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成功有什么关系?

技术与成功有什么关系?

字节跳动尚未开始通过访问来赚钱,这意味着张一鸣面临着获取投资者资金的压力。该公司最早的资金都来自张一鸣的熟人,比如王琼和几位张一鸣熟识的天使投资人。

今日头条成为字节跳动的核心业务,以至于媒体和员工都不用“字节跳动”这个名字,而是用“头条”来称呼公司。张一鸣以这个旗舰信息应用为核心商业计划,去拉拢B轮融资。然而,拉投资并不容易。

王琼亲自把张一鸣介绍给了她至少20位从事风险投资的朋友。他们全都不看好字节跳动,张一鸣接连吃了很多闭门羹。有位投资人只谈了15分钟就离开了,后来还向王琼抱怨:“光看这个年轻人的样子,就不符合我的投资风格。”张一鸣看起来太年轻了。他语速很快,声音柔和,看起来就像个温文尔雅的软件程序员,一点也不像强硬的商业领袖。许多中国投资者都喜欢傲慢而自信的“马云式”企业家,张一鸣却与这样的形象截然相反。只有少数人愿意考虑,但他们能提供的投资很少,达不到张一鸣的期望。他们的数据和使用趋势都很不错。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许多风险投资者认为今日头条只是移动版的信息门户网站,这样的应用有很多。最大的台式电脑信息门户网站网易和搜狐都声称自己的移动应用有2亿用户,其他重要的竞争者如腾讯和凤凰网也在争夺市场份额。在市场的末端,有许多规模较小的细分市场竞争者跟在知名平台后面抢夺市场。这是一个成熟的“红海”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大部分战利品似乎都被大公司瓜分了。大多数投资者认为用户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服务。

没有人询问,字节跳动在拥有了相当规模的用户基础后将如何创造收益。中国科技界认同“流量为王”的箴言,一旦一项业务达到一定的规模,总有办法赚到钱。关键的问题是,在一个已经被瓜分的市场上,能否达到这样的规模。

到目前为止,中国所有认真的投资者都深刻地意识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但对从台式电脑转向智能手机将带来哪些结果的认识,仍不明朗。这不仅仅是人们获得信息的设备发生了变化,也是为适应新媒介,信息传播和使用方式的转变。张一鸣希望改变信息的传播方式,从人类编辑人员驱动,转换到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驱动。

王琼记得当时感觉很沮丧:“每个人都认为技术很棒,但技术与成功有多大关系?现有的门户网站即使不使用这种技术,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他们(投资者)会问,这项技术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和好处是否真有那么大?”中国的风险投资人全都不理解这个模式的真正潜力,也没有预见到把机器学习应用于信息传播,影响力会有多么大。

然而,其实也不能全怪那些投资者拒绝投资,因为张一鸣太保守,低估了潜在的机会。他们用来获得投资的商业计划包含一个要点(翻译如下)。

“信息的获取和消费是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使用频率高,属于刚性需求。领先者的日活跃用户可以达到1000万。”

风险投资者通常会投资很多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希望其中一些赌注能获得巨大的回报。每天1000万日活用户数,量化了向投资者提供的机会的大小。大的回报需要大的市场,然而,张一鸣对今日头条的潜在市场低估了至少一个数量级。到2017年9月,也就是四年半之后,今日头条拥有1.2亿日活用户。因此,与其说中国风险投资者没能看出今日头条的潜力,不如说张一鸣超出了投资者的预期。对于他的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他没能给出一个足够宏大的愿景,正如王琼在她后来的文章中提到的那样:

2013年,字节跳动获得B轮投资的部分原始商业计划译本

“没想到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很少有投资者看好这个产品。与此同时,我也没有想到今日头条会发展成为一家超级独角兽企业。”[1]

很多投资者拒绝了字节跳动的前几轮融资,错过了可能是他们职业生涯中回报最高的交易。这些人的名单读起来就像中国风险投资名人录。

连续6年位居中国早期投资公司之首的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徐小平(Bob)后来承认:“我们错过了天使投资。永远的遗憾。”由传奇风险投资家沈南鹏领导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买下了中国互联网的一半”,偏偏拒绝了字节跳动的A轮融资。他后来承认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他冷静地反思道:“这是投资者生活的一部分……风险投资就是一场伴随着后悔的游戏。”

知名投资公司纪源资本拒绝了张一鸣,金沙江创投著名的“独角兽猎手”朱啸虎也没有投资。亿万富翁、互联网企业家兼投资者周鸿祎后来开玩笑说他是最倒霉的:“我很早就投资了,但中间以极低的价格把股票卖了。”

王琼和张一鸣陷入了困境。他们遭到了中国风险投资界一些最著名、最受尊敬的投资人的拒绝,他们需要找一个人来牵头B轮投资。答案来自世界的另一边。

注释:

[1]独角兽企业是指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私有初创公司。超级独角兽或十角兽企业是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公司。——作者注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