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研究 > 强权与铁腕

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谋杀案

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谋杀案

西方政府就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所作所为正批评得起劲,一起远更惊人的事件发生了。2006年10月7日,普京54岁生日那天,因不惧危险,深入车臣进行报道和对克里姆林宫发表批评而闻名世界的记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在莫斯科她居住的公寓楼的电梯里遭到枪杀。谋杀案震惊了全世界——除了弗拉基米尔·普京。他先是没有任何反应,4天后在出访德国期间,当他终于对一位记者的问题做出回应时,他轻描淡写地说她并不重要。

他说,这是“一桩令人发指的残酷罪行”,杀人犯不应逍遥法外。然而他又说:“她对俄罗斯政治生活的影响很小。在媒体圈子里、人权圈子里和西方,她很出名,但她对俄罗斯国内政治生活的影响微乎其微。对她的谋杀,对一位女性、一位母亲的野蛮杀害,本身就是针对我们的国家,针对俄罗斯的行为。这起谋杀对俄罗斯政府,对她前一阵工作的地方车臣的打击比她发表的任何作品都大。”按照普京这一奇谈怪论,波利特科夫斯卡娅之死其实是为了打击他,而且效果要比她那些不值一提的作品大得多。他哀悼的是“一位女性和母亲”的死,而不是记者的死。

一次我问普京的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波利特科夫斯卡娅的许多著作普京有没有读过。“没有”,他边答边摇头,似是要强调她的著作不值得读。但很难相信普京不知道她做过的事情。她供职的《新报》是最出名的反对派报纸,创办人之一是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她撰写文章,对俄罗斯国内人权受到侵犯的情况,特别是对车臣战争进行了辛辣的批评。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剧院(杜布罗夫卡剧院)危机中她参与了同劫持人质者的谈判。别斯兰学校人质事件发生后,若不是她在从莫斯科飞往那里的飞机上被下毒(又一桩无头案),她可能也会参加谈判。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对她惨遭杀害纷纷表示谴责并要求进行彻底调查。美国国务院称她为“一个勇敢的人,尽管接到过死亡威胁,但仍坚定地追求正义”。

然而克里姆林宫却无动于衷。

车臣的领导人自然成了怀疑对象,特别是车臣总理拉姆赞·卡德罗夫。波利特科夫斯卡娅曾激烈地批评他践踏人权。有人怀疑是卡德罗夫的追随者报复杀人,也有人说是卡德罗夫的敌人杀了她来栽赃于他。

2003年,拉姆赞·卡德罗夫的父亲艾哈迈德·卡德罗夫通过人为操纵的选举被普京扶植为亲俄的总统。老卡德罗夫遭到暗杀后,小卡德罗夫成为车臣的总理,后来又成为总统。他们父子二人原来都属于叛军——老卡德罗夫是车臣分裂运动领导人杜达耶夫手下的穆夫提,即宗教领袖,甚至曾号召过对俄罗斯发动圣战。1995年,我曾在车臣叛军控制区的一座房子里和他喝过一次茶。我还记得他天真地问我英国人民是否在纷纷皈依伊斯兰教。卡德罗夫父子后来改变了反俄立场,转而支持1999年普京对叛军发动的战争。拉姆赞的私人武装卡德罗夫派名声不佳——据说他们滥施酷刑、绑架、谋杀,无所不为。俄罗斯根据实现车臣和平的新战略,先是扶植艾哈迈德,然后又推拉姆赞上台,让他们做“吉斯林式的”领导人,即忠于莫斯科的车臣人。

车臣恐怖分子袭击别斯兰学校事件发生后,克里姆林宫办公厅副主任弗拉季斯拉夫·苏尔科夫对俄罗斯的车臣战略做了如下介绍:“解决的办法复杂而艰难,不过我们已经开始实施了,包括在北高加索积极推动社会融合,逐步建立民主机构,为公民社会打下基础,建立有效的法治制度,建立工业能力和社会基础设施,解决大规模失业、腐败以及文化教育崩溃的问题。”事实上,克里姆林宫的政策等于是把车臣共和国完全交给忠于俄罗斯的拉姆赞·卡德罗夫。只要车臣留在俄罗斯联邦之内,就会放任卡德罗夫拥权自肥,为所欲为。卡德罗夫宣称他“热爱”普京,说普京是他的“偶像”。他把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主要街道重新命名为普京大道。

