3:9;林前9:12、15、18),妄用主给的权柄是错误的和危险的,要负严重的责任。 更不能越过主,而叫人服从所谓“使徒的”或“教会的”权柄。
以色列人的长老权柄很大,新约教会的长老只限于作信徒属灵的监督(徒20:17、28;彼前2:25,彼前5:2-4)。 和管理教会的事务(提前3:5,多1:7)。 有的作传道工作也为病人抹油祷告(提前5:17;雅5:14;帖前5:12)。 教会要警戒不守规矩的人。 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 有人不听劝诫要记下来,不和他交往,但不要以他为仇人,要劝他如弟兄(帖前5:14;帖后3:6-15)。 分门结党的人,警戒过一两次之后,仍然不肯改过,就要弃绝他(多3:10)。 犯罪的人要从教会中被赶出来(林前5:2)。 若有称为弟兄是行淫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不可与他相交,连与他吃饭都不可(林前5:11-13)。 若有人不听教会的劝勉判断,就看他如外邦人和税吏一样(太18:17)。 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都当用温柔的心加以挽回(加6:1)。 将人革除教会,或予以除名,应当非常慎重。
教会的权柄是属元首基督的,只能靠圣灵来运用,不能凭肉体和人意。 信徒是服神的权柄,如果教会或负责人不能代表神的时候,我们就应当顺从神,而不顺从人。 (徒4:19,徒5:29)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