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玩时间?

什么是好玩时间?

当突然面对一段可支配的空闲时间时,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做让自己舒适又不无聊的事情。

但需要意识到好玩时间首先是由无聊时间变成的,由于无聊是一种让人难以忍受的低兴奋状态,人们会希望自己能有做点儿什么的欲望,能从什么地方为自己找到乐趣,而不是呆坐在那里。

我自己绝大多数时候开始阅读,都不是因为渴望变渊博,更不是因为自律和勤奋。很简单,就是因为无聊才寻找意思,书是陌生人写的,写的又是陌生领域的未知之事,整个体验和找一部美剧来看相似。如果这本书、这部剧真的看进去了,那么好玩出现,无聊被覆盖。我在看书、看剧的这段时间里就获得了好玩的满足。

但是,很多时候这些满足未必真的能够获得,很可能看了一小时后发现索然无味。即使是别人高分推荐的内容,也依然不能引发我的兴趣,于是我合上书或者弃剧,那么这一小时里我为自己找乐趣的努力失败了。好玩时间度过了,但我没获得确定的好玩的感觉。因此,这个时间分类方法和属性与赚钱时间一样,好玩时间是主动选择投入用以获得乐趣的时间。但是很显然,如同投入赚钱时间并不一定能够赚到钱,投入了好玩时间也不代表一定收获快乐。生活就是这样,痛苦或者无聊的出现总是比快乐确定得多。

关于好玩时间的定义有个重点:这段时间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我们有充分的自由意志选择让这段时间存在,包括这段时间存在的长短和频率。成长于应试教育的环境总会给我们一种错觉,就是如果人没有建树,就不配玩,玩与等比例的努力适配。人出生后天然就爱玩,也应该玩,就像小猫爱追逐尾巴。绝大多数人追求的自由生活的一个理想图景,都包括随时随地随心玩,长久地玩下去。

也许是为缓解劳累或者奖励努力,无论出于什么动机,我们都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好玩时间。至于和其他几种时间怎么分配,既需要考量我们的长期愿望,也需要兼顾我们的短期感受。舒适总要付出代价,想要进步当然也要适当牺牲舒适,没有什么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

如果说好玩时间有长期的价值,它也并不在好玩时间之内发生。其实从获得乐趣出发做的尝试,能够把我们引上很多意想不到的道路。很多人都是在一段百无聊赖的时间里无意中迈入了一扇门,发现了未来的道路、终生的爱好,甚至是人生伴侣。足够长的好玩时间为这些可能性提供了一个足够大的池子,让体验和选择呈现多样化。

每个人选择的好玩时间内的具体项目会区别很大。同样的活动(比如钓鱼、听歌剧),对一个人来说是确定的享受,对另外一个人却是折磨。“五种时间”的重要功能,是帮我们清晰地觉知自己所处的时间属性,以获得自洽和心安理得的自如感。好玩时间的当下觉知功能同样十分必要,当你的朋友邀请你一起唱卡拉OK的时候,你会知道,你未必在这段将发生的好玩时间中获得和你的朋友相同分量的娱乐,甚至对于你,唱卡拉OK其实根本谈不上娱乐,你只是为了克服无聊而加入了他们。

有的人会精细计算自己的可用时间范围,然后把绝大多数可用时间长久投入一个爱好,即使这个爱好只让他自己快乐,不产生名利,也并不被别人理解。有的人会投入好玩时间去体验世界的多样化,去参与别人的活法儿,去吃东西、看电影、旅行,用好玩时间兑换不确定性带来的惊喜。他知道惊喜并不会一直出现,只有肯走出去拿时间换才会偶尔出现,而不期而遇的快乐是其他时间里无法获得的。这两种人在做过追悼会策划表之后,知道一生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会很介意是否能用有限的时间把局限的边界向外推一推,推到对此生而言足够大的地方。

我就是这样安排自己的好玩时间的,实际上人到中年,每次还能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时都会对世界产生感激,这样想着:“天啊!可太好了,我又遇到了一个东西、一件事、一个人,还能带给我少年般的好奇心。”好奇心诱发生命力,好玩时间与好看时间是有生之年中好奇心和生命力的延续。在我目前的“五种时间”优先级中,好玩时间是继好看时间之后的第二顺位。

越到中年,在“五种时间”的优先级上,好玩时间越会前置排列,你渐渐允许自己的爱好非常自我,不被他人理解,也允许自己拿时间换不确定的惊喜。越把好玩时间前置,体验越丰富,也越觉得之前的生存时间和赚钱时间有了价值,好看时间有了用武之地,生命没虚度。越到中年,也才越会理解好玩时间之所以占着人生所有无聊和无用的时间,是因为在其中,有着比好玩更深刻的意义。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