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文物中的物理

七、从贾湖骨笛谈起

七、从贾湖骨笛谈起

近几十年来,考古学家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了40多支骨笛,这对于了解古代科学、音乐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1987年在该遗址发现的约公元前6000年前的一支完整无损的骨笛,对于解决东西方之间古代科学与音乐文化的传播问题起了重要作用。

贾湖骨笛(见图3-31)是由丹顶鹤尺骨制成的类似竖吹管乐器。其一端为吹口,另一端开口,上有七个音孔。个别骨笛七个指孔位于一条垂直虚刻线和七条短横刻线的交点上,可见各个音孔制作前是经过估算的。其中一支骨笛的七个音孔直径约为3.6毫米,在第七孔旁还钻有一个直径约为1.58毫米的圆形小孔,这大概是因第七孔音偏低而采取的补救措施。对其中一支保存完整、无裂纹的骨笛进行测量,其全长和各音孔距吹口的距离,如图3-31所示;测音结果表明,该笛为筒音角音的清商六声音阶,其六声为角、徵、羽、闰、宫、商,相当于今日的mi、sol、la、bsi、do、re;或者是筒音宫音的下徵调七声音阶,其七声为宫、商、角、和、徵、羽、变宫,相当于今日的do、re、mi、fa、sol、la、si。后者正是后来中国的传统音阶。在公元前60世纪,中国人已有七声音阶,这不能不令人惊叹!

图3-31 贾湖骨笛的形状和音孔距吹口距离

据发掘报告所述,贾湖骨笛的主人是巫师。有两支骨笛置于墓主人右臂旁;同时出土的墓葬物还有成组的龟甲,它可能与原始宗教有关。作为巫师的骨笛,或是施巫术之法器,或是乐器,或二者兼而有之。从商代巫师的情形,可以推断其前几千年的巫的地位与活动能力。巫在商代是一种高级官员,行使神权,执掌巫法,参与军国大事,医治疾病,同时也是事神歌舞的主管人。可见,巫在商及其前的历史年代是医生、天文与音乐专家。他们具有超出常人的科学与音乐知识,因此能制造出具有六声或七声音阶的骨笛,就不足为怪了。

贾湖骨笛令人惊叹的原因之一,是它在学术理论上至少改变了东西方音乐艺术的文明进程。

从19世纪中叶以来,在学术理论上追寻事物的“定点起源”说一时成为风尚,“西方起源”说与“言必称希腊”几成定论。乐律学起源于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约前500年)也似乎无争议。但是,20世纪初,美国科学史家卡约里(F. Cajori,1859—1930年)查证大量史料后指出,所谓毕氏发现谐和音程的数字比一事,“跟寓言和错误交织在一起,以至于难以恰当地确定毕氏所做的研究是什么”。1958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科恩(M. R. Cohen)和德拉布金(I. E. Drabkin)编辑的《古希腊科学史料集》一书,对毕氏发现也提出了大量怀疑,并且指出:“传说音调和弦长之间的数字比例是由毕氏发现的,……这个传说被涂上了神奇的色彩。”

图3-32 古巴比伦歌舞石雕图案:①为乌尔王陵出土,图下中部演奏里拉琴;②为普阿比王后墓出土,图下右部为四弦弓形竖琴

毕氏本身受到怀疑,因此,中国古代乐律和音阶知识起源于古希腊毕氏之说不攻自破。更何况,近几十年的考古成果证明,中国古代乐律学和音阶理论要早于毕氏、先进于毕氏。有鉴于此,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于1960年前后提出了另一种起源说。根据公元前2700年古巴比伦乌尔(Ur)王陵和普阿比(Pu-abi)王后墓出土的里拉(Lyre)琴和四弦弓形竖琴石雕(见图3-32),他认为,古代乐律和音阶理论起源于巴比伦,它向西传播到希腊,向东传播到中国。他说:

最简单的替代(古希腊起源的)假说,而且这个假说会有充分的理由,那就是,从巴比伦朝东、西两个方向辐射出去。古代声学发现的精华,一方面由希腊、另一方面由中国发扬光大。

虽然李约瑟博士曾一再申述自己的观点是“假说”,“因为巴比伦的音乐我们知道得很少”,但他的学术探讨在其著作于1962年出版之后,就逐渐被国际学术界所承认,到20世纪80年代止,似乎又成为一种教条。

贾湖骨笛比古巴比伦石雕早3000多年,它的乐律、音程关系和音阶是实实在在地重现于人们耳际,而由古巴比伦石雕推测的有关知识毕竟是推测而已。从这一事实出发,称中国乐律起源于古巴比伦,显然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自然,或许有人会据此提出,乐律知识和音阶理论起源于中国,而后传入古巴比伦,再传到古希腊——这也缺乏充足的传播证据和人文背景。中国、西亚和地中海的古代文明中心,不但相距遥远,而且隔着大片高寒、高山和沙漠地带,加之当时世界的科学技术水平落后,尤其是地理知识和交通工具贫乏,使得这几种文明无法建立任何直接的联系,也无法克服路上的种种艰险与障碍,因此,古代的乐律知识、音阶理论在东西方是各自独立发现的。这种观点似乎更为恰当些。

应当承认,无论是古代中国人、古希腊人还是古巴比伦人,也无论是黄种人、白种人还是黑人,人类都具有共同的生理机制,他们的耳朵构造及其功能都是相同的。正是基于这一事实,人类共同的耳朵使得东西方人各自独立地做出了发现。成倍半长度关系的弦线产生八度,成2/3长度关系的弦线产生五度,这个事实肯定引起了古代音乐家的极大注意,并促其进而探讨其他音程的弦长比。中国的三分损益法和西方的五度相生法都是以2/3作为弦长比数而确定音阶理论的基础。这只能表明,人类的耳朵不分彼此,除有缺陷、疾病和失聪之外,都对音乐世界有一个最灵敏的感觉点,即五度,而且都感觉五度悦耳舒服。或许,这就是人——作为一种高等动物——的本能。仅仅依据史料或个别实物的先后而断论起源与传播方向,实乃机械论的研究方法。贾湖骨笛不但证明了中国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而且对于那种习惯于“定点起源论”的研究方式和思维路线起到了有力的警示作用。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