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研究 > 强权与铁腕

第八章 新的冷战

第八章
新的冷战 龃龉日增

至此,一连串的幻灭开始侵蚀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就连布什和普京这对“朋友”也开始指责彼此背信弃义。2005年2月(橙色革命刚刚过后),在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举行的峰会充满着火药味。会上,普京从西装外套的内衣兜里掏出一叠3英寸×5英寸的卡片(美国人称其为普京的“牢骚卡”),开始教训布什,说他听够了美国人对他的教训。他慷慨陈词、滔滔不绝,大致意思是:我们尽量配合你们,支持你们的反恐战争;我们关闭了自己的基地;你们撕毁了《反弹道导弹条约》我们也没有怎么样;就连伊拉克战争我们都没有因之影响和你们的关系。可是我们得到的回报是什么呢?什么都没有。你们没有废除《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1];我们要加入世贸组织,你们却把标准节节提高;你们没有批准《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这项军控条约;你们想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使我们处于劣势;你们还企图把我们所有的邻国都拉进北约。对我们改革经济、努力和国际体系接轨的政策你们没有只言片语的肯定,反而不停地批评我们的内部事务——人权、所谓的民主“倒退”、车臣、我们的新闻媒体,还有霍多尔科夫斯基。你们还有完没完?

据布什的新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蒂芬·哈德利回忆,这“可能是这两位领导人火气最大的一次会面”。[2]普京攻击布什说美国没有新闻自由,证据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资深新闻主播丹·拉瑟遭到解雇,据说是布什搞的鬼,因为丹·拉瑟批评了他。[3]布什试图解释说事实并非如此,但普京听也不听。他对美国的民主也进行了抨击,声称美国的总统不是美国人民,而是选举人团选出来的。布什回答说:“弗拉基米尔,千万别在公开场合这么说,不然大家都会知道你完全不了解我们的制度。”

3个月后,出现了一次和解的机会。普京邀请一些世界领导人于5月9日来莫斯科庆祝同盟国战胜纳粹德国60周年。有史以来第一次,美国的总统站在红场的观礼台上参观苏联式的军力展示。普京对布什前来感到高兴(10年前克林顿总统为抗议第一次车臣战争而拒绝参加类似的阅兵式),但对他此前和此后的行为却大为不满。

布什前往莫斯科的途中访问了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在那里他表示完全支持这个波罗的海国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史的解释,即前来解放它的苏联红军赖着不走,变成了占领军。它赶走了纳粹统治,又来了另一个极权政权。布什说,苏联对欧洲国家的压迫是“历史上最大的罪恶之一”。波罗的海国家把苏联的“解放”视为占领,对此俄罗斯政府怎么也不能接受,它宣称这是对那些把这些国家从纳粹的铁蹄下解放出来的苏联战士的侮辱。

布什“论史”已经让莫斯科不爽,布什“谈今”更是火上浇油。他离开莫斯科后直接飞往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在那里受到英雄式的欢迎。布什投桃报李,夸格鲁吉亚为“这个地区以至全世界的自由灯塔”,显然是敦促其他前苏联国家效而仿之。他赞扬格鲁吉亚向阿富汗和伊拉克派遣部队,宣布说:“你们的勇气激励着民主改革者们,你们的号角传遍了全球——自由将成为地球上每一个国家及其人民的未来。”这些话使得克里姆林宫愤怒不已,就在当时,俄罗斯正在加紧向格鲁吉亚施压,以“卫生问题”为由禁止进口格鲁吉亚世界闻名的葡萄酒和矿泉水。

整个2005年间,普京限制民主、建立青年组织纳什、镇压非政府组织、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对这一切西方无可奈何,只能严词批评。俄罗斯也不甘示弱,以牙还牙。2006年5月初,美国副总统切尼出访另一个前苏联波罗的海共和国立陶宛,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再次猛烈抨击俄罗斯——而且摆明了不是副总统信口开河,而是美国政府深思熟虑的观点。当时任职于白宫联邦安全会议的戴蒙·威尔逊解释说:“我们知道这是又一个重要的机会来重申总统关于自由事业的主张。莫斯科经常对切尼副总统的话不予重视,说,‘这个切尼副总统,我们都知道他是激进派,是美国政府里的新保守派,归根结底和我们打交道的是布什总统。’所以我们和副总统办公室以及他的撰稿人密切合作,确保副总统的讲话完全符合政府口径。我们写的演讲稿在部门间会议上经过了反复讨论和审查,讲话发出的关键信号就是支持民主阵线,对俄罗斯国内发生的事情批评得相当犀利。”[4]

切尼对自由和民主广为传播大加赞颂后,话锋一转开始批评普京政权:

