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力

游戏力

游戏这个词本身有娱乐性质,但游戏其实很重要。在游戏的过程中,婴儿学会集中注意力,并养成发现的习惯——其中一项发现是沉浸于当下活动的乐趣。此外,他们也会学习如何把概念联想在一起,激发想象力。孩子也是通过游戏来学习与同伴交流。游戏是培养创造力及工作能力的基础,也是探索及发现的基础。游戏是生活的实践。游戏就是婴幼儿的工作,需要获得尊重。

我第一次读玛丽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的著作时,看到她主张:孩子全神贯注于一项活动时,不该被打断。看到她这么说,我很吃惊,那时我还不习惯把孩子的游戏(例如幼儿在地毯上推着一辆卡车,并发出类似引擎的噪声)视为孩子正在工作。孩子游戏时,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运用想象力,建构故事。他们的活动有一个开始,一个过程,一个结尾。这种流程重复多次以后,他们便为完成工作与集中精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孩子的工作其实比这个阶段更早开始。孩子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玩耍,才能接触他双手可以触及的所有东西。如果大人一直告诉他“不可以”,他的注意力会开始涣散。不受干扰的孩子可以玩简单的物品(例如一张面纸)好几分钟。他可以学习如何抓住它,把它弄皱,然后扔出去,再捡回来。反复进行一项活动可能会令你感到厌烦,但孩子不会。孩子投入一项活动时,你的任务是在一旁观察,跟随他的目光,而不是指引他的目光。

孩子不需要很多玩具。大家常说,小孩喜欢装玩具的箱子更胜于箱子里的玩具,这种老套说法往往是真的。我朋友的两岁孩子在生日那天,宠爱她的父母、朋友、亲戚送她一大堆玩具。一个阿姨顺便把手边一个柠檬形状的空塑料瓶送给她,结果你猜孩子最喜欢哪个玩具?当然是那个柠檬塑料瓶!她从玩那个瓶子学到如何把水吸进去,把水挤出来,以及怎样控制水的喷射。她几乎没碰那个漂亮的娃娃屋、迪士尼玩偶、迷你厨房,以及其他堆积如山的玩具。

孩子只需要几个简单的玩具就够了,例如几辆玩具车、一个纸箱、一个方块体、一个洋娃娃、一只玩偶熊、几块积木。一些变装打扮的衣服也可以激发想象力,但更多并不意味着更好。如果孩子只有几个玩具(装满一抽屉或一个箱子),以及一些手工材料(例如颜料与纸),每件东西在玩完之后都可以归到原位。

孩子就像成年人一样,一旦选择太多,就会不知所措,不知从何选起。我们可能以为选择越多越好,但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的实验显示,我们其实不喜欢选择太多。在一项研究中,他发现参试者面对六种巧克力选择时,比面对三十种巧克力选择时更快乐,也更满意自己挑选的巧克力。

选择太多时,我们会担心选错。西方国家的儿童平均拥有一百五十多件玩具,而且每年还会再收到七十多件玩具。这对孩子来说太多了。面对太多的玩具时,他们更可能在玩具之间换来换去,而不是认真玩一个玩具很久。买很多玩具往往是家长宠爱孩子的结果,他们希望孩子因此对玩具的渴望减少。但你猜结果如何?这招根本没用。

孩子需要自由地玩耍,自己选择及主导活动以培养创意。但有时孩子只想跟你一起玩,他需要的是你,而不是新奇的新玩具。

你可能会觉得跟孩子玩很花时间,你可能也对“变装派对”或孩子设计的游戏不感兴趣。孩子要求你一起来玩,但你有一堆事情要做时,你会觉得很烦。但我发现,花点时间,在游戏一开始的时候投入一些心力,效果很好。我女儿要我陪她玩时,她会要求我“跟泰迪熊说话”。接着,她自己逐渐接手,换成她自己跟泰迪熊说话。

游戏是让孩子主导的时间,他会决定要做什么活动,也会指定你在该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你先陪孩子一起启动游戏,之后随着他沉浸在游戏中,你就可以逐渐抽离了。如此一来,你就有时间去处理你那一堆待办工作。你先陪他玩一会儿,对你来说比较容易,对他来说也比较好。相反,如果你告诉孩子,你太忙了,不能跟他玩,他可能会不停地打断你,导致你没时间做你的工作。而且,那样拒绝孩子也会让孩子觉得,你嫌他讨厌或很烦他。那可能使孩子感到孤独、愤怒或难过,甚至对亲子关系没有安全感。一旦孩子开始玩并感到满足后,他会继续玩下去,不会查看你是否参与,也不会一直缠着你。

