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问题,就习惯性地找原因,找解决办法,难道你就没想过,是目标本身错了吗?
啥?你这是找借口好吧!
达不到说目标有问题?达不成就得努力,就得坚持,就得学习啊!这有什么问题吗?
对,你说的没错,但前提是,你得先有个正确的目标……
比如,如果你的目标是“幸福”。
这就不是个正确的目标。请问,你如何衡量自己达到“幸福”了?
幸福,没有标准,每个人对它的定义也不同。既然无法衡量,你也就无法知道与现状落差具体在哪,找不到落差,你甚至连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
·是存款不够多,还是房子不够大?
·是老公不够帅,还是儿子不够慧?
·还是总有个别人家的老公和隔壁家的孩子,让你心烦让你躁?
没有清晰的目标,你认为的问题就会永远存在,永远达不成,整天感觉自己不幸福,却不知道该怎么办,随之而来的就是间歇性的嫉妒和持续性的焦虑……
再比如,你唱歌五音不全,却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一年之内成为一名职业歌手,并举办一场万人演唱会……
然后,你不断学习,刻苦练习,半年后,你报名参加了《中国好声音》,想向他们展示你这半年来的成果,更想就此一举成名,踏上梦想的舞台……
你一开嗓,就霸气十足,跨跃两个8度,直接把评委们给看傻了……
终于……
你被当成观众捣乱现场秩序,请出了舞台……
为什么会这样?
是你练习的方式不对,还是学习的课程不够专业?
都不是,而是这个目标对目前的你来说,不切实际……
所以,一个错误的目标,会让你的所有努力都化为泡影。
那怎么办呢,如何设定一个正确的目标?
设立目标的SMART原则
设立目标,一定要遵循SMART原则。什么是SMART原则?
S:Specific,明确的,具体的
比如刚才提到的目标——幸福。
这个目标本身没有错,只是办不到而已,因为幸福的定义不明确,所以不知道该做什么才能达成。那怎么办呢?
你想要幸福,就一定要有所行动,因此,你可以把这个目标用清晰明确的行动指引来替代。
比如:“我的目标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爱自己的老公,每周能一起去看次电影,每年去旅行一次。”
M:Measurable,可衡量的
目标是否达成,需要可衡量的标准,比如你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客户满意。”
那怎么样才算满意呢?
这个无法衡量。
你需要加上一组数据维度,比如说:“用户好评分,在9.5分以上”,这样就能衡量是否达成了。
A:Achievable,可独力完成的
你不能定一个不可实现的目标,比如前面说的唱歌的例子,那个目标是不错,但是从五音不全到成为歌星,这个目标离你的现状太远,遥不可及,你几乎不可能在一年之内实现。那怎么办?
你可以先定一个可实现的小目标,比如参加唱歌培训班,并通过毕业考试,然后在K歌软件上上传翻唱的歌曲,获得100个粉丝、100个点赞。
如果这个目标能达成,那么再定一个远一些的目标,这样就会比较靠谱。不然就会因为目标距离太远,而让自己始终处在焦虑的状态,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改善……
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目标的达成,一定是自己的力量可以控制的过程,而不能把目标达成与否寄托在他人或者你不可控的事情上。比如,目标定为“下半年能够升职”,或者是“他能更喜欢我”,这些你不能控制,因为决定权在对方,你可以改成“连续三个月业绩达到100万元”“提升自己知识量和气质,增加自己的魅力”……
R:Rewarding,完成后有满足感的
不能设定太远的目标,那我就设定一个“近一些的,容易实现的”目标,可不可以呢?
那你就需要衡量,当你完成这个目标的时候,是否能满足你的存在感知层?
太近、太容易的目标,即便完成,你也不会有愉悦感和满足感,那么这就不是一个好目标,会让你在过程中失去对它的渴求,也就没有了动力。
T: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
一定得有时间限制,不然任何目标都没有意义,比如“我的目标是赚100万元”,那是准备多久达到呢?1个月?1年?10年?还是50年?
不同的时间限制,会导致你思考的方式、制订的计划完全不同。如果没有时间限制,这个目标就会成为一句口号,起不到任何作用。
除了这5点之外,你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还得注意以下两点:
①要用在第13课中讲的“正面语言”去描述目标。
②你的目标不应该伤害他人或者你的其他目标。
区分目标和手段
除了目标要遵循“SMART原则”外,你还得注意区分目标和手段(见图17-10)。
图 17-10
我们使用方法A来达成目标B,但往往在过程中,却把A本身当成了目标,这是怎么回事?
就比如读书这件事,你定了一个目标:一年要读50本书。
然后呢,具体要看什么书?历史、商业还是文学?找不到方向……
年中的时候,发现才读了10本书,下半年就开始奋起直追。
到了年底,终于读完了50本书了,然后呢?
好像也没学到什么,读完这50本书能干嘛呢?
还是一脸迷茫……
为什么会这样?
那是因为,读书是手段,并不是目的。
你不应该问:“读书是为了什么?”而是要问:“为了什么,我需要读书?”
·可能是要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
·可能是要写一篇学术论文;
·也可能是为了准备一场重要的演讲……
只有带着这些目标去读书,才能有效果。
读书,是让你达成某个目标的手段,但我们却常常把它当成了目标本身。
再比如,有两个人在图书馆争吵:
一个人要关窗,一个人要开窗,两个人争吵不休……
图书馆馆长走了过来,分别问他们,为什么要开关窗啊?
其中一人说:“我要开窗,是因为天气太热了,想要透透气,吹吹风。”
另一个人说:“我要关窗,是因为外面噪声太大了,影响我专心看书。”
结果,馆长把窗户关上,拿来了电风扇,两个人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关不关窗是手段,开/关窗后想要达到的结果才是目的。在不伤害其他人的情况下,别纠结手段,达到目的即可。
关于这一点,在谈判中也比较常见:
谈判中的双方,经常就某一价格问题彼此僵持,一个要更便宜些,一个死活不降价,怎么办?
这就是把手段当成了目的。
我们要降价,对方不肯降价,可能都是要追求更高的利润。那么,你谈判的焦点,就应该放在如何帮助对方提高利润上,而不要局限于眼前这个产品的价格上。比如,你们公司网站的流量很大,那么你就可以和对方说,价格我们给不了更多了,但是可以让你们公司的广告免费出现在我们的网站上,我们网站的流量非常高,这能让更多的用户了解你们,提高你们品牌的知名度。
这样,你就能用低价购入对方的产品,而对方也能通过你的网站提升自己的总收益,这是一个双赢的方案。
以上这些,就是因为目标的错误而导致的问题。
所以,当你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第一步应该先检查一下:你的目标是否符合SMART原则?你是否把手段本身当成了目标?
目标不对,什么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