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文经典 > 我将前往的远方

第四章 我将前往的远方 不老红尘

不老红尘

在地铁上放眼望去,每个车厢里几乎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在低着头玩手机,对外界动静浑然不觉,正好让我把形形色色好好打量个够。

早几年在地铁上,大概还能观察得出哪些是本地人,哪些不是。这两年如果对方不开口,感觉起来都一个样。

自己不玩手机,但是会偷瞄一下身边的人究竟看什么看得那么起劲。

三十来岁的小主管,手机上播放着日本卡通片。满脸胡茬看起来像是会玩重机车的大块头,盯着屏幕上一只狗狗不停跑来跑去的影片。

坐旁边的家伙一直在自言自语,原来是蓝牙耳机挂在我没看到的另一侧。稍稍凑近才听见,讲的是泰国话还是越南话。本以为是本地的大学生,原来是个外劳。

外劳与大学生、小主管与青少年、机车大叔与儿童之间的差别变得如此模糊,还真教人错乱啊!

对面一排老太太都是盛装,应该是要去吃喜酒。

上过发卷再刮挑,最后喷上很多发胶的硬邦邦的鸟窝头,是我童年时坐在美容院角落等候母亲时常见的形象,如今又原汁原味出现在眼前。

不同的是,当年环顾所见的少妇们,如今都已是七十开外的老妪。

胸前的翡翠坠子与指上的红宝石戒指,那色泽与刺目反光一看就假,但是如假包换的却是她们脸上的雀跃之情,排排坐着并不嚣张交谈,更不会滑手机,发现我的目光也不会不自在。多数的时候,老太太们都在注视着车窗外流动的站景。不是放空,那眼神里有太多的记忆以及人情的流转。

(待会儿该会碰到四妹吧?……五哥最近身体还好吗?……六婶的女儿也该嫁了,怎么都仍无消息?……)

偶尔垂目兀自一笑,欢喜还能吃到这一席喜酒。大风大浪走来活到今日,不尽如人意也算圆满了……

拉拉镂空金线钩织的披肩,再低头瞧瞧脚上的半高跟包头白鞋,抱紧了在胸前的提包,里面想是装了一个厚厚的红包袋。一切都打理得当,连老天爷都帮忙,是个无风无雨的好日子。

* * *

我简直看到发傻。

有那么一刹那,我仿佛觉得自己也活在她们的岁月里。

她们是属于过时的人吗?过气或与时代脱节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气场?那样笃定而安然的姿态让人目不转睛,应该就叫作“风格”吧?

我多么惊喜还有那样的美容院在为那样的老太太做那样的梳妆,在某个城市角落里仍然静静行礼如仪的另一种美学。

但千万不要有一天什么文创把脑筋动到了这上面来,一旦被贴上一种怀旧标签,或被媒体与文化评论介入,就永远不会是同样一件事了。有些东西,当才想要开始关注或保存它的时候,往往都已经走样了。

这样的一身穿戴虽已少见,但不得不说,还是有一种完整。

重点是穿戴的人,把这身既隆重又廉价的衣饰穿出了它的故事、它的价值,关于养儿育女生老病死。

相信,是这个价值的核心。

没有自豪也没有自卑,只是相信与重视,这一场即将赶赴的喜筵对自己人生所具有的意义。

多年后的某一天她们仍会记得这个日子,也许还会郑重其事地将这天穿戴的首饰当成贵重家传留给子孙。因为曾经那么开心地珠光宝气过,于是心满意足地留与后人她们心中最价值不菲的生命与记忆。

然后,再也没有这样的一排以如此方式盛装的老太太会出现在地铁上。但是她们从不曾消失。

记得的人永远会记得,如此而已。

(这就是文学啊!)

* * *

年老也像是一种创作。

除了命题与想象力之外,更需要的是老太太那种自信与坚持。

不再是为了满足虚荣或追附潮流,之前看不出来的废辞赘句,现在要一目了然并诚实面对,删去那些矫揉造作,最后只留下自己读来不会汗颜的佳句。

每一个段落,都因人情练达而早有布局。面对旁人的眼光,解读由人,只要自己清楚不违背心意就好。

面对人生,有时思索,有时踌躇,就像下笔准备要完成另一篇作品那样,每一个句子都要写好,就像人生的每一步也要走得清清楚楚。

每一个生命阶段,若是都能留下可以被引括或朗诵的句子,哪怕只是一两句,都已经足够了……

* * *

人类与动物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人有语言的力量,愿意相信自己可以形塑出传承智慧、分享感动的生命模式。我一直相信,文学是人生与人生之间彼此的映照。

重读杜拉斯的《情人》,当中有一段话让我震惊。她说:

写作,若不能每次都把最复杂难解的事情,借由穿透某项不可说的核心本质,将它们呈现出来,那么它就不过是广告宣传品罢了。

若是早几年,也许我还不能对她的体会有那么深刻的认同与理解,永远没有简单的答案,回忆中总还有太多被遮蔽的回忆,书写只是为了再一次发现,书写必须被打破的框限,而我能凭借的也只有这两者,用以对抗谎言充斥的这个年代。

二十岁出道,三十岁之后因为各种压力而无法开心写作,四十岁后忙于行政与升等,一直到四十五岁才重新动笔,现在想想,这个过程自有它的道理。因为五十岁还能得到肯定,还被期待继续写下去,远比在二十岁时受到同样鼓励,要更懂得珍惜与感激。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看似无奇的三问,一直等到人生半百,才终于了解其不可说之重。

虽然在未来的人生中,不会再有一场家族盛会等着我,但是我不会忘记,我从何处来。我也将永远记得,这些日子以来的每一天,记得从中年走向未来的每一步,想象着自己又将往何处去。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