克里姆林宫的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尽管剩下的伊斯兰叛军继续其恐怖暴行,但他们的活动主要在车臣以外。而在共和国之内,卡德罗夫恢复了一定的秩序。格罗兹尼经历了两场战争后原已被夷为平地,现在靠着从俄罗斯源源而至的石油美元又大体重新建设了起来。这里有着欧洲最大的清真寺。正常的商店和咖啡馆又出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在这个被炸成一片瓦砾的城市做战地报道的时候,还以为再也没有这一天了。但是,莫斯科的战略对普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肌肉发达、满腮胡须的卡德罗夫桀骜不驯、冷酷无情。2008年我参观了他位于岑托罗伊村外的行宫,见识到他神话般的财富——宫苑内有一个人工湖和一个豢养着黑豹和斑豹的动物园——也领教了他简单野蛮的思维方式。我问他对策划了近来俄罗斯境内大部分恐怖袭击的叛军领导人沙米尔·巴萨耶夫的死有何看法,他回答说:“我听到他被杀的消息时先是高兴……然后又感到可惜,因为我原想亲手杀死他。”他在他的领地实行伊斯兰律法的规定,夸奖往街上没戴头巾的妇女身上喷射颜料的男子干得好。

2006年8月,几个美国外交人员在达吉斯坦参加过一场喧闹的婚礼,亲眼看到主宾卡德罗夫的牛仔裤后裤袋里插着一把镀金手枪,一边跳舞一边向一起跳舞的孩子们抛撒美元的百元大钞。[1]

像传统的车臣人一样,卡德罗夫对他的敌人睚眦必报,以血还血。他在任期间,许多反对他的人下落不明。做过他保镖的乌马尔·伊斯拉伊洛夫曾揭发说,他亲眼见到卡德罗夫派民兵犯下了酷刑和杀人的行为,结果他于2009年1月在维也纳被枪杀。6个月后,在格罗兹尼“纪念碑人权中心”工作的娜塔莉娅·埃斯特米洛娃遭到绑架和杀害。卡德罗夫说她是个“没有荣誉、尊严和良知”的女人。至于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她于2004年发表过一篇文章,描述了自己和拉姆赞·卡德罗夫一次令人惊惧的会面,其间卡德罗夫吹嘘说他的爱好是打仗和女人。交谈中有这么一段喜剧式的对话:

“您接受的是什么教育?”

“高等教育。法律。我很快就要毕业了,正在考试。”

“什么样的考试?”

“您说什么样的是什么意思?考试就是考试呗。”

“您要毕业的是哪个大学?”

“莫斯科商学院的一个分院,在古德尔梅斯。法学院。”“您具体是做?”

“我是律师。”

“那您是专修刑法,还是民法……?”

“我不记得了。我写过一个东西,但我忘了。事情太多。”

后来,卡德罗夫被授予俄罗斯科学院荣誉院士的称号。

谈话的第二天早上,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吃惊地又见到了他,他带来的一个身穿黑色T恤衫的民兵对她怒叱:“应该在莫斯科街头把你打死!”卡德罗夫也帮腔说:“你是敌人,应该把你打死。”

波利特科夫斯卡娅说他是“克里姆林宫豢养的一条小龙。他们必须喂饱他,否则他会喷火烧毁一切”。她遇害时正准备发表又一篇关于车臣践踏人权和酷刑的文章。

她被害的那天不仅是普京的生日,而且比卡德罗夫的生日只晚两天。(我知道这个是因为那天晚上我恰好在莫斯科的一家餐馆里坐在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夫旁边,他拿出手机打电话给拉姆赞·卡德罗夫,谄媚地祝贺他满30岁了。)这起谋杀会不会是谁送给这位车臣强人迟来的“生日礼物”呢?要不就是卡德罗夫送给他的“偶像”普京的礼物?在俄罗斯无法无天的黑社会中,这种猜测并非完全不靠谱。或者说谋杀的目的在于给他们二人中的一个抹黑?抑或是另有动机?无论如何,有一点是清楚的:克里姆林宫对波利特科夫斯卡娅的活动深为恼火,特别是她的一些夸张的指控,比如她指称造成130人死亡的2002年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是俄罗斯秘密警察机构一手导演的。

检察官起诉了三个车臣人,但由于缺乏证据,他们于2009年被无罪释放。后来此案奉命重审,另一个被指控实际开枪的人被逮捕。2011年8月,上次审判中作为证人出庭的前警官德米特里·帕伊留申科夫中校被指控策划了这起谋杀。至于谁是犯罪的主使——法院对这个问题碰也没碰。

[1] Wikileaks cable in theGuardian,1 December 2010.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