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功夫

心理功夫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持守中道呢?我父亲很喜欢锻炼,从他的体格上就可见一斑。但他不仅会锻炼身体,心智上的锻炼也是他日常锻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我们往往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与我们的身体是分开的,但科学研究持续给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证实了身心联系——我们的思想、情绪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为数不少,尤其是针对肠—脑轴的研究,甚至还有一门名为心理神经免疫学的学科,专门研究压力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但在此我们将采用大家都可以理解的通俗解释。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身心联系。留意一下,当我们想法消极时,人会觉得不舒服,身体沉重、疲惫、焦躁,心跳加速,晚上睡不着或早上起不来,无精打采。换言之,我们的身体会有反应。同样,当我们心情愉快时,人会更有精神,感到神清气爽!这时候我们做事高效,也会笑逐颜开。心理和身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就像锻炼身体一样,调节心理也同样对我们有好处。

事实上,我们的心智早已受到读过的书籍、成长环境、所属文化、结交的人、受过的教育等等因素的调节。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调节,也不清楚自己在其中可以参与的部分。但如果你知道自己并不是无知无觉,其实拥有一定控制权,甚至可以引导和调整我们的思想迈向新的可能,会怎么样呢?要是你知道我们能与自己的心智合作,而不仅仅是受其支配呢?要是消极可以转化成积极呢?要是恐惧可以转变为热情呢?要是错误可以成为实现梦想的途径呢?

我父亲在锻炼身体之余,也同样注重调节心智。这并不是说他喜欢微积分、填字游戏或数独,而是说他会有意地将自己的想法、才智和想象力引向他的梦想,引向他理想中的生活、渴望实现的目标,引向积极的一面和对自己的深入理解上来。他平衡着自己的意识与潜意识,伸展着心理的“肌肉”,从而让自己的姿态变得更加柔顺,朝着目标拓展自己的认识。

为此他掌握了很多工具,我们将在书中逐步谈及。不过这种心理调节(或者说再调节)首先要敞开心扉,准备接纳——清除心中所有的杂念和噪声,关闭内心对白,放下所有评判,开启所有感觉通道,坚定地步入当下。

这种心理调节听起来似乎很艰难,也似乎很容易,实际上是既难且易。和其他事一样,这也需要练习,直至养成习惯,最终让习惯成为第二天性。那么,该从何开始呢?

首先,我们必须接受这种观点,我们可以锻炼出自己的心理主导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能够控制和培养自己的心智。

如果你对这个观点仍有所怀疑,那么请想想其实你通过重复和强化的方式已经学会了很多东西。你学会了乘法表,在父母不断的提醒下学会了不要打断别人讲话。你已经通过受教育或自学掌握了很多东西,比如一门语言或是如何照着食谱做菜。

尽管如此,许多人依旧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因此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态。我们也许从未停下来思考过,其实是我们自己全盘放弃了这种控制和责任。所以,让我们一起迈出这一步,承认只要我们愿意,就有能力调节自己的心理。这是发现并最大限度发挥潜能的首要步骤。要实现这一大步,可以从一小步开始:你现在在想什么?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