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陶塑子女心灵时,心中要先有一个大局观。在应用的过程中,下面所提到的五个目标十分重要,需时刻铭记在心。
·《圣经》是我们每个人的历史
·培养敬虔的习惯
·将《圣经》运用在生活中
·树立活泼的属灵生命的榜样
·培养成熟的亲子关系
始终定睛在这五项目标上,就能赋予陶塑子女心灵这项工作活力并使之渐趋成形。
在《申命记》6章20-25节里,摩西带领百姓回想上帝的供应,激励以色列人继续跟随上帝。他的话掷地有声,因为以色列人熟知他们的历史,也认识那位将自己启示给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以色列的历史一再重复着上帝是谁、并他奇妙的作为。以色列人常常诵读、吟唱、背诵自己的历史。他们饮食的律例,使他们不致像邻邦一样得病,甚至他们的食物,都是上帝立约保守与供应他们的提醒。这种从神而来塑造文化的启示,使得以色列人在面对各样环境时,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身份与目的。
这对我们也一样。上帝早已在《圣经》中将他自己显明给我们,告诉我们: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被造。《圣经》就是我们的历史。创造、堕落与救赎是明白生命意义的背景。抛开了属灵历史,我们的孩子就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存在、罪怎样影响了他们,以及救赎如何恢复了罪所摧毁的一切。
试想,一位咨询师在没有了解被咨询者的背景和生活境遇之前,就针对他的难题贸然给予建议,或许他所建议的内容有可取之处,但一定缺乏深度,且难以提供长效的帮助。如果我们不在《圣经》的历史背景下教导孩子,结果也是如此。
《圣经》教导了许多有关我们生活的世界的真理。它告诉我们上帝创造世界、上帝过去的子民,以及《创世记》3章15节记载的上帝救赎的应许如何在过去的世代中显明。《圣经》是一本有关我们自己的历史书。
这启示并不是仅仅关乎那些遥远的属灵亲人,而是按着我们个人的名字关乎我们每一个人。让这个真理的意义与能力充满你,让你的孩子也沐浴其中;不然,《圣经》的预言、预备、应许和宣告将无法激发我们的言行,我们的儿女也只会把《圣经》当成另一本故事书而已。
我的意思是,我们或许会对晚间新闻报道的某些英勇行为感到振奋,评说着无望的社会偶尔还能见到一丝曙光。但如果这位英雄是你的亲人,这唤起的家族忠诚感,和对你的激励将是何等的大呢!我们会对发生在遥远国度里令人绝望的饥荒、困境深表同情,并以某种方式施以援手,但若是我们的家人陷于饥荒或灾难中,我们将如何坐立不安、尽心竭力地提供帮助呢?
不同视角带来的差异何等大啊!在《圣经》与教会历史中,信心伟人们的信仰、盼望与信心,都来源于对上帝启示的亲身认同,他们在上帝书写的故事中看到自己。我们要让基督荣耀的国度、不可见的属灵争战,对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就像家庭团聚中所说的家长里短一样真实和迫切。《圣经》故事里的主人公,就像奶奶、姊妹或叔伯一样可亲。这样,上帝的属性和作为将成为我们教导与管教中最重要的元素。而我们自己必须率先学习这一课。大卫在《诗篇》34章8-11节里说:“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耶和华的圣民哪,你们当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无所缺。少壮狮子还缺食忍饿;但寻求耶和华的,什么好处都不缺。”我们还要这样告诉儿女:“众弟子啊,你们当来听我的话。我要将敬畏耶和华的道教训你们。”
《圣经》不只是上帝子民的古老故事,而且是关于我们及儿女的故事。《圣经》是我们的家庭相册。
你渴望子女英勇无畏吗?把牧羊孩子大卫在上帝预备他战胜歌利亚之前如何面对狮子和熊的故事,带入他们的生活。大卫的事迹并不仅仅是个圣经故事,也是你孩子的历史,因为大卫是他们信心的兄长,是子女面对争战时,胆识与信心的英勇典范。
让我简短总结我们的历史:《创世记》描述上帝创造万有,但因为人类的堕落而遭到破坏,而人类获得救赎的唯一盼望,是通过上帝所赐的独生子。
《圣经》强调并阐明我们需要救主。《圣经》讲述着上帝对我们的信实,提醒着我们上帝之约的祝福与咒诅。《圣经》也记载着救赎主的家谱溯源和先知侍奉的历史背景。
