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认知红利

如何找到本质问题

如何找到本质问题

答:别盯着问题看!

遇到问题,你要掌握足够的信息来精准地描述问题,这是第一步。

但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别盯着问题看,盯着症状是找不到答案的,或者只能找到治标不治本的方案。这就像是门被锁住了,钥匙一定不在门上,你盯着钥匙孔看是没用的,你要到别处去找钥匙!

那去哪里找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B′是如何产生的。

比如我们设定,公司本月业绩的期望值B=100万元。

然后怎么办?每月的业绩又不会自己完成。所以,我们要同时制定一个实现它的方法[1],我们假定这个方法是(A)。那么,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做了A就能完成B(见图17-5)。

可现在做了A之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结果B,而是达到了B′,这就产生了B′→B的这个落差。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表面问题,或者称之为症状(见图17-6)。

然后我们就开始分析,B′为什么会产生?

结果发现有一家讨厌的竞争对手降价了!

这个因素,在我们当时制定A的时候,没有考虑进去,是一个在过程中突发的变量,我们称之为C。现状B′的出现,它脱不了干系(见图17-7)!

图 17-5

图 17-6

图 17-7

至此,我们发现,现状B′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三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导致的:

·A:为了实现B的结果所使用的方法。如果方法是错误的,目标自然无法达到。

·B:期望值。目标设置不当,或者目标设定过高,那么即便完美做到了A,这个目标也是无法达成的;

·C:过程中出现的变量。方法和目标都没有问题,可是出现了意料之外的事,也有可能导致目标无法达成……

因此,B′只是症状,而导致这个症状出现的是ABC这三个因素,它们才是更本质的问题。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盯着B′→B看,而是要透过B′去看ABC,我称之为“透析三棱镜”。

下面,我就来说一下这个三棱镜具体怎么使用。

图 17-8

图 17-9

[1] 这里说的方法,包括了与之关联的人、事、物等。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