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我想谈政府对楼市的宏观调控。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2010年,我在清华大学给工商管理硕士学生监考,考试结束后有个学生拿出手机,打开短信给我看。短信内容是2010年中央领导人到澳门参加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会后,中国年轻的记者问:“总理,中国政府对楼市的宏观调控经过这么多年,您一直说要把过高的房价降下来,我们就没有买房,等着您把房价降下来再买。这房价怎么越调越高了呢?我们是该买房还是该租房?”
总理答道:“政府宏观调控这么多年,就是致力于把过高的房价降下来,没想到房价真的是越来越高了,我看你们买不起房就先租吧!”
学生们问我:“老师,我们是该买房还是该租房呢?”我的回答是:“请问总理吧!”当然,我并不知道这条信息是否真实,但它多少反映了中国人对政府调控楼市的心态。
政府从2003年以来,就一直调控楼市,调控土地的供给,限制买房,等等,可谓费尽心力。我数了数,政府一共出台了37次调控措施,就是用行政命令的手段来调控楼市。到2013年2月26日,国务院又出台了新国五条,对楼市严厉调控,结果呢,上海民政局贴出大幅标语:楼市有风险,离婚需谨慎。
为什么会出现这条标语?原因是人们排队离婚。上海多个结婚登记中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协议离婚高峰。登记中心9点钟才办公,7点就有人排队。一对对的年轻人手牵着手走进去,再喜笑颜开地走出来说:“咱们赚了,少缴20%的个税。”因为离婚可以避税。为了制止这种不理性的行为,才有了上海某民政局的大幅标语。
政府为什么这么频繁地出台政策,严厉地调控房价?
政府到底是希望房价涨,还是希望房价跌?
有人说,政府希望房价涨。那为什么房价一涨还调控呢?
有人说,政府希望房价跌。那房价一跌为什么还出台政策刺激买房呢?
也有人说,政府希望房价不涨也不跌。
不涨不跌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房价是由供求决定的。
让我举个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
1993年中国有一次房地产泡沫,发生在中国北海和海南。
在北海有一条街,名叫屋仔村。这个村只有一条街,但却有上千家房地产公司云集在这里。街上都是二层小楼,楼上住人,楼下是茶楼,茶楼里的每张桌子上,都有房地产公司在那挂牌,比如某某公司,公司的人都坐在那里喝着茶水。
这时,进来一个背着两麻袋钱的人,那时的钱都是用麻袋装的,一麻袋多少钱,大家都心知肚明。某公司的人拿着一张图纸走上前去说:“老板你看看这块地,位置多么好,在您手里怎么都会升个两三倍吧。”他们交谈了10分钟左右,结果新进来的这个人把钱交出去,自己拿着图纸坐了下来,喊道:“上壶茶。”过了一会儿,一个背着三麻袋钱的人走了进来,这个人拿着图纸上前去,说:“您看这块地多好,在您手里怎么都会升个两三倍吧。”交谈了10分钟左右,又成交了。
北海的房地产是在图纸上炒的,炒出了这个城市建成面积的6倍。陆地上的土地不够炒,人们就在海上造出一块地来继续炒。
2007年我到云南昆明,给一个银行班上课,我在课上讲了北海的故事。中午吃饭时,行长说:“韩老师,我给您讲讲我们银行是怎么炒北海的房地产的。”
在1993年,我们银行总行的行长坐在北京的高楼里说:“去,派人去北海买地,咱们在北海买块地,建一个银行的培训楼,平时做培训,夏天我们就到那儿度假。”说完就派了一个人去北海买地。
不到一个星期,地就买好了。行长坐着飞机从北京飞到北海,一下飞机,行长说,带我去看看那块地!办事员说:“行长,您从北京到北海这么远,路上很辛苦,我请您吃顿饭再去吧!”行长说:“飞机上有饭,我吃过了,先去看地。”办事员说:“行长,天气这么热,咱们喝杯茶再去吧。”行长说:“飞机上不热,不吃也不喝,带我去看地。”
被逼无奈,办事员只好硬着头皮说:“行长,实话跟您说了吧,现在涨潮了,看不见,明天退潮我带您去看!”原来这家银行买了一块沙滩上的地,涨潮时看不见,退潮才看得见。
