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国名著 > 躺平

孩子怎样躺卧

孩子怎样躺卧

孩子的睡姿向来是一片少有人涉及的研究领域。著名的解剖学家、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五世的御医安德里亚斯·维萨里提出了引人关注的假设:属于典型德国人特征的扁平后脑勺和短脑袋都可归因于孩子出生第一个月时的仰卧睡姿;比利时人有长脑袋,则是因为比利时妈妈们会让孩子们侧着睡觉。通常来说,妈妈最好不要与孩子睡在一张床上,这样太容易压到孩子,并且案例多得可怕。在一八七三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的“幼儿馆”,设计师们试图为“孩子怎样躺卧才合适”这个问题找到一个可靠的答案。人们用仿真儿童模型对两种姿势做了清晰的对比:一边是一个水平仰卧的儿童,头被枕垫稍稍抬高,脚伸直,双臂靠在身旁自然舒展;另一边是一个侧卧的孩子,手枕在头下,“如果采取这种姿势,呼吸时肺部不能自由扩张,会妨碍血液循环,使背部扭曲,四肢移位”,来自莱比锡的医生普拉斯这样描述第二具模型。第一个孩子在酣畅的睡眠中展露笑颜,另一个则看上去闷闷不乐,像是经受了噩梦的折磨。有家长站在模型前面,告诉自己的孩子:“你应该像第一个孩子那样躺卧,舒展身体,不要像第二个那样蜷成一团!”普拉斯还提到了“孩子长时间平躺”的害处,并把这种孩子类比为被人圈禁的动物——不得动弹,只能吃人喂的饲料,并一个劲儿地长肉。还有人甚至想得更远,把居高不下的儿童死亡率归咎于躺卧导致的运动不足。他们推荐使用有固定支脚的摇篮床,或带有可活动侧板的木制或钢制床。说白了,就是既要让孩子能活动,又要避免他们跌落。在十九世纪,呼吁“每个孩子都要有自己的床”已然是巨大的进步。

038-1

用布做成的悬挂式儿童摇篮

不同的文化对孩子的躺卧有着完全不同的做法,当然也有令人惊讶之处。英格兰人乔治·卡特林起先是法学家,后来成了画家。他从一八三〇年起就在美洲的荒蛮之地旅行,观察印第安族群。那里的孩子会被绑在一块板子上,头部被垫子垫高,这样睡觉时就不会从牵引床上往下滑,嘴也能保持紧闭。在另一处,他还看到婴儿被挂在树枝上,躺在像篮子一样的器具里。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如非洲和印度,孩子往往躺在光秃秃的地面上、柔软的草丛中或一张老虎皮上,甚至不把头垫高。在南非,父母将孩子裹在动物皮中,置于炉火灰的凹陷处,这样夜里就不会冷了。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