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加入了一个即兴表演工作室。刚开始时我们做了一个练习,即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与其他的参与者打招呼,如果对他人有好感,就拉一下对方的耳垂。
我认为这样的练习完全没必要,因为我不认识在场的任何人,因此,最初我对每个人都抱有好感。由于不明白这个练习的目的是什么,我起身迅速拉了其他二十名参与者的耳垂。
但是令人受打击的是,第五位参与者向我点了点头,却没有拉我的耳垂!第八名也没有!这使我很生气,也就没再去拉第九名参与者的耳垂。当第十个人拉了我的耳垂时,我也拉了回去。练习结束时,我感到非常沮丧,因为有六名参与者都没有拉我的耳垂,我也没有对他们做任何回应。“他们对我有什么意见吗?为什么不拉我的耳垂呢?”我心想。
疑问很快就有了答案。工作室的老师解释说:“对方是否拉了你们的耳垂,与对你们本人是否有好感无关。这与他们因见你第一面而在脑海中联想到的自己认识的人有关。例如,如果你碰到一个让你想起你的严厉的英语老师的人,你也许很快就会降低对这个人的好感。又如,如果你碰到一个看起来很像你最好朋友的人,你对这个人的好感很快就会增加。”
我听了老师的话,思想压力一下子就消失了。突然之间,我完全理解了:我们有时看到的现象不一定就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因为我们只是联系到了自己的经验而已,也即是我们之前的经验让我们对所看到的现象有了自己的理解。你是否也从中学到了非常重要的东西?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习惯戴着经验的“眼镜”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这会影响我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判断,因为它就像过滤器一样,将信息根据我们的经验进行过滤,让与我们的世界观和特征相符合的消息通过。当它刺激到我们的积极情绪时,可以唤醒我们的记忆。有益的经验会使我们之后在类似的情况下再次运转起来。
但是,如果我们将情况或陈述与消极的情绪或负面的经历联系在一起时,就可能会牢牢地封闭自己。如果我认为我的伴侣觉得我不可能独自一人离开,因为我的第一个朋友不准我这样,而我现在的朋友看起来也总是小心翼翼地试探,那么我根本不会问,更别提真的独自一人去度个短假了。这是因为我们将负面的经验转移到了当前的问题上,而且直接把它忽略掉了。
你还是不敢相信?那么,让我们做个实验吧。请先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问题一:穆勒先生去银行换钱。他的1000欧元纸币能换多少10欧元纸币?你的答案是什么?
问题二:一个“3米×3米×3米”的深洞中有多少土?你的答案是什么?
关于问题一你的答案是什么?显然,你可能会说100张,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但正确答案是:根本没有1000欧元纸币,该如何兑换呢?通常,回答这个问题的人都会恍悟道:“啊,是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问题二,99%最初回答这个问题的人都会立即说:“很显然,27立方米!多么简单!”
现在,你已经知道问题一的答案了,那么你会怎么回答问题二呢?你很有可能会纠正你的答案:“洞中没有土,它只是一个洞而已。”
为什么你会更改问题的答案呢?因为你在知道问题一的答案后,会发现这些问题就像是“脑筋急转弯”,换个角度看问题会改变你的看法,从而改变你的答案。
你也许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这两个问题当作真正的数学题来解,说明你已理解其中真正的道理了。
整理往往是主观的,由于我们每个人都会感知不同的事物,并且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对于很多事情,都没有十分绝对的答案。
因此,我们对于他人的情况或陈述,不要以自己的经验轻易进行判断与评价,因为有时候,自己的经验往往会引诱你走向歧途,从而蒙蔽了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