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恕一起祷告是一种很特别的经历。他第一次邀请我去他的办公室一起祷告时,我感到非常的荣幸。那次我俩先讨论了一些他最近默想的经文,然后他提议开始祷告。我那时很年轻,于是留心观察他是怎么做的,好照着学。他从椅子上站起身来,走到办公室中间,然后跪倒在地。我吃了一惊,然后学着他的样跪在了地上,就这样和他一起,面对面祷告了半小时,身边也没个桌子椅子可以靠一下。这一幕我至今印象深刻——属灵操练中采取的这种祷告姿势,能使我祷告时更加专注,不至于心猿意马。——罗伯特·沃克博士(Dr.Robert Walker)
在宣道会全体大会的一次事务性会议中,各位与会者埋头审议各项决议、修正案以及修正案的修正案,忙得不可开交。单调乏味的讨论使得陶恕越来越不耐烦,终于他再也按捺不住,向坐在身边的麦卡菲转过头去。他对麦卡菲耳语道:“走吧。趁着我还没失去信心,咱俩一起找个房间祷告如何?
”精彩的讲道和优秀的文章为陶恕赢得了许多赞誉,这些成就实在应归功于他与上帝之间的亲密关系。陶恕最爱与上帝同在,胜过世上的一切。而祷告正是他这个基督徒生命的根基。他不仅在讲道中教导大家祷告,也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他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记下自己和别人的祷告事项,而且这些事项往往与属灵的事有关。陶恕的祷告和他的讲道一样:诚实、坦率、幽默、火热。他的祷告深刻影响着他的讲道,因为他所讲的道,正是他在祷告中的得着。
他的祷告也影响着他的生活,人们经常说:“陶恕是个祷告的人。”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来自于他的祷告。陶恕每天都用大量的时间祷告,在祷告中与上帝“摔跤”。他实实在在地践行与上帝同在的教导,经常躲开家人和朋友,在独处中与上帝交流。与上帝相对时他经常浑然忘却时间的流逝。
麦卡菲每星期二、四、六上午都会用半小时和陶恕一起祷告。麦卡菲到办公室后,陶恕会朗读一段他最近读到的文字——《圣经》经文、圣诗、主内的文章或诗作。接下来,他俩就倚着椅子跪下祷告。陶恕在祷告时有时举目望天,有时匍匐在地。当他匍匐在地时,会在地毯上靠近脸的地方铺一张纸,以免吸入灰尘。
麦卡菲对一次祷告的经历印象非常深刻:“当时陶恕倚着椅子屈膝下跪,摘下眼镜放在椅子上,他紧握双手,闭着眼睛仰头祈祷:‘上帝啊,我们在你的面前。’上帝的临在瞬时充满了整个屋子。我们两人都静默无言地敬拜上帝,心中感到十分喜乐,体验着上帝的奇妙,抒发着对上帝的崇敬。那个时刻真是无法忘记,我永远也不愿忘记。”有一次,麦卡菲正在祷告,听见陶恕那边发出一阵“沙沙”的响声。他忍不住睁开眼睛瞄了一下,发现陶恕正用铅笔写东西——原来麦卡菲祷告的时候,陶恕突然心有所感,就马上提笔记录下来。
陶恕定期与教会同工一起祷告。在一次同工祷告会中,陶恕身体微微前倾,与上帝深切交谈,突然电话铃响了起来。于是陶恕暂停了祷告,跑去接电话,一讲就是二十多分钟。打来电话的是一位传道人,陶恕给了他好多指导和建议,比如多休息、度个假什么的。问题是他自己从来没这么做过——陶恕让别人去度假,自己却从来不度假。所以教会同工坐在那儿,一边听一边偷笑。陶恕挂上电话,就回来继续祷告。他居然还能接得上刚才祷告的话头,继续祈祷说:“上帝啊,就像我刚才说的……”
有一回,陶恕和路易斯·金博士及另外两位牧师相约,一起花半天的时间祷告。其中一位牧师在祷告和讲道时经常语不惊人死不休,并以此闻名。这位牧师在祷告中提到了一位阻碍宣教工作的政治领袖。“如果你无法改变他,”这位传道人祷告说,“就请让他直接死掉,然后带他去天堂吧!”祷告结束后,陶恕把金博士拉到一旁。“你听到他上午是怎么祷告的吗?”他一脸受伤的表情,“‘带他去天堂’?他是不是根本不信耶稣啊?那可不是祷告,那是为了自己的益处而向上帝提出要求,这样怎么行呢!在上帝面前讲话一定要虔诚。祷告的时候我们是在和上帝说话,而不是和人说话啊!”