据说,这房子还真建了,涨潮时底下三层的房子都淹了。后来我去北海就看到了这一幕,有些建在沙滩上的房子,涨潮时看不见,退潮时才看得见。
其实,1993年中国房地产炒得最厉害的不是北海,而是海南,当时有很多人到海南去炒房。
2001年的元旦我去了海南,先去了三亚,后到了海口。到了海口,我问司机:“你能带我转一转海口吗?”司机问:“你要到哪里去?”我说你就沿着城市慢慢开,我只想看看这个城市。我们花了大约1个小时转了海口,我看到了海口的大量烂尾楼,应该说,我看到的是没有清理烂尾楼之前的海口,那种模样我至今难忘。
第二天飞机起飞时,我坐在窗口旁,往下望去,心里很沉重。我想问,这些烂尾楼压的都是谁的钱?当时一栋楼可以从多个银行贷款,银行之间互不通气。
当海南和北海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朱镕基总理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做报告时说,他为中国1 000多亿元卖不出去的房子睡不着觉。
他说,希望政府拿出一部分钱,房地产公司拿出一部分钱,老百姓再拿出一部分钱,把那些高价的房子买了吧。可是大家知道,房子买涨不买跌,越涨越追,越跌越不买。
朱镕基总理为什么睡不着觉?这1 000亿元的烂尾楼由谁买单?
有人说,当然银行买单了!那银行的钱是谁的钱?
举个例子,一个年轻小伙子,在某银行存了1 000元钱,一天他去银行取钱,说:“把我存的1 000元钱取出来。”
柜员说:“先生,能别大声跟我们说话吗?请您坐下来,听我慢慢道来。您存在我们银行的1 000元钱,经过大流小流,流到北京我们银行总行。总行把您的1 000元钱,贷给了北京建国门外一个高档写字楼,第三层有三块砖属于您,您去搬吧!”
你存在银行的钱,银行把它贷出并多倍地贷出去了,开发商不能还银行的钱,银行能还你的钱吗?
柜员接着说:“先生您也别着急,回家等着去。过一个星期再来,连本带利息我都会给您。临走时您别忘了看看,我给您的钱,是新票都连着号呢。”这是在说什么?你存银行的钱不在银行了,已经变成开发商的三块砖,开发商不能还银行,银行就不能还你。到时候给你的全是新票,你就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吧。
在中国的各大城市,那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压的都是谁的钱?都是储户的钱。开发商还不上银行的钱,可是银行必须还你的钱。
所以,我们才说,政府不怕房价涨,政府怕房价疯长以后控制不住,房地产泡沫破了,银行买单,银行没有钱,银行里的钱是储户的钱。怎么办呢?只有找政府,政府也没有钱,又不能不救。政府救银行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打开印钞机印钞票。如果政府打开印钞机,那意味着什么?就是通货膨胀。所以说,如果政府买单,就是全国人民共同买单,用我们手中的人民币买单。
很少有人想到,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若破了,是全国人民共同买单,包括我们每一个人。也许有人说:“老师,我不怕,我的钱没放银行,我的钱在我家米缸里,在我家炕席底下藏着呢。”你把钱藏起来就没有损失吗?当你拿出来花时,也一样贬值了。
这就是为什么政府怕房价疯长后楼市泡沫破了,政府买不起这张单。
1993年,那时全国房地产的规模还不大,现在规模有多大?你如果到全国各地走走看,无论多偏远的地区,都有房地产,都能看到新楼,这些新楼压的都是银行的钱。
如果中国房地产有个三长两短,中国经济怎么办?全国房地产规模太大了,一旦泡沫破了,就会引起连锁反应,经济会掉头向下,那有多危险!
2007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了,引爆了2008年全球的金融危机。
虽然政府的宏观调控不能决定楼市的价格,但是它可以影响楼市的走势,影响银行贷款的快与慢。
那么,政府对楼市的调控还会继续吗?
现在楼市情况如何?中国楼市的泡沫会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