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点,又何妨?

差一点,又何妨?

在某些方面,孩子与他人相比会有明显的不足。这个不足,不是孩子足够努力就能改变的。让孩子正确面对这种竞争的方式是:挖掘自己的优势,多与过去的自己比较。

有些事,不是孩子足够努力就可以

前几年到广东中山讲家庭教育,在提问环节时,一个爸爸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孩子不喜欢弹钢琴,张老师,你有什么办法吗?”我告诉这位爸爸:“我也没有办法帮助你,但是我想问你,你自己弹钢琴吗?”这位爸爸说:“我不会弹。”我继续问:“那你会五线谱或者是简谱吗?”他说我都不会。我说:“那你平时去不去听音乐会,或者在家里听音乐呢?”他说我也没有。我接着就告诉他:“那你不要太着急了,也许你需要做的就是开始全家人一起听音乐。”

英国人经常说培养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第一代人可能会意识到有一个更好的目标值得我们去追求;第二代人可能在这个目标上有所尝试;第三代人也许就能够达到这个目标。有的人会觉得三代人太慢了,其实在我看来,三代人的努力也许还不够。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说,所有的科学家几乎都出生在文化素养深厚的家庭里,也就是说,这些科学家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家,除了他们个人的资质与努力,还离不开家庭一代一代的积累。

今天的很多家庭都常常陷于焦虑之中,过于渴望让孩子成为卓越的、成功的人。这些父母不明白,其实一个人能够实现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是早已决定好了的,他个人的资质水平,他所在的家庭在各方面的积累情况,都决定了是否具备这种可能性,而不是只要一个孩子足够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父母想要的目标。

人生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挫折,其中一个方面的挫折就是,和你身边的人相比较,你会感到自己一些明显的不足。一位作家曾经讲过一个关于他自己的故事:他家附近住着很多属于打工阶层的人,他们在休息的时候会聚在院子里下棋,有时候他也会在旁边看一看,忍不住手痒时,也会一起下上几盘。原本他很自信,觉得跟这些人下棋完全不在话下,但是几次下来,他发现自己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一开始他产生了很大的挫折感,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比别人更优秀,但是在下棋这件事情上他输得很惨。后来他认识到,智力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反而帮助他更好地认识了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就像在学校里,经常会出现一个学生学习得漫不经心,却总能考出很好的成绩,一个学生在学习上花了很多的工夫,但总是考不好。

其实每一个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清楚,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光靠勤奋是不行的。有些事情,可能对于部分孩子而言易如反掌,但是对另一部分孩子而言却困难无比。即使他们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够做得更好。如果父母只归咎于孩子或者是其他人的不努力,就大错特错了。

有一次我到一所小学听他们三年级的数学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孩子反应特别慢,即使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他也总是会出错。下课以后,我就问他的数学老师,那位同学是不是数学成绩特别差?他说,是啊,这孩子不仅是我们班里最差的,还是整个年级最差的,甚至是这么多年来我所教过的学生里面数学最差的。我继续问他,你的校长知道这个情况吗?他说校长知道啊!我说,校长会批评你教学不力吗?他说还好,校长没这样评价。我说校长要是这样来评价的话,你可以让校长自己来教一教这个学生,他就会明白,教好某些学生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而且,假如做一个教学调查,我们可能会惊奇地发现:这个孩子的数学成绩虽然是学校里比较差的,但却有可能是他家族里有史以来数学成绩最好的人。

人的智力、身体等生物性上的进化总是最慢的,即使经过强力的训练也无法改变。

在NBA的赛场,偶尔会碰到最后一个球是决胜关键的情况,季后赛总决赛决胜局最后一秒钟,投进这个球,整个赛季的冠军就拿下了;投不进,整个赛季就报销了。千钧一发,万担重压之下,有的球员很从容地就投进了。按照今天的说法,他有一颗大心脏。这个大心脏是天生的,而不是训练的结果。如果一直在训练强调决胜球,反而容易使人变得脆弱,在关键时刻崩溃。

让孩子正确面对竞争

如果孩子的天分不到,家长就要打破自己强加在孩子身上的虚幻想法,不要强逼孩子努力练习,有可能你的逼迫既浪费了孩子的时间,也给孩子造成了我很努力,但我就是不如别人的阴影。还不如用这些时间、精力、金钱,去发展孩子喜欢的别的技能。无论如何,家长们都应该相信一点: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发光点,扬长远胜于避短,每个人最终都是用自己的优势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更好的立足之地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特质,肯定孩子的独特性,理解和保护孩子的短处。

人生处处充满了竞争,一方面父母要让孩子学会面对竞争,正视竞争;另一方面也需要面对竞争的失败,学会善待自己。要善待自己,就要少跟其他人比较,而多跟过去的自己比较,去体验一种我已经成长了、我已经进步了的快乐。与过去的自己比,也可以看出自己的努力到底有没有产生真正的成效。还要让孩子明白,有时候太过努力也并不一定会结出一个好的果实。李开复得了癌症以后,对自己进行了一次反思:以前他总是相信付出就会有收获,而且喜欢跟别人比,看谁熬夜熬得更久,看谁在半夜能够更早地回复邮件。但是没有想到这种勤奋,最后让他付出了健康的代价。太过努力,把正常的睡眠,把从容的心情都牺牲了,反而换来一个坏的结果。今天的父母都要反省一下,我们能不能让孩子活得更自然一点,更从容一点,更像他自己,这其实才是家庭教育的正道。

如果在孩子遭遇失败时,父母不但不给孩子引导,反而给他过多的压力,孩子就很容易心灵扭曲,变得不快乐。当我们去思考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时,父母要意识到,首先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拥有好性格的人,一个更容易快乐的人。那些在竞争中更容易欣赏、接纳和理解别人的人,会更容易快乐。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