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朝日军南撤以后,丰臣秀吉向他们下达了在朝鲜沿海地区筑城的命令。他计划各处城砦修好以后,除加藤清正、小西行长、岛津义弘、浅野幸长等部继续留守朝鲜沿海诸城外,余下日军尽数撤回日本本土。留在日本的毛利辉元原先受命渡海,已经在壹岐岛待命,这个时候也收到了停止渡海的命令。(《萩藩阀阅录》)丰臣秀吉的这一军令,显示日本战国军队侵朝势头大为衰退,难为持久之势。
日军在朝鲜原有城池附近修筑的倭城,分别位于以下地点:
朝鲜原有城池 修筑倭城地点 负责的将士 蔚山城 蔚山府东的岛山 浅野幸长,毛利部将宍户元续、三泽为虎,加藤部将加藤安政、九鬼广隆,军监太田一吉 梁山城 梁山郡西的甑山 毛利秀元、小早川秀秋的部将 昌原城 昌原府南的马山 不详 固城 固城郡南 吉川广家、毛利部将桂元纲等人 泗川城 泗川郡南的船津 长宗我部元亲、毛利吉成、中川秀成、池田秀氏、军监垣见一直 南海城 南海郡东的船所 胁坂安治等人 顺天城 顺天府东的倭桥 宇喜多秀家、藤堂高虎 巨济岛 巨济郡见乃梁 不详万历二十五年十月,加藤清正开始在庆尚道蔚山城以东10余町[1]的岛山筑城,由太田一吉担任工程总监。为完成这项工程,浅野幸长投入3000人,加藤部将加藤安政、九鬼广隆投入3000人,毛利部将宍户元续、三泽为虎投入10000人,昼夜赶工。日军新造的这座岛山城,在《浅野家文书》中被称为“蔚山新城”。在岛山,日军修筑了三处被称为“丸”的日式城防建筑,分别是本丸、二之丸、三之丸。本丸在山上最高处,二之丸、三之丸依次递降,呈梯形防御结构。本丸在岛山南端,高约50米,东西长一町(约109米),南北宽半町(约54.5米)。二之丸在本丸北侧,位置相对较低,东西长一町(约109米),南北宽二十间(约36米)。三之丸在二之丸的西北,东西长二十间(约36米),南北宽一町(约109米)。
跟随太田一吉的从军僧人庆念在《朝鲜日日记》中记录了岛山城的修筑实况:
……到处都是铁匠和木匠用锤子敲击的声音。斧头叮叮当当地响,不能入睡,天亮后的噪声比半夜更大……
……同日,大家的精力几乎耗尽。如果有人叫苦,就会受棍棒殴打……
……铁炮队、幡旗队、徒士(不允许骑马的武士)、搬运工乃至船夫都被命令上山砍伐木材。雾很大,晚上星星出来后才能回去。不卖力的人就会遭到鞭打,也可能被砍头后立在街头示众……
为了尽快修筑好岛山城的城防建筑,施工之人如果没有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就会受到日军的严厉刑罚。当地的朝鲜百姓也被命令进山砍伐粗壮的木材,如果砍来的木材太细,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就被日军命令重新进山采伐。因受伤、患病等原因不能干活之人则被归为逃跑者,不计入兵员总数。庆念在其所著的《朝鲜日日记》中写道:
百姓不得安宁,他们不分昼夜地干活,犯了错误就会被定罪,不仅经常被绑被打,甚至还被赶出自己的家乡。
庆念还看到了把朝鲜人集体带走的日本人贩子。日本人把买来的朝鲜人捆起来,如同猴子一样对待,让他们拉牛拉马、背负行李。庆念看到这些不禁痛心,在《朝鲜日日记》中写道:
从日本来了很多商人进行买卖人口的交易,他们跟在内地作战的部队后面,买卖男女老少,在他们的脖子上套上绳子,将他们赶到前面。如果走慢了就用棒子打,就像被阿防罗刹(地狱之鬼)惩罚的罪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