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认知红利

透析三棱镜A:重构方法

透析三棱镜A:重构方法

请看图17-11。

图 17-11

第二步,再来看A

A是什么?

A是你为了实现B所用的方法(这个方法包括了与之相关的人、事、物)。

当出现了现状B′,我们会习惯性地再找一条从B′到B的途径,其实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结果常常让同样的问题重复出现,这个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见图17-12。

图 17-12

从这个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现状B′不会平白无故地出现,它是由原来的解决方案A导致的。如果不改变原有的解决方案,现状就很难改变。

洋务运动vs.明治维新

1861年,清政府开始了一段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人的先进技术,可最终失败了。而日本几乎在同时开始了明治维新,同样是学习西方,结果却大获成功,一举超越中国,跻身世界列强。这是为什么?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

这八个字什么意思呢?

师夷制夷,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简写,意思是要学习西方的长处,也就是他们的科学技术,学会了就可以反过来对付他们。

可后面这“中体西用”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也是一句简写,原话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思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体结构,还是维持原来的封建体制、儒家文化,这些不能动摇,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学习并应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提高国力。

听着是挺好的,洋务运动刚开始的时候,确实也办得风风火火,可越到后面阻力越大,这是为什么?

北洋水师装了洋枪洋炮,号称亚洲第一,可在甲午海战中,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这又是为什么?

这个就是在不改变原来A的情况下,强行去改B′,见图17-13。

图 17-13

看上去“表面问题”很快得到了改善,但是原来的A并没有动摇,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本质问题”依然存在。

洋枪洋炮是换上了,可应该如何使用?士兵该如何训练?现代战争该如何打?洋枪洋炮是能自己仿造了,可质量如何保证?产能如何提高?时间长了如何维修和更新?

这些问题,就需要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商业、教育等一同改变才能解决,并不是借来一身高级西装穿上,就变成CEO了,看似表面光鲜,实则败絮其中,等真正上了战场,才发现是个空心鸡蛋,晚了……

这就好比,你明明种了一棵苹果树,已经长了一半了,你现在想要改成葡萄树。但是呢,你又不砍掉苹果树重新种,而是直接在苹果树上挂葡萄,这个葡萄由于无法吸收树干给予的养分,或者营养成分不匹配,葡萄很快便枯萎了。

反观日本的明治维新

他们不仅仅是在科学技术、军事武装上学习西方,而是全盘地西化:建立新政府,改为君主立宪制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等……

这是直接在A上动刀,真正推动了国家的整体变革(见图17-14)。

图 17-14

所以,想要大幅度改变现状,或者达成全新的目标,就得把原来的A一起改了,而不是在B′点上转弯。

中国之后的崛起,也是因为原有的A被彻底摧毁了,虽然代价是惨痛的,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不得不这样做……

重复原有的方法,只能得到同样的结果;想要有不同的结果,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

具体怎么做呢?当发现问题后,如何调整A?

回到开头的案例,王小锤的团队离开了两名重要伙伴,不应该马上给出解决方案:再补两名销售,而是要回过头,去看看王小锤平时是用什么方式经营团队的,也就是原来的A是怎么样的。

·管理方法是什么?责权利有没有对等?是否应用了情境管理?

·团队结构是怎么样的?合适的人有没有放到合适的位置?

·激励机制能否激励到所有人?是资源分配不公平,还是保健因素没给到?

·……

是其中的哪个原因导致了员工的离开?

如果这些“导致员工离开的原有系统”不改变,只是单纯地再补两个新人,那么依然还会有新的员工继续离职。

调整A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找到适合的解决办法。每个问题都有其独特性和不同的时空背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我今天能在这里给你说一套,就能适用于所有症状的。

你平时看的大量方法论书籍都是在讲各种A,这些就像是不同的药丸,当你能够快速抓住问题本质,就能在这些药丸中找到适合的来对症下药了。

具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会在本书的下篇分多节课详细讲解。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