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前半生

陆游的前半生

01

1171年的重庆,没有辛辣的火锅,只有雾蒙蒙的潮湿天气,在50平方米的陋室中,陆游倒了一杯酒:“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建功立业,要这铁棒有何用?”没多久,陆游就趴在桌子上不省人事。睡梦中,他骑骏马、穿铁甲,纵横沙场,打得金兵狼奔豕突[31],直捣黄龙府。朝廷的褒奖、民间的赞颂都纷涌而来,而他却不屑一顾地辞官回乡,深藏功与名。

“相公,醒醒,起来看公文了。”陆游醉眼惺忪地抬起头,看着妻子的小眼神,擦了下嘴角流出的口水,漫不经心地打开公文。

“朝廷命我驻军南郑宣抚川陕,急需懂军事的人才,不知您是否愿意来帮帮我,我们一起打金兵。王炎顿首。”陆游猛然站起来:“夫人,快,快给我收拾行囊。”不管是水路还是陆路,都太慢了,他对新的工作岗位一刻都等不及,他希望自己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他飞过群山。

02

半个月后,南郑。

王炎:“来了,老哥?”陆游:“来了,老弟。”

办妥入职手续后,他去领了日用品,最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盔甲。为了穿上这身衣服,陆游用了47年。站在军容镜前,他看着熟悉而又陌生的自己,不由得笑了。在半生蹉跎中,这是他第一次发自内心的开心,直至多年后都念念不忘:

忆从嶓冢涉南沮,笳鼓声酣醉胆麤。

投笔书生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无。

秋风逐虎花叱拨,夜雪射熊金仆姑。

白首功名元未晚,笑人四十叹头颅。

做开心的事,总是能逆转时间的流逝。在南郑前线,陆游上山打虎,雪夜射熊,愣是让47岁的身体爆发出了20岁的能量。

平时的工作中他也是有名的“拼命三郎”。定军山、大散关等军事要塞都曾留下陆游走访、调研的足迹,最终他为王炎制订了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书——《平戎策》。当《平戎策》上交后,王炎紧紧握着陆游的手:“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加油。”陆游说:“嗯,直捣黄龙,一定会实现。”他们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03

那年10月,正是丰收的时节,陆游却一夜回到春耕前。“朝廷的官员累死累活,到头来一场空,这让我们以后怎么见人?你说,你说话啊……”陆游无话可说,因为他已经失业了。

朝廷在否决《平戎策》后,怕他们还会搞事情,于是把王炎调回了朝廷,顺便还解散了幕府。哪来的回哪去,这里不开饭了。

这8个月,是陆游一生中唯一亲临前线的机会。少读诗书,勤学武艺,只为实现“北伐中原”的梦想,最终却半生蹉跎,一事无成。十几年后,他依然会时常梦到这里的一切。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正因为曾经拥有的机会从指间溜走,他的不甘心、不情愿,已经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成了一块心病。

04

1210年1月26日,山阴县。一座破败的房子里,86岁的陆游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孩子们给他盖上厚厚的被子,抵御湿冷空气的攻击。可冷空气一丝丝侵入陆游的骨髓,棉被根本抵挡不住。“如果当年能北伐成功,我此刻应该是躺在东北的火炕上,听着门外大雪落下的声音,含笑而终吧。”

陆游为了这个梦想奔波一生,却依然回到了原点,他早已心力交瘁。孩子们问他:“爸,您还有什么想说的吗?”他睁开浑浊的眼睛,仔细思考了几分钟,然后念了一首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虽然死了,但还有遗愿没有完成,如果你们孝顺的话,就帮我这个忙吧。我知道你们也生活得很艰难,但是拜托了。言毕,辞世。

陆游一辈子的梦想都是收复中原。欢喜是它,悲惨也是它,生为它,死念它,留给儿孙的还是它。在以后的岁月里,这个梦想成了陆家的祖训。

05

很多年后,陆游的遗愿都没有实现。每年的清明节,他的儿子、孙子、曾孙、玄孙都是默默地来,默默地走。他们想把真实的世界告诉陆游,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说出口。

金国灭亡后,蒙古又来了。他们骑快马驰骋天下,攻破无数城池,灭了无数国家,大宋虽然努力抵抗,但北伐依然是梦想。

1276年,蒙古大军逼近临安,宋恭帝投降。张世杰和陆秀夫带着宋朝遗孤一路逃亡,福州、泉州、广东……1279年,“崖山海战”战败,宋朝灭亡了。亡国那天,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自杀,张世杰也牺牲在平章山下,一起投海殉国的,还有10万军民。而这10万人中,有一个人叫陆天骐,他是陆游的玄孙。没来参战的陆元廷和陆传义在听闻崖山兵败后也都绝食而亡,他们是陆游的孙子和曾孙。

在殉国的那一刻,他们或许会说:“老爷子,孙子无能,辜负了您的期望,对不起。”此时距陆游去世已近70年。虽然他们没能完成祖上的遗愿,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努力,那种精神的传承也从来没有断绝。

06

曾几何时,我是不相信祭祖和祖训的,我觉得那都是大而空的形式主义,对现实没有任何意义。但现在我懂了。祖辈在生前留下的遗愿或梦想,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执念,另一方面也是为子孙留下一份善意,希望后人能做好人,做正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后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多半会忘记这些话,可一旦真正站在祖先面前,再次想起那些话时,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你会想象祖先们当年的奋斗,在艰难困苦中创家业的挣扎,还有谆谆教诲,以及渴望的眼神。这时你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是重温回顾,也是一种善意的精神传承。

巨额的财富会用完,人脉也会烟消云散,唯有这一份精神传承,才是后人最珍贵的遗产。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