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试图通过睡姿来推断人格,并归纳出所有类型。有家知名的街头小报说,“固执型人格”采用俯卧姿势,手臂自然地向前方弯曲,手指像青蛙那样张开。这些“床上青蛙”在受到某件事的困扰时,极不愿意听取旁人的意见。而“管理型人格”则多采用仰卧姿势,手臂和腿脚都需要特别大的空间。由此看出,这种人习惯于管理和发号施令。羞涩的人多会采用侧卧的姿势,如同腹中的胎儿一般侧向一边,双腿弯曲,几乎蜷缩成一团,而就他们的本性而言,又渴望彻底舒展。没有任何生活苦恼的“幸运儿”会随意地侧卧,睡得全然自在、放松。有传言,自信的人在睡眠中翻身较少。这些观点和理论存在于严肃科学与大众心理学之间的灰色地带中。爱丁堡睡眠中心的克里斯·伊齐考斯基认为,人们常说的“胎儿姿势”,即双腿屈起、躺向一边,则代表了“外表强硬,内心敏感”的人格特征。与陌生人相遇时,这些人一开始会小心翼翼,但要不了多久就会变得热络起来。当一个人以“士兵的姿势”躺卧——即手臂紧贴在身体侧面仰卧时,则代表他既平静又有所防备,同时有很强的原则性。与之相反,“渴望者”睡觉时喜欢把手臂伸向一边。在伊齐考斯基看来,这种姿势预示着多疑。采取这种睡姿的人,一旦遇到需要做决定的事,就会裹足不前。睡觉时双臂紧贴身体侧面的人,则属于典型的“树干型睡眠者”。他们脾气温和,却又易于轻信别人。而敏感的、稍显娇气的“跳伞队员”又是另一副性情,他们趴着睡觉,并紧紧抱住枕头。不过,可别太快据此下结论:以上种种关联并没有实验依据,至于严肃科学,就更不可能对这些假想的联系进行论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