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西门(Claude Henri de Saint-Simon,1760—1825)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贵族家庭,具有伯爵头衔。他从小喜爱冒险。1777年,圣西门入伍。1779年,他随法国军队前往美洲为支援美国独立而与英军作战,担任法国海军的高级军官。法国革命期间,他曾和一位德国朋友合伙做出售流亡贵族财产和教会财产的投机买卖,获利颇丰。1793年雅各宾专政时期,圣西门因政治问题被捕入狱。1794年罗伯斯庇尔倒台,他才得以获释。他曾上书拿破仑,劝说拿破仑采纳他的建议,而拿破仑则把他当成一个疯子。1798年开始,圣西门开始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与巴黎的科学家多有交流。1802年,他前往英国游学,不久又去了日内瓦及德国的一些城市。圣西门每到一处,就要考察那里科学研究的状况。积蓄花光后,他的生活变得极度贫困,以致想开枪自杀,只是没有成功。1806年起,圣西门得到他从前的仆人的资助,生活有了保障,于是他可以安心著书立说。圣西门自言作为哲思之人,他的人生刚刚起步。他之前的生活,都是一系列实验而已。他在1808年所写的“自述”中,以一段妙语来勉励自己较晚始从事研究工作。他写道:
人的一生可以同植物的一年相比。
春天,花开满园:有的花儿结果,有的花儿萎谢,大部分花儿在夏季来到之前没有结果就枯萎凋零了。这不正是人生童年时期的鲜明写照吗!
夏天,园里呈现出另一派美景:树上挂满果实,一些果子硕大丰满,而大部分果子却枯瘪坠落。这不正是人生壮年时期的写照吗!
秋天,园里又呈现出美丽的景象:果子成熟了,这是人生处于成年时期并以其有益的贡献而出类拔萃的幸福时刻的情景。
最后,初冬,园里还有几棵可以使人赏心悦目的果树:树上还依稀地挂着一些果子,这好像是一些年长者,在一生中做过多次实验、仔细观察了实验的结果以后,又以其充沛的精力来热情、清晰、精确地报告他们的工作。这些人就是有创造发明的哲学家。[9]
圣西门的著作有《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论实业制度》《新基督教》等。他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著书立说,拥有不少信徒,这些信徒史称“圣西门主义者”。
圣西门对法国大革命的批判是,法国大革命没有带来新的政治形式,不过是以一种新的奴役代替了旧的奴役。他把革命后的法国社会矛盾概括为“实业家和游手好闲者的对立”。他所说的“游手好闲者”,包括贵族、僧侣、资产阶级中的不劳而获者(例如哲学家、律师);而“实业家”不仅指工厂主、商人,也包括雇佣工人和农民。他认为,只有实业家为社会创造财富。然而,“游手好闲者”却霸占了权力、财富、机会,“实业家”则处境艰难。这就需要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让实业家上升到统治地位,建立“实业制度”。他说,在实业制度下,国家政权将发生质变。社会的领导权将由实业家和科学家来执掌。他写道:“实业家和科学家应当尽自己的天职,占领政治舞台。”[10]世俗权力集中于实业家委员会,宗教权力则集中于科学院。这两个机构对全国进行领导,实行计划经济。
与实业制度相一致的哲学体系是“新基督教”。“新基督教”以“四海之内皆兄弟”为基础,认为人们应当拥有一个对多数人最有利的新社会。圣西门说,新社会的目的,是最迅速、最全面地改善贫困阶级的道德和物质状况。在新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权被取消,一切人只是按其所好参与生产组织;每个人都要从事劳动,而科学、艺术等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不过,圣西门从不主张通过暴力来实现这些理想,他主张通过向国王宣传、呼吁,进行和平的变革。他认为,改革家不应当依靠刺刀来实现自己的想法。“博爱者将采用的唯一手段就是宣传,而这种宣传的惟一目的,则是唤起君主利用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来实现势在必行的政治改革。”[11]他说,或许国王一道命令,就可以建立起实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