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就像扎克伯格创办脸书网连接了人和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创办优步连接了人和车,今日头条是让信息和人实现更广泛和高效率的匹配。”张一鸣后来这样描述这款新旗舰产品的愿景。

团队开始带着开阔的视野,开发一个更有野心的应用程序,以聚合和组织来自互联网的许多内容。这是一款以大数据和机器学习能力为驱动力的应用程序,可以根据人们的个性化偏好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信息源,而且无须人类管理员。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中国信息门户网站都采用人工编辑和策划的内容,而这一模式自雅虎推广使用以来并没有多大改变。20世纪90年代就是如此。张一鸣认为这在移动时代已经不适用了。他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自动化系统将取代人工。

这款新应用名叫今日头条,意思是“今天的头条”,后来通常缩写为“头条”。这个名字是从团队提出的近百个候选名中杀出重围的。

今日头条的早期界面

“‘头条’是最重要的新闻。‘今日’给人一种时效性的感觉。今天最重要的新闻。这个名字朗朗上口,简单明了,还让人害怕错过。”开发员黄河解释道,这个脱颖而出的名字就是他想出来的。

新闻应用程序被认为是一项利润丰厚的业务。这种应用的使用频率很高,人们即使只有片刻的空闲时间来看最新的头条新闻,也会打开新闻类应用。与手机游戏等其他类型受欢迎的应用程序相比,新闻应用的留存率也很高,而手机游戏的留存期都很短。保持消息灵通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一旦形成了习惯,新闻应用通常不会被删除。

在新闻应用程序中添加新的额外功能或内容类别,并看到它们被使用者接受,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这与闹钟等其他工具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工具的使用率和留存率都很高,但仅限于单一用途。人们往往希望自己的闹钟只是闹钟。

但将今日头条视为一款新闻应用程序多少会使人误解。它的定位是以新闻为主,在应用商店里与其他传统新闻应用程序同处一类,但实际上它提供各种信息,无论是重要的新闻、无关紧要的娱乐消息,还是经久不衰的博客文章,可谓应有尽有。张一鸣解释说:“我们(做的)其实并不是一款新闻应用。从一开始,我们就希望囊括各种内容……成为最了解你的信息平台。”

在这个时候,盗版猖獗,中国的互联网深受其害。编写的内容会被别人利用、随意下载和使用,以至于常常难以找到原始来源。面对这样的环境,中国的网络传媒中充斥着由企业付费的“软文广告”文章和故事,这已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记者们还有什么长期的谋生手段吗?这样的动态大大加强了今日头条作为多种形式在线内容的广泛聚合者的地位。从本质上讲,从微博、微信到搜索巨头百度,甚至是网页浏览器应用程序,今日头条是在与所有内容发布平台争夺在线关注。

今日头条也凭借卓越的体验赢得了用户。即使在有限的同类应用类别中,今日头条在产品创新方面也超越了其他应用,它不断迭代,并率先引入了如今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微优化。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是,从顶部向下拖曳,页面就会出现更新的新内容。由于了解人们在上下班途中网络不好,该应用具有预先加载文章的功能,在必要时还可以显示较低清晰度的图片。

团队还开发了一个交叉转换系统,将用户从字节跳动现有的应用转移到今日头条。从基本上说,字节跳动现有的应用充当了自有获取渠道,他们通过这些渠道,不花一分钱就能吸引用户,这在早期的安卓设备上尤其有效。字节跳动在成立之初非常省钱,还会控制成本。2012年全年,他们只花了100万元人民币(当时约合15.8万美元)做推广宣传,并在年底获得了100多万的活跃用户。单个激活用户的获取成本还不到一毛钱(当时折合0.016美元)。创建像“搞笑囧图”这样没有太大价值的段子应用程序,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用这些应用程序获取用户,不仅聪明,还很便宜,这些用户以后可以转化为母舰平台今日头条的用户。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