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听懂另一半

对冲突的不同态度

对冲突的不同态度

对许多女性来说,公开反对他人的意愿,无论是他人明确表示过还是她们判断出的,都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具有讽刺性的是,比起当面冲突,一些人更倾向于离开。这种情况就发生在一位名叫朵拉的女性身上。等她意识到违背她丈夫的意愿并不会导致家庭解体,而处处迁就他的行为在她心中累积的挫败感会时,已经来不及了。

朵拉挫败感的一个源头是一辆又一辆的二手车。是她开着这些车去上班的,也是她把这些车送去修理厂的,然而却是她的丈夫汉克负责决定买哪辆的。汉克总是喜欢便宜、有趣但需要频繁修理的汽车。在朵拉差点被一辆刹车失灵的破雷诺车害死之后,他们又开始在市场上寻找另一辆二手车。

汉克看上了他认识的一位机械师正准备卖出的一辆车龄15年的阿尔法·罗密欧(Alfa Romeo)⑪,朵拉却想利用这个机会从一位即将离开美国的朋友那里购买一辆新款的大众汽车。她决心通过协商达到一致来做出决定,于是想尽一切办法劝说汉克不要买那辆时髦的老阿尔法·罗密欧,去买那辆虽然无趣但是可靠的大众汽车。但汉克很顽固。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以前的任何时候,朵拉都会听从丈夫的意愿,然后每次开着阿尔法·罗密欧上班或是去修理厂时都在心里诅咒他。但这件事发生在他们的婚姻已经告急的时候,她没有什么输不起的了。于是她就从朋友那里买下了大众汽车,并做好准备迎接她确信这一举动会招致的盛怒。令她惊讶的是,汉克没有一句抗议。当她将自己预料的事情告诉他时,他告诉她是她太傻了:如果她真的特别想做一件事,她应该从一开始就去做。他不明白,为什么她想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还必须得到他的首肯。

关于迁就他人是实现家庭和谐的最好方法这个信念,我遇到的最极端的例子来自另一位女性。她曾经对我谈起她的第一段婚姻。她的第一任丈夫会对她和孩子们施加暴力,她常年活在担心被杀的阴影里。在向我解释她为什么会忍受他的殴打时,她说他经历过一段痛苦的童年,从小就失去了爱,而她觉得自己只要提供给他无条件的爱,就可以治愈他的创伤——并修复他们之间关系的裂痕。有一次,他下手太重,打昏了她。等她醒过来,他说:“我想我们之间一切都结束了。”她却回答说:“我还是爱你的。”他以为这一次狠狠的打击肯定会把她赶走,但她却认为这是一次机会,可以一劳永逸地证明她对他的爱是无条件的。即使面对这样的挑衅,她也没有把反抗或挑战当作一种可用的回应。

我们无论对得到的结果多么不满意,都很少会质疑我们在争取结果时使用的手段。当我们的所作所为起不到作用时,我们不会尝试换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相反,我们只会更加努力、频繁地尝试那个在我们看来绝对正确的做法。但是当双方的风格存在差异时,一方越固守己见,另一方的固执也就越会变本加厉。结果,我们的努力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事情变得更糟。

这种情形就出现在莫莉和乔治讲述的经历中。莫莉无法忍受乔治大喊大叫的习惯,但大喊大叫对乔治来说似乎是很自然的事,因为在他成长的家庭环境里,他和他的两个兄弟以及他的父亲永远都在互相对抗。他们争斗,扭打,吵架。莫莉偶尔也以大喊大叫回击时,乔治就会很吃惊。她讨厌对他喊,但他喜欢。乔治解释说:“当我对某件事情感到愤怒并进行攻击时,我会期待对方反击。如果我没有得到反击,我就会灰心丧气,然后就会变得更愤怒。”

如此例所示,如果一方将冲突看作一种有价值的沟通方式,一旦另一方试图避免冲突,其实反而可能会引爆冲突。一位性情稳重的美国交换生在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与房东谈话时发现了这一点。那位房东喜欢在言语中攻击加泰罗尼亚人——生活在西班牙东北部的一个族群,而她也知道她的美国客人不同意她的观点。她有一次想刺激他,说:“加泰罗尼亚人都是狗娘养的。”这位年轻的美国人试图达成和解:“好吧,你有你的观点,我也有我的观点,所以我们不必再争论这个问题了。”这种拒绝参与辩论的行为非但没有避免争论,反而激怒了她,并引发了一场愤怒的攻击。他们不得不协商了一个小时才达成部分谅解——协商内容与对加泰罗尼亚人的态度无关,而是关于对言语冲突的态度的。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