在公民社会的许多领域,从宗教和新闻媒体到活动团体和政党,政府都对人民的权利进行了不公平和不恰当的限制。俄罗斯政府其他的一些行动产生的效果事与愿违,并有可能影响与别国的关系。使用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威胁或讹诈的工具,无论是操纵供应还是企图垄断运输,都不能达到任何合法的目的。破坏邻国的领土完整或干涉民主运动的行为没有任何道理。

他呼吁俄罗斯恢复民主改革,成为信奉西方价值观念的“可信赖的朋友”:“我们要满怀信心地声明,俄罗斯周围的邻国成为稳固的民主国家对俄罗斯有百利而无一害。俄罗斯若是和西方站在一起,就会和我们共同走向繁荣和伟大的康庄大道。”接下来,切尼飞往哈萨克斯坦,在那里他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双重标准,对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独裁统治赞不绝口,“向过去15年来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表示钦佩”。

普京对这种事可不会放过。6天后,他在对议会的一篇演讲中说了一番高深莫测的话,让美国人煞费思量。不过他针对的目标十分清楚。讲话中他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军队的重要性,狠狠地说:“我们看见了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看见了!就像人们说的,‘狼同志知道要吃谁’。他吃个不停,谁的话也不听。显然他根本不打算听。”

在纽约华尔道夫大酒店的会谈中,一贯温文尔雅、不露锋芒的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发火了。会谈的话题是伊朗。美国怀疑伊朗试图利用俄罗斯提供的民用核技术来发展制造核武器的能力。一年前,俄罗斯同意和欧盟国家的三驾马车(英国、法国和德国)再加上美国和中国一起制定一个共同的对策。俄罗斯曾提出一个建设性的建议,由它为伊朗尚未竣工的布什尔核电站加工浓缩铀,用过后再运回俄罗斯。但在2006年4月,俄罗斯宣布向伊朗出售先进的防空系统,使美国人大为恼怒。

这次在华尔道夫大酒店,伊朗问题小组的6位外交部长在探讨对伊朗实施制裁的可能性。但切尼在维尔纽斯做了演讲后,美俄双方撕破了脸。晚宴上与康多莉扎·赖斯和她负责政治事务的副手尼古拉斯·伯恩斯对面而坐的拉夫罗夫越来越激动。伯恩斯回忆说:“通常在外交场合大家彼此都以礼相待,对事不对人。但晚宴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拉夫罗夫脸涨得通红,怒不可遏。他拍着桌子斥责我,因为我在公开讲话中批评了俄罗斯对伊朗的军售。”拉夫罗夫还提到切尼的讲话,要美国人少对别人指手画脚。伯恩斯原想反唇相讥,赖斯抓住他的胳膊才把他按下。[5]

就是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之间酝酿已久的冲突爆发了。2006年9月,南奥塞梯的武装部队向载有格鲁吉亚国防部长奥克鲁阿什维利的军用直升机开火,迫使直升机紧急着陆。此前奥克鲁阿什维利曾发誓要在南奥塞梯的首府茨欣瓦利庆祝下一个新年——换言之,要在2006年底把该地区重新纳入格鲁吉亚。装备俄罗斯武器的南奥塞梯士兵和美式装备的格鲁吉亚军队发生了小规模交火。月底,格鲁吉亚以进行间谍活动的罪名逮捕了4名俄罗斯军官。国际调解人介入几天后他们获得释放,但此前他们戴着手铐被格鲁吉亚女警押解的图像已经在电视上广为传播。

萨卡什维利宣布说:“格鲁吉亚正告我们的强邻俄罗斯,适可而止。”

俄罗斯视此为有意羞辱,用最严厉的制裁还以颜色:召回了大使,切断了铁路、海上、公路、空中和邮政的一切联系。居住在莫斯科的格鲁吉亚人开始日子不好过:几百个拿不出合法文件的人被集中起来送上飞往第比利斯的飞机;学校奉命提供名字听起来像格鲁吉亚人的学生名单,以便当局调查他们是否为非法移民。

[1] Interview with Stephen Hadley,24 January 2011.

[2] Rather was at the centre of a controversy after publicising documents critical of President Bush’s military service during the2004presidential campaign.The documents’authenticity was later disputed,and in November Rather announced he would retire the following March,but there was never any suggestion that Bush had put pressure on CBS to fire him.

[3] Interview with Damon Wilson,2 March 2011.

[4] Interviews with Nicholas Burns,21 January 2011,and Condoleezza Rice,20 June 2011.

[5] 1974年美国通过此修正案,借苏联及东欧国家没有移民自由的理由拒绝给这些国家贸易优惠。——译者注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