陶恕认为,祷告是人能够得到的职分中最神圣的一项。当陶恕祷告的时候,人们经常感到仿佛上帝就在他身边,甚至有时候,有人会忍不住睁开眼睛找找看。陶恕的祷告内容往往具体而细致,把生活中的小事也带到上帝面前。有一回金博士去拜访陶恕,正赶上陶恕要出门为教会买几个特型灯泡。离开办公室前,陶恕跪下,做了一个非常简短的祷告:“上帝啊,你知道,我们是完全不懂该怎么挑灯泡的!”然后他用非常自然的口气和方式,为了买灯泡这样一件日常小事向上帝求智慧。
陶恕特别愿意参与暑期圣经大会或各种营会,每年都会花大量时间参与这些聚会的侍奉。他觉得这样的大会气氛非常有助于祷告,也有益于与上帝亲近。在参加大会时,一般情况下他都会在清晨到附近的林子里去,找个地方,倚着一棵倒下的树木跪下,敬拜上帝,祈祷。有时他会找个人一起在野地里祈祷。这时陶恕通常会事先介绍一些与进入上帝同在相关的事情——这对他来讲是非常实际也非常直接的。接下来,他会问:“好了,我们应该祷告些什么呢?”于是他俩简短地讨论一下需要祷告的事项,之后一般由陶恕做开始的祷告。
罗伯特·巴特尔是陶恕的好友,他们也常常一同担任大会的讲员。有一天早上下起了雨,陶恕和巴特尔就临时改在陶恕的房间祷告。他俩在一个婴儿床的两头分别跪下。“年轻人,”陶恕问,“我们今天祷告什么呢?”“我觉得我们应该为听道的人祷告。”于是两人聊起了祷告的内容和该为谁祷告。
不知不觉中,陶恕又谈起了上帝、道成肉身、三一真神的荣耀和主权、圣洁、天堂、天使、永生、教会、教会在世上的使命等等,滔滔不绝。他俩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只是深深感受到上帝同在的奇妙。等到他俩真正准备祷告的时候,午餐的铃声响了。“哎呀,这下惨了!”巴特尔埋怨说,“我们还没开始祷告呢,就该吃午饭了。”“年轻人,我们已经祷告了啊。你知道吗?我们今天整个早上所做的这些事情,其实和祷告是差不多的。
”有时候,陶恕会和巴特尔一起穿过树林,找个地方向远方眺望。这时陶恕会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认真地对巴特尔说:“年轻人,我要成为这个世代最爱上帝的人。”有一次,陶恕在房间祷告时忘记了时间。该他讲道时,大家却找不到人,不得不临时另找讲员代替。等到陶恕终于现身时,他只好解释说他有个更重要的约会。
陶恕在祷告时会把一切的人和事都忘却,单单注目于上帝。他遵循神秘主义灵修大师们的教导——正是他们给了他示范,使他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操练与上帝同在。陶恕学以致用,成就不凡。他认为敬拜与祷告密不可分。“当你与亘古之奥妙的那一位同在时,你会体验到他所配得的尊崇与威严、令人赞叹的奇妙和无法抗拒的慈爱,哲学家称这位至高者为‘第一推动力’(First Cause),但我们称他为天父。
敬拜就是用你的心去体会这种谦卑却又喜乐的感受,并用合宜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敬拜是陶恕行事为人的推动力,主导着他生活和侍奉的方方面面。“不源于敬拜的服侍毫无意义。到了神来验收的日子,我们就会知道那些只是草木禾秸。”如果自己教会的同工和会友由于忙碌而无法真正敬拜上帝,陶恕就会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他写道:“我们这个世代不仅伟大的圣徒寥寥无几,甚至连真正相信基督的人也不多见,这是为什么呢?