如诗般的历史书卷,生动记载了个人在生命喜乐、忧愁、困苦和艰难中对上帝的亲身经历。
面对生活挑战,作者表达出对上帝的敬畏。他们陈述智慧与愚昧的对比,大大帮助我们领受上帝的话语,并以此教导我们的孩子。
先知书宣告上帝对以色列悖逆的审判。与此同时,上帝也因着他的慈爱,实施着拯救的计划。先知强有力地讲述着真实的悔改和重建。
福音书高潮迭起。基督的一生,揭开旧约一切的应许、象征与预兆,显明上帝的启示真实确切。他有大能大力,将万事更新!弥赛亚在神所定的时间和地点,成全了所有的义。
《新约》书信解释并且实践了《创世记》3章15节所应许的救赎者的救赎计划。基督是《圣经》的中心。他是《创世记》中创造万物的“道”,也是《启示录》中被尊崇的救主。《启示录》1-20章记载了上帝在大逼迫中保守教会安全的大能;21-22章预言上帝在万国万民面前,在基督审判受造万物与建立荣耀永恒国度时,将最终的荣耀带给我们尊贵的基督。
我们必须让孩子看到,《圣经》中大能的救赎故事与他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通过圣经故事的背景,让孩子认识自己、认识创造和救赎他们的主,我们的教导才会有意义。
你和你的孩子生活在创世与新天新地的过渡时期。只有了解我们所处世界在上帝救赎历史中的位份,我们才能明白和诠释我们所经历和感知的一切。只有《圣经》能使你的生命经历有意义。在真理的亮光中,人本主义是空洞和无法令人满足的。唯独上帝的话带来切实的安慰。人的感性之言好像伤口上的创可贴。唯独《圣经》持有恒久慰藉,不让人失望、也不会掩面不顾我们。教导的首要目标是让孩子看见上帝的属性与作为——带领孩子在《圣经》的字里行间看到他们自己的故事。让《圣经》成为你的家庭相册,不是别人的、从前的,而是我们的、现在的。
第二个目标,培养孩子按照真理行事的生活习惯。无论好坏,幼年教育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很难改变。“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22∶6)
年幼的孩子应该聆听仁慈坚定、权威公正、代表父母权能设定界限的教导。如果孩子的生活中没有清楚、一致、来自《圣经》对现实的正确诠释,那么他们的罪性就会误导他们去自我解读现实。而他们的心,也会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婪和欲念,另辟徯径。
用真理解读生命经历、挑战孩子的心以正确的态度回应公义的话语,这样的早期教育是为圣灵的耕耘预备心田。保罗曾在提摩太的生命里,指出这个过程的重要性。《提摩太后书》1章5节和3章14-15节讲到,提摩太的属灵生命得益于早期的《圣经》训练:
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但你所学习的、所确信的,要存在心里,因为你知道是跟谁学的。并且知道你是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
我们熟悉的《提摩太后书》3章16-17节,详述了《圣经》培养的素质:“《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在大卫对圣洁道路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少年大卫对上帝的委身:“少年人用什么洁净他的行为呢?是要遵行你的话。我一心寻求了你,求你不要叫我偏离你的命令。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耶和华啊,你是应当称颂的,求你将你的律例教训我。我用嘴唇传扬你口中的一切典章。我喜悦你的法度,如同喜悦一切的财物。我要默想你的训词,看重你的道路。我要在你的律例中自乐,我不忘记你的话。”(诗119∶9-16)
你希望孩子在面对试探时,能养成祷告的习惯。假设一个四岁的孩子,因为与兄弟姊妹争吵而生气,你并不希望仅仅是仲裁他们的纠纷,而是盼望他在快要生气时,能转向上帝祷告。
那么就在早晨与他这样谈心:
“今天你或许想对妹妹生气,这样的时候你来找妈妈好吗?我会帮助你,祷告上帝给你恩典。因为当你想要生气的时候,上帝可以帮助你。”
如果你年幼的孩子,在有需要时能到你面前,让你带领他一起来到上帝施恩的宝座前,随时得怜恤、蒙恩惠(参见来4∶16),他将会学习到,如何在未来的年日里,自己也这样去做。
