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 字仲谋
吴大帝
享年 七十一岁
吴郡富春县人。19岁继承父兄大业雄踞江东。性度弘朗,仁而多断,能礼贤下士。江东贤才多归附。公元208年,与刘备联盟,在赤壁击败曹操百万大军。214年,攻皖城、庐江拒曹操,控制淮河南岸。219年,袭关羽取荆州,形成了三国鼎立的长期局面。222年建立吴国,229年登基为帝。后因病去世。生卒年:182年~252年。
孙策 字伯符
号小霸王
吴侯 讨逆将军
吴郡富春人。少年有志,十几岁便结交名士,与周瑜结好。17岁,父亲孙坚与刘表部下黄祖打仗时战死。不得已投靠袁术,借袁术之兵创业江东,江东贤才名将多归附之。袁术称帝,孙策与之决裂,并逐渐统一江东。后在一次狩猎中,被敌家门客暗箭射中,不治而亡,年仅26岁。生卒年:175年~200年。
周瑜 字公瑾
别号周郎
都督 偏将军
庐江舒人。出身世家,有姿貌、精音律。性度恢廓,有王佐之资。少年时与孙策结交,拒袁术之邀,赤诚辅佐孙氏。与孙策攻破皖城,分娶二乔。后亲自率兵三万与刘备联合,大败曹军于赤壁。又大败曹仁,取南郡。战后献计软禁刘备,取益州。不久病逝,演义与史料多有不符。生卒年:175年~210年。
鲁肃 字子敬
横江将军
临淮郡东城县人。出身士族,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为人仗义疏财,周瑜做居巢长时,曾慷慨赠粮给周瑜。在孙权面对曹操南征的压力时,与周瑜坚决主战,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是联刘抗曹的主要推行者。周瑜去世后,代理其职务,在荆州与关羽周旋,能顾全大局,巩固吴蜀之盟。生卒年:172年~217年。
陆逊 字伯言
江陵侯
大都督 丞相
吴郡吴县人。有非凡的军事才能。21岁入孙权幕府得孙权信任。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代替吕蒙屯兵陆口,使关羽放松警惕,陆逊遂袭公安、江陵,致关羽败走麦城。221年,刘备伐吴,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刘备于夷陵。228年,石亭之战中大败曹休。后在吴国储君之乱中忧忿而亡。生卒年:183年~245年。
甘宁 字兴霸
折冲将军
巴郡临江人。年少时为强盗,抢夺船只、财物,崇尚奢华,人称锦帆贼。后来读书,专研诸子百家。先后依附刘焉、刘璋、刘表、黄祖,均不被重用,投靠孙权始建功立业。曾率一百精锐夜闯曹营,成为东吴最勇猛善战的武将。孙权称其“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生卒年不详。
周泰 字幼平
陵阳侯
奋威将军
九江下蔡人。先追随孙策平定江东,后被孙权讨为己用。曾身受十二处刀伤,保护孙权,杀退山贼,参与了讨伐黄祖、赤壁之战等,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多有战功。为孙权厚爱,众将不服,孙权命周泰解衣,指其伤疤,历述受伤缘由,诸将心服。219年,孙权准备用周泰伐蜀,不久周泰病逝。
吕蒙 字子明
孱陵侯
虎威将军
汝南富陂人。年少跟随孙策为将,以胆气著称,后随孙权征战各地。曾破黄祖、曹仁、朱光,功劳显著。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白衣渡江,袭击江陵,夺回荆州,是偷袭关羽占据荆州的主要策划人。孙权曾劝他学习,之后鲁肃赞他“非复吴下阿蒙”,他答:“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生卒年:178年~219年。
太史慈 字子义
折冲中郎将
兵器 弓
东莱黄县人。太史慈以信义著称。猿臂善射,箭不虚发。年少好学,手不释卷。曾为报答孔融照顾母亲的恩情,解北海之围向刘备求援。后投刘繇,勇斗孙策,与其酣战,与孙策惺惺相惜。刘繇败,被孙策收降。后为孙权镇东吴南方之地。206年去世,仅41岁。生卒年:166年~206年。
孙坚
东吴基业的开创者。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曾参与讨伐黄巾军。讨伐董卓时偶然得传国玉玺。袁术委派其征讨刘表,被黄祖的部将暗箭射死。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孙权称帝后,追谥为武烈皇帝。生卒年:155年~192年。
孙皓
吴末帝,字元宗,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少年时代好学而才识明断,受孙权喜爱,赐小名彭祖。23岁被拥立为帝。初期,施行明政,后沉溺酒色,骄淫暴虐,喜好杀戮。西晋攻破建康,孙皓投降,封归命侯。
张昭
字子布,徐州彭城人。年少好学,擅长隶书。为避战乱南渡,受孙策重用。文武之事尽皆委任。孙策临终时将孙权托付给张昭,令其辅佐孙权稳定局势。孙权两次要设立丞相时,众人都推举张昭,因其敢于直谏、性格刚直未能用。孙权称帝后辞官。
顾雍
字元叹,吴郡吴县人。少时拜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弱冠即任县长,有治绩。后任会稽郡丞等,讨平寇贼,安定郡县。被孙权赏识,屡次提拔,领尚书令。公正无私,沉默寡言,孙权赞其“顾君不言,言必有中”。
诸葛瑾
