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典籍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对我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影响。《道德经》区区5000多字,却充满了关于处世之道、用兵之法、治国之策的极高智慧。道德经的智慧和价值投资的哲学同样相通。以下是我们对部分内容的解读。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翻译:智慧上等的人听了道,努力去实行;智慧中等的人将信将疑;智慧下等的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称其为道了。
解读:投资中,大多数人终究会亏损,所以一定要走少有人走的路,选择不同的投资道路,这就意味着要被人嘲笑。价值投资就是不断被嘲笑的投资方式,因为它看起来很慢,也有些守旧刻板,有些时候看起来还无效。自从格雷厄姆提出这一投资体系,并有无数成功大师的条件下,“勤而行之”的“上士”依然凤毛麟角,“若存若无”的“中士”和“大笑之”的“下士”依然占据绝大多数。因为价值投资很多时候需要坚持真理、特立独行。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翻译:大道很平坦,但人们却喜欢走捷径。
解读:投资的大道很平坦,那就是研究分析好公司、耐心等待好价格、耐心持有,但大多数人喜欢去走跟风听消息、炒概念、追涨杀跌的捷径,可惜捷径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捷径是迷路的最快办法。”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翻译:假如我稍微地有了一些认识,在大道上行走,唯一担心的是害怕走上了邪路。
解读:投资中,诱惑太多,让人难以忍受的情况也太多。很多人本来坚守正道,但还是经不住考验,走上歪道了。投资是不断修炼的过程,只有在极端情况下不改初衷,才算经受住了考验。极端市场就是一块试金石。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翻译:以正道来治理国家,以奇妙的方法来用兵,以无为来取得天下。
解读:投资中需要“守正出奇”,一方面投资的基本原则不能动摇,这是“守正”;另一方面,要获得超额收益,必须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投资机会往往出现在和别人观点不一致(但正确)的地方,或者别人不敢下手的时机,这就是“出奇”。投资的过程也是无为而治,最成功的投资者是下注最少但很精准的。财富不断从那些勤奋操作的投资者转移到那些看似懒散、呆坐不动的投资者。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翻译:狂风刮不了一整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解读:不管是千股跌停的股灾1.0、2.0,还是千股涨停的大牛市,这都不是市场的常态,都不会太持久。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
翻译: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
解读:价值投资的哲学可以理解为一个“退”字,无论是企业护城河、市场安全边际、个人能力圈,还是长期持有、淡看波动,都在强调保守的思想。看起来似乎暗昧、倒退、崎岖,实际上正好相反。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翻译: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寒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治理天下。
解读:投资最忌燥热,不停地盯盘、交易,情绪波动大。真正成功的投资者都是清静无为的,他们享受的不仅是不错的经济回报,更是“宁静致远,飘逸春秋”的生活质量。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翻译: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解读:对投资收益应该知足,不少人动辄要求年化30%、100%,或者制定很高的投资目标。过高的收益预期必然导致投机、杠杆等危险动作。其实,市场是不以个人意志转移的。保守、要求低,追求不亏损、控制好风险,时间长了,收益反而会是非常满意的。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翻译:足不出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向外奔逐得越远,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解读:老子的这句话有不少争议,因为人们相信,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老子的话在某些方面也有道理。以投资中的调研为例,很多券商研究员虽然非常勤奋地调研,但问的问题均是短期公司的消息、项目、新概念等。还有人跑到上市公司门口数卡车进货数量等,应该说这些行为精神可嘉,但收效却很差,因为虽然勤奋,但对投资关键的“道”却完全没把握,反而渐行渐远。投资高手未必要去做这些调研工作,他们只是把握住商业和投资的核心逻辑。把握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反而不需要那么费劲,拥有必要的常识就够了。当然,这也不否认调研的作用。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翻译: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
解读:以合理价格买了好公司,可能要忍受一段浮亏,但日后的收益可能很可观;很多人高杠杆炒概念和期货,动辄赚了10倍,自信心暴增,却落得破产崩盘的命运。股市中祸福转换很明显,比如刚入市亏损小钱当时很伤心,但学到了教训,反而是好事。一开始投资体系不完善就赚了大钱的人,后来可能惨不忍睹。很多好的投资机会也带着吓人的“鬼故事”。很多业绩和股价高速增长的公司却加速走向失败。此外,我们要珍惜投资中犯的错误和教训,当时虽有后悔和痛苦,但却是今后的宝贵财富。
治大国,若烹小鲜。
翻译: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
解读: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老子这里的意思是治大国应当讲究无为而治。股市也一样,需要以“静”制动,以“逸”待劳。每天都在忙碌操作交易的人,是很难成功的。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翻译: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施行。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
