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恕敏感地意识到,上帝出于对世人的爱而托付给教会的宝贵属灵传统,正因为虚假的信仰和世俗化的侵蚀变得后继无人、岌岌可危。因此,他呼吁福音派基督徒归正,回到正统、符合《圣经》、强调属灵经历和内在生命的立场上来,因为这是教会忠于上帝和他的道时应有的表现。
——宣道会前主席路易斯 ·金博士( Dr. Louis L. King)
崔辅民牧师是宣道会中前往中国及东南亚宣教的先驱。每当有人请教他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宣教士时,他总是回答:“在一个良好的家庭中长大!”
陶恕很喜欢这句话,因为他自己就是最好的证明。在一个人生命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祖辈的影响很大。虽然祖父吉尔伯特·陶恕( Gilbert Snyder Tozer)在陶恕出生之前就已经离世,但陶恕的性格中有许多方面明显来自祖父的遗传。
吉尔伯特 ·陶恕1810年在英国出生。“陶恕”这个姓氏来源于苏格兰一种叫做“thistle”的梳羊毛工具。这种工具的形状很像狗的獠牙,所以又称为“teaser”或“towser”(意思是“大狗”)。这个词的词形变化之后,就成了姓氏“陶恕”(Tozer)。陶恕曾半开玩笑地说,他弄清自己姓氏的起源后就学会了谦卑 ——原来,若不是上帝的恩典,他只是个羊毛梳子而已。
吉尔伯特从小就跟着乡亲们移民到了美国,他在纽约州北部站稳脚跟后就结了婚,但他的第一任妻子很快就过世了。于是,他又迁往宾夕法尼亚州的克利尔菲尔德郡( Clearfield County),并在那里遇见了他的第二任妻子 ——来自威斯特摩兰郡( Westmoreland County)的玛格丽特 ·韦弗( Margaret Weaver)。两人于1850年成婚。
吉尔伯特和妻子在他们的定居地建起了第一幢房子。后来,大家用他的姓氏给当地命名,叫做陶恕镇( Tozertown),后又改陶恕传:家庭背景名为纽堡。他俩共育有八个孩子 ——四男四女。
吉尔伯特和当地许多人一样当起了伐木工。他在冬季伐木,再在春季把原木绑成木筏,沿着萨斯奎哈纳河( Susquehanna River)顺流而下,卖给沿途的木材厂。
随着陶恕镇日益繁荣,吉尔伯特开始担心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好。他不希望孩子在镇上长大,认为农村才适合孩子成长——尤其是男孩。所以,吉尔伯特在镇子边上买了一个农场,举家搬迁到那里。他把农场交给儿子们打理,自己仍住在镇上,只在周末回家。他并不指望靠农场赚钱,只希望儿子们别在镇上惹是生非。
吉尔伯特每次回农场都会带回一大堆报纸、杂志和书,周末常常花在看书上,以至于邻居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乡间绅士”。他不在乎邻居的看法和闲言碎语 ——既然认定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家庭,那别人怎么看,他也就无所谓了。
吉尔伯特是不是基督徒、信仰状况怎么样,都已经无法查考。但他太太玛格丽特确实是个信仰虔诚、律己甚严的长老会基督徒。虽然住在乡下,不太方便经常去聚会,但她仍坚持教导孩子们属灵的价值观。
吉尔伯特把事业和家庭分得很清楚,所以,即使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他们也还是不太了解他的生意状况,只知道他每星期都要出门做生意,经常一连几星期甚至一个月都不回一次家。
美国内战结束后,南方开始了战后重建,对木材的需求源源不断,吉尔伯特为此忙开了。1878年春季,当他乘木筏向下游运输原木时,由于水流湍急,一条大木筏速度太快,撞上了他乘坐的木筏,把他撞入了冰冷的河水中,他溺水而死。
家里人不知道吉尔伯特到底有多少钱,所以没分到任何遗产。他只留下了那座农场,还有农场里辛苦的农活儿。出事时,只有一个叫雅各的儿子在家,这个儿子继承了整个农场。
雅各 ·陶恕娶了邻镇的年轻姑娘普鲁登斯 ·杰克逊为妻。这位姑娘从来没有乡村生活的经历,为了浪漫和爱情,她甘愿下嫁,而农场所能给她的,只是艰苦的劳作,以及随着岁月流逝陆续出生的六个子女。
艾登 ·威尔逊 ·陶恕是她的第三个孩子。
• 我坚信,任何人所掌握或能掌握的知识,都不会对我们的信仰根基构成真正的威胁。纯正的学术研究所能做的,就是把教会柱石上的苔藓清除干净。
• 真正跟从基督的人不会问:“不接受这个真理的话,会有什么损失?”他会说:“这就是真理的道路,不管前方有几多风雨,我都要在上帝的帮助下前行。”
• 有一位老人即将离世,在弥留之际,他仍然刚硬不信。上帝的仆人前去探望他,他却报以鄙视的眼神。这情景真令人伤心。如此看来,在神的国度里,谦卑是极其重要的。
• 上帝的荣耀便是全宇宙和谐美好的保障。只有当智慧的被造物人类尊崇上帝的时候,那安舒的日子才能从主面前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