字子瑜,琅邪阳都人。诸葛亮之兄。因避战乱来到江东,温厚诚信,深得孙权信任,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吕蒙病逝后,代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阚泽
字德润,会稽郡山阴县人。孙权的谋士。喜好读书,博学多闻,汉末举孝廉,后为孙权部下。赤壁之战中,看破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向曹操献诈降书,机敏过人;刘备伐吴时,向孙权推荐陆逊,使东吴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孙权称帝后,为尚书,官至中书令、太子太傅,封都乡侯。
程普
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江表虎臣第一位。跟随孙坚讨伐黄巾起义军、董卓,斩华雄,破吕布。助孙策平定江东。曾将孙策救出重围。孙策死后,与张昭等辅佐孙权。讨伐境内山贼,功勋卓著。赤壁之战与周瑜打败曹操,大破曹仁于南郡。因年岁最长,被尊称为“程公”。
韩当
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人。江表虎臣之一。长于骑射,膂力过人,被孙坚赏识。征伐四方,功勋卓著。讨伐丹阳郡贼寇叛乱,后病亡。其子韩综降魏。
蒋钦
字公奕,九江寿春人,江表虎臣之一。早年随孙策平定江东,多有战功,曾弃私仇向孙权表荐徐盛。在东吴偷袭关羽途中病逝。
黄盖
字公覆,零陵泉陵人。赤壁之战时为配合周瑜的火攻战术,诈降曹操。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功拜武锋中郎将。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
董袭
字元代,会稽馀姚人,江表虎臣之一,武力过人。迎接孙策入会稽郡,受孙策欣赏。随孙策征战四方。曾十日平定鄱阳贼数万人叛乱。孙权征讨黄祖时,亲手持刀斩断两条绳索,使大军得以前进。曹操攻濡须口,跟随孙权抵御。因暴风楼船倾覆,坚守溺死。
徐盛
字文向,琅邪莒县人,江表虎臣之一。初为别部司马,守柴桑,曾以200人射杀黄祖千余人部队。参与濡须口之战、合肥之战、夷陵之战等,战功卓越,孙权“大壮之”,曹丕因徐盛等人而不敢有吞吴之心。演义中,徐盛常和丁奉一起出现。
丁奉
字承渊,庐江郡安丰人。丁奉少年入伍,骁勇善战,先后隶属于甘宁、陆逊麾下,参加多次战斗。孙权时代丁奉并不显赫,孙权去世后,曾设计为吴景帝孙休除掉孙綝,累拜大将军、徐州牧。孙休去世后,扶立孙皓为帝,任右大司马左军师。
陈武
字子烈,庐江郡人,东吴猛将,江表虎臣之一。年轻时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封为别部司马,统率庐江精锐。孙权接掌江东,转任督领五校。仁厚好施,深受敬爱。屡建战功,封偏将军。合肥之战,张辽突袭东吴军队,陈武奋命战死。
潘璋
字文珪,东郡发干人,东吴猛将,江表虎臣之一。年少家贫,天性放荡。深得孙权喜爱,参与孙权时代的数次重大战役,常以少胜多,曾率军擒获关羽父子。公元234年病逝。演义中为关羽显圣吓倒,被关兴斩杀。
朱然
字义封,丹阳故鄣人,少年时代与孙权相厚。孙权为吴主,任用朱然平定山贼,濡须口之战多有战功,随吕蒙讨伐关羽,夷陵之战攻破刘备,败魏军于江陵,大破曹休于皖城等。陆逊去世后成为大都督,总理军事,公元249年病逝。
朱桓
字休穆,吴郡吴县人。孙权接掌江东时,其被任命为余姚长,深受百姓爱戴。平定山贼。后接替病故的周泰成为濡须督。夷陵之战后,魏国伐吴,朱桓以少敌多,重挫曹仁军队。以勇烈著闻。病死。
吕范
字子衡,汝南细阳人。初为汝南县吏,后避难寿春,结识孙策。随孙策、孙权征伐四方,孙权将其比为东汉开国元勋吴汉。跟随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破敌有功,官拜裨将军,领彭泽郡太守。刘备与东吴结亲时,曾建议软禁刘备,未能实行。好威仪,居所、服饰喜奢,做事忠勤。
陆抗
字幼节,陆逊次子。20岁时被孙权任命为建武校尉,领陆逊部将五千人驻守武昌。孙皓为帝时,任镇军大将军。击退晋将羊祜,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与父亲陆逊并称“逊抗”,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子陆机、陆云并称“二陆”,皆为西晋文学家。(抗娶诸葛恪外甥女,诸葛恪被杀后离婚)
诸葛恪
字元逊,诸葛瑾长子。辅佐太子孙登,陆逊病逝后,迁大将军,领荆州事。孙权病危时,被选为托孤大臣,辅佐孙亮。封太傅,掌握军政大权。因独断专权、刚愎自用,被孙亮和托孤大臣孙峻设计杀死。
全琮
字子璜,吴郡钱唐人,有谋略。父亲全柔为会稽郡东部都尉,归附孙策。孙权为吴主,任命全琮为奋威校尉,讨山越。后上表献策擒关羽、破襄樊,与陆逊合击曹休。为人恭顺,言辞未尝忤人,谦虚接士,貌无骄色。娶孙权之女孙鲁班。
步骘
字子山,临淮淮阴人。避难江东,被孙权召为主记。后辞官与诸葛瑾等游历吴地,声名远扬,任海盐县长。孙权领徐州牧时,辟为治中从事。任交州刺史,稳定局势;刘备东征时,多地骚乱,领兵平定零陵等郡。孙权称帝后,拜骠骑将军。后代陆逊镇抚吴蜀边境,接任丞相,次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