解读:价值投资五分钟就能讲清楚了:把股票当企业的一部分,市场先生,安全边际,能力圈。大道理就这几个,如果不能理解,就算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不停地布道也无济于事。真正做起来很难,最难的是克服人类进化基因中的人性弱点。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翻译: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缺点。正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解读:这句话与“能力圈”的概念不谋而合。不懂的千万不能碰。我们的能力有多大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知道是不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一旦知道自己能力的界限,无知本身就没有坏处了。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翻译: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解读:投资体系一定要完善,不能有重大的漏洞。隐含巨大风险的交易行为不一定显现为损失,但这种风险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一旦有没想明白就去做了的地方,早晚某一天会被市场教训。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比尔米勒,这些例子太多了。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翻译: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容易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
解读:价值投资者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比如即使很有信心的股票,也强调预留较高的安全边际作为风险的缓冲垫,尽可能长期持有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相信自己无法判断市场走势。另外,要坚信自己必犯错误,提前做好容错机制。价值投资者只去把握不变的东西,只去跨越一英尺栏。没想到的是,最后弱者居然胜利了。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翻译: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解读:这里强调了自然界“均值回归”的法则,这一法则在股市中同样存在,逆向投资非常重要,但人们多喜欢损不足而奉有余。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翻译: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
解读:投资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可以先投资指数基金,然后采用格雷厄姆的低市盈率、分散投资的方法,再慢慢过渡到巴菲特的深度分析、集中投资的方法。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翻译:求学的人,不断做加法;而求道的人,就要不断做减法,达到无为境界。
解读:对企业的分析、行业的理解,知识越多越好,但投资的大原则大道至简,不断领悟这些最简单的原则的精微之处,才能达到道的境界。投资中不能只做加法,善于做减法的才是高手。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翻译: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就是循环往复;坚守柔弱是道的法则运用的方法。
解读:月有阴晴圆缺,年有春夏秋冬。万事万物的运动都在循环往复。投资的世界也是如此,牛熊更替,此消彼长。而道在发挥作用的时候,用的是最柔弱的方法,任由万物自然而然地发生和生长,而绝不强加自己的意志。投资也是如此,用最柔弱的方法,用最自然的方法,让优秀的企业成为自然之选,让投资的时机成为不得已之选。一切顺应规律,一切柔弱不争,才是恒久和坚强。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翻译: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解读:投资要深思熟虑,保持理性,不能被轻率浮躁的情绪所影响。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翻译: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解读: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不愿意走的路上,不仅有投资的收益,也最接近于“道”。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翻译:达到虚无的极端境界,固守宁静达到厚重忠实。在万物的生长发展中,我用虚静之境界去观察万物往复循环的道理。
解读:老子强调“以物观物”,尽量排除人的情感和欲望,顺应客观事物本来的自然状况,并抓住它们的本质和规律。无论是对投资规律本身的认识,还是对企业的分析,都需要从客观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达到一种静、明的状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翻译:大道生出一气,一气分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和合生出中和之气,阴阳二气和中和之气共同作用产生自然万物。自然万物都由阴阳二气和合而成,都包含着阴和阳,由阴阳两种相反的、矛盾的物质相互作用,彼此和谐而产生万物,阴阳二气的作用在于和。
解读:老子的这段话表明了原点出发,阴阳对立,衍生出万事万物的世界观。老子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都是从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去解释的,这种关系是一切事物普遍的、恒久的规律。我们做投资,要理解商品交易中对立统一的双方——企业和消费者,也要理解股票交易中对立统一的双方——买入者和卖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