我相信,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不肯花时间慢慢培养对上帝的认识。所以,在各种活动的组织安排上,我们应该留下足够的时间独处和默想,以培育属灵的果实。”陶恕非常喜欢圣诗,他的藏书中有许多古典圣诗集。他经常在赶路的时候默想古典圣诗的歌词。
有人向陶恕请教时,他经常会建议说:“去买本圣诗集吧,不过千万别买出版了还不到100年的!”他在芝加哥的教会并不使用宣道会的《基督徒生命圣诗》(Hymns of the Christian Life),而是使用一本《河畔弟兄会教会》(River Brethren Church)的圣诗集。陶恕觉得这本圣诗集收录了更多他喜爱的圣诗佳作,更好一些。当他听到会众颂唱这些圣诗时,心里总是十分开心。他曾在《宣道生活》中向刚信主的基督徒提供建议:“除了《圣经》之外,最有价值的书就是好的圣诗集。
刚信主的基督徒应该花一整年的时间,存着祷告的心,认真默想华滋和卫斯理的圣诗,单靠这个就能成为不错的神学家。”他又补充说:“在那以后,应该以兼容并蓄、不偏不倚的心态,学习清教徒和基督教神秘主义者的作品。你要是这么做的话,一定会有奇妙的收获,将是你做梦都想不到的。”这正是陶恕多年以来的亲身体会。
20世纪50年代,陶恕将一位爱尔兰的水管工引为自己的同道中人。这位水管工名叫汤姆·海尔,和陶恕年纪相仿,也是一位传道人。海尔成为了陶恕的写作题材,出现在他为《宣道生活》撰写的几篇文章中。这几篇文章后来汇集成书,以《封堵破口的祈祷者》为名出版。汤姆和陶恕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但他俩都有对上帝深沉的爱,并且都将上帝看为至宝,因此惺惺相惜。有一回海尔来芝加哥,正好陶恕的教会组织了一次通宵禁食祷告会,于是海尔也参加了。
半夜时,海尔觉得口渴,就离开祷告会去拿了杯茶喝。教会的一些会友因而觉得海尔不够敬虔。但陶恕并不这样认为,他在这一举动中,看到了海尔在主里所享受的极美的自由。回爱尔兰之前,海尔在芝加哥稍作停留,向大家告别。“海尔啊,”陶恕猜道,“我想你是急着回爱尔兰讲道吧。”
“不是。”海尔用他浓重的爱尔兰腔回答说,“我计划取消接下来这半年的所有计划。趁着还有机会,用这段时间好好为我在基督台前要受的审判做预备。”海尔的这种态度,陶恕自己也深深认同。
陶恕心得···
美国的每个城市在每一个主日所做的祷告,若是能有千分之一蒙上帝应允,全世界最伟大的复兴岂不是会以光的速度到来吗?我们似乎已经对祷告石沉大海见惯不怪了——虽然上帝仍然垂听我们的祷告,虽然他的一切应许仍然有效,我们却始终步履蹒跚。有人能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吗?
·我实在是太天真了,居然相信那些红极一时的男明星的各种胡闹之举已经让人们对这些人彻底死心,还以为我们已经摆脱了各种电影给我们带来的扭曲心态!事实证明,我过于乐观了,这些问题就像疟疾一样,会一再复发。
·上帝所默示的《圣经》最首要的功用,就是使罪人在上帝的旨意下无条件投降。若没有达到这一目的,其他果效都无法持久。那些读《圣经》的人,或许会称赞那些充满寓意的描写、勇敢无畏的人物和慷慨激昂的言语,也可能乐于阅读一些诗般美妙的经文,并陶醉于其中的生活智慧,但他若不能在生活中完全顺服《圣经》的权威,就没有从中得到任何的益处。
旁人眼中的陶恕:优秀的传道人··
我仍然记得陶恕讲道时的样子。他习惯踮着脚——因为他个头矮,所以总是踮着脚讲道。踮脚已经成了他讲道的一部分。我对他讲道时拿《圣经》的样子印象很深:他在刚开始讲道时,总是把《圣经》平放在讲台上,严格按照讲道大纲讲解;大约15分钟到20分钟后,他会拿起《圣经》,用一只手捧着,离开讲台,身板挺得笔直,继续讲大约15分钟;之后,他会再把《圣经》放回讲台,后退两步,这时就再也不需要依靠讲道大纲的提醒了。现在他在更高之处,与他毕生追随的上帝同在,他可以更挥洒自如地阐明真道了。
——克利夫·维斯特根牧师
我还是个年轻传道人的时候,第一次去加利福尼亚州的长滩参加全体大会。当时我一想到能够听陶恕博士讲道,就兴奋不已。当他讲道结束要做总结的时候,整个会场的气氛一片沸腾。我看惯了讲员在讲道后发出决志呼召,所以一心想看看到底有多少人回应信主。但陶恕显然不打算这么做,他以特有的风格直言不讳地告诉大家说:
“你不需要在这里大声宣告你的决定,你只需要回家之后活出你的决定。”说完这句话,他就宣布聚会结束。陶恕这个忠告深深打动了我,令我刻骨铭心,35年过去了,我仍然丝毫不敢忘记。他的忠告仍在不时向我发出挑战,提醒我脚踏实地地活出信仰。——厄尔·斯旺森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