无论如何,你总是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一开始积极投入,之后就不需要被迫投入了。亲子游戏是如此,其他的活动也是如此。

前几天我在海滩上看到一对父女,女孩看起来大约六岁。他们刚到海滩时,小女孩一直说:“爸爸,玩这个。”“跟我来。”“来水里。”“拿桶子。”“搭这个。”她说什么,爸爸都照做了。过了一会儿,小女孩在退潮的地方开始玩湿沙子,越来越投入。爸爸就在旁边,但只是观察,没有参与,他还可以看报。这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小女孩逐渐找到内在的“自动导航模式”,爸爸也可以享有一些空闲时间。

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小女孩走过来,站着看了她一会儿,她开始让那个孩子参与她的游戏。观看这样的互动真的很有趣。如果爸爸一开始没有陪她玩,而是自顾自看报,她可能会一直想着她和父亲的关系,可能变得烦躁不安,不可能如此专注地投入玩耍,也不可能交到新朋友。

多数孩子也喜欢在家庭同乐的时间玩一些有组织的游戏,例如打板球或玩牌。你一定想把那些乐趣也传给下一代,但如果你幼时没人陪你玩游戏,你会觉得玩那些游戏,甚至组织那些游戏太麻烦了。请注意游戏是否唤起你过去一些不愉快的感受。若要克服那些感受,你可以想想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与现在无关,或者确保其他孩子或成年人在附近陪着孩子游戏,你偶尔加入就好。

我记得有一次,在圣诞节和新年之间,我们有三个家庭在一起聚会。有人拿出“大富翁游戏”,多数大人觉得很有趣,孩子也觉得很兴奋。但其中一个爸爸起身去拿外套,说他要走四英里的路回家,把汽车留给妻子和儿子。

我跟着他走进大厅,他说他是独生子,每次圣诞节都是收到这种桌游当礼物,但没有人愿意陪他玩。所以这些桌游总是勾起他难过的回忆,他说,他要是留下来,很怕自己破坏了大家的兴致。这个故事并没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当时我很讶异,童年的经历竟然影响那么深远。

孩子有不同年龄的玩伴时,会成长得更好。把两个幼儿放在一起,他们可能各玩各的,而不是一起玩耍。混龄游戏可以让孩子学到同龄游戏学不到的东西。相较于和同龄的朋友玩耍,年幼的孩子可以从年长的朋友身上学到更多。

我们的学习大多是来自于观察他人,年龄较大的孩子会教年幼的孩子更复杂的行为,也是他们的榜样。他们也可以为年幼的孩子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年长的孩子可以学习如何教导,如何支持,如何成为领导者。

许多成年人回顾童年时,觉得他们最快乐的时光,是和各种年龄的孩子一起设计游戏,一起奔跑,而且有足够的空间可以玩游戏。那些美好时光通常发生在假日,与兄弟姐妹和朋友一起玩,或是去露营、聚会、外出,或在住家附近的公园或花园里散步。而且,还有他们信任的大人在一旁守护着,为他们提供食物,给他们足够的自由度,并让他们感到安全。

我担心,现在的孩子有太多课后辅导活动,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组成混龄团体,设计自己的游戏。现在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其他孩子在户外玩耍,少一些时间待在室内或面对电子屏幕。

•练习: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

·不要干扰全神贯注的孩子。

·年幼的孩子想和你一起玩时,陪他一起启动游戏。等他沉浸在游戏中、不需要你时,你就可以抽离了。

·如果是年龄较大的孩子,你看到他不知道该做什么时,不需要替他规划娱乐形式。孩子感到无聊时,你应该告诉他,你相信他一定可以找到有趣的活动。无聊可能是发挥创意的必要条件。

·不过,一定要腾出一些时间跟孩子分享你喜爱的活动(例如桌游、纸牌、运动、歌唱或任何你喜欢的活动),以便与孩子同乐。

·与不同年龄的玩伴一起游戏,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1英里≈1.6公里。——编者注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