从权威、顺服、解决冲突,到上帝所赋予的人际关系角色等诸多事项,我们的孩子都需要获得如何运用《圣经》真理的教导。每天都有很多将《圣经》连于生活的机会——遗失书包、友谊破裂、考试不利,比比皆是。我们每天匆匆忙忙,以为只要和儿女一起灵修就足够了,其实稍不留神,就错失了训练良机。我们每天如何应对环境与危机,都能让神学理论应用于现实。
那些把对《圣经》的认识化为顺服和勇敢的孩子,的确令《圣经》故事熠熠生辉。面对非利士的军队与歌利亚的恐吓,大卫对扫罗说的话听起来既天真又孩子气:“人都不必因那非利士人胆怯。你的仆人要去与那非利士人战斗。”(撒上17∶32)孩童大卫的属灵生命与牧羊的经历,令他充满勇气。“大卫对扫罗说:‘你仆人为父亲放羊,有时来了狮子,有时来了熊,从群中衔一只羊羔去……你仆人曾打死狮子和熊……耶和华救我脱离狮子和熊的爪,也必救我脱离这非利士人的手。’”(撒上17∶34-37)
大卫回答扫罗时的英勇,与直面歌利亚的无畏,并不是贸然出于年少无知的空想,而是出于大卫相信上帝的大能与权势。那带领以色列出埃及的上帝,同样也是救他脱离狮子和熊的上帝。他的信心来自面对熊的时候,呼求上帝,就亲身经历神的拯救。扫罗看歌利亚是巨大的,而看上帝和他的应许是渺小的。大卫却从以色列的过去,与自己曾经历历在目的凶险遭遇,去看歌利亚和非利士人。他行出了对上帝和他应许的信靠。所以,上帝在有限的巨人身边,显得高大无比。“你来攻击我,是靠着刀枪和铜戟;我来攻击你,是靠着万军之耶和华的名,就是你所怒骂带领以色列军队的上帝。今日耶和华必将你交在我手里……又使这众人知道耶和华使人得胜,不是用刀用枪,因为争战的胜败全在乎耶和华。他必将你们交在我们手里。”(撒上17∶45-47)
教导孩子在生活中运用《圣经》,最好的途径就是父母的亲身示范。如果父母无论经历人生喜乐或是风暴,始终与神同行,儿女将被这与神真实的关系所吸引。相反,最容易让孩子对神心硬的就是:“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这等人你要躲开。”(提后3∶5)
我们的家是孩子生活的实验基地。孩子之所以能笃信基督信仰的真诚无伪,是因为我们认识上帝——而不仅仅只是知道有神。随着孩子在教会中成长,他们迫切寻找着与神有亲密关系、温暖而有生命力的信仰,寻求着能抵御人生风暴的真实信条。与上帝的关系使我们确信,在所有的生命经历中,我们都能认识《圣经》中那位掌权的神。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会吸引孩子亲近神,让神成为他们的安慰与依靠。
为儿女讲述《圣经》中的年轻人如何活出《圣经》真理的故事。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参见但3)、但以理(参见但1∶8-21,但6)、以斯帖、服侍乃缦家的小女仆(参见王下5∶1-15),和接近法老女儿的米利暗(参见出2)——因着《圣经》的训练,这些年轻人充满勇气与信念。他们实践了所背诵、吟唱的真理,而这些真理带领他们做出了明智的抉择。
为着基督的国度,我们要竭力进入成熟的与人共同生活和工作的关系。基督徒的生命活在社群中,在整个救赎历史里,上帝子民一同见证神奇妙的作为,也一同在他的保守与供应中得荣耀。未来的世代也要如此。所以当我们提到上帝对我们的家和普世教会的信实与供应时,也要有此相同的盼望——我们一起同工,宣扬基督的国度,直到他再来。约书亚在《约书亚》记24章15节宣告了这个盼望:“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
同样的主题也陈述于《诗篇》48篇12-14节:“你们当周游锡安,四围旋绕,数点城楼。细看她的外郭,察看她的宫殿,为要传说到后代。因为这上帝永永远远为我们的上帝,他必作我们引路的,直到死时。”
《诗篇》78篇3-7节告诉我们:“是我们所听见、所知道的,也是我们的祖宗告诉我们的。我们不将这些事向他们的子孙隐瞒,要将耶和华的美德和他的能力,并他奇妙的作为,述说给后代听。因为,他在雅各中立法度,在以色列中设律法,是他吩咐我们祖宗要传给子孙的,使将要生的后代子孙可以晓得,他们也要起来告诉他们的子孙,好叫他们仰望上帝,不忘记上帝的作为,惟要守他的命令。”
下一章我们将详述《圣经》中有关陶塑子女心灵的首要模板——《申命记》第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