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磋的对手

切磋的对手

关系是个自我揭露的过程。关系是一面探索自己的镜子——存在即关系。

在关系中认识自己,不是为了比较或评判(即竞争)。想想之前我们说过“无拣择的觉知”和“清空你的心”。没有对错,只有“实然”。我们不该在“变好”的过程中羞辱或打击自己,也不该羞辱或打击旁人来衬托自己。我们要做的只是观察、留意、好奇我们的反应所暴露出的东西,然后选择该如何前进。理论上虽然很简单,但过程并不容易。透过别人的眼睛审视自己,既能让人清醒,也会让人不舒服,特别是如果我们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但一段关系也是一汪能够映照自己的清澈池水,只要我们敢于正视,就能敏锐地看清自己。

我的好友托尼·勒罗伊(Tony Leroy)直觉敏锐,是我的参谋。如果你称赞他,他会回答说:“我只是你的倒影。”相当巧妙。更重要的是,也是实话。毕竟交往就是双方的一种能量交换。而我们可以选择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进行这种交换。关系是了解自己、关注自己的最佳场所。不仅仅是与搭档、配偶和密友的关系(虽然他们是我们主要的切磋对手),还包括我们接触过的每一个人。我们通过选择如何行动,如何依照内心对外界做出反应,创造了我们的现实。

那么,好的切磋对手是怎样的呢?一般说来,格斗家在准备比赛时,会和一个有挑战性的对手练习,这个人可能与他不分伯仲,乃至还略胜一筹。如果格斗家可以很轻易地制服对手,将其撂倒,他就看不到自己还有哪些不足。没有挑战,就无法更上一层楼。

虽然我们会选择不同的切磋对手来协助完成特定的目标,但实际上可以切磋的对手无处不在。实际上我们并不了解自己性格的全部方面,所以在人生旅途中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谁能够为我们提供有用的信息。但如果我们有兴趣去关注自己的人际互动,对交流的过程和对象抱着好奇,就可以顺藤摸瓜发现自己隐藏的另一面。每一场相遇都是一个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机会。

每次伸出手指责别人时都该把手指转向自己,因为我们面对的人其实就是自己。最近,一个我一直视作朋友的人做了非常对不起我的事,为此我大发雷霆——抱怨、发火、指责对方无能且无情。但当我把手指转向自己后,我看到的是我在评判别人、自以为是。真正困扰我的不是难以原谅他的无心(乃至有心)之失,而是难以面对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竟被这点事困住了。所以,每当我为此生气或者心烦意乱时,我都会对自己说:“原谅他,就是原谅我自己。”我不再评判他的行为,也就不再评判自己的反应。我想证明他做错了,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没问题。但如果你需要以此来证明自己没问题,那么你真的没有问题吗?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