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哥特王亚拉里克一世巧妙配置急于突袭的部队,围住城墙四周,十二扇主要城门被严加戒备,阻绝了罗马城与周边地区的联络,同时监控台伯河上航行的船只,这条河为罗马城供应丰富的粮食。
罗马城的贵族和民众的第一个反应是,蛮族竟然狂妄到胆敢来攻击这座伟大的首都,这让他们感到既愤怒又吃惊。不过随后接踵而至的灾难,立刻就挫败了罗马人的傲慢。他们的愤怒非常软弱,矛头不指向敌军,而是卑鄙地转向无辜的人。
成为牺牲品的是狄奥多西一世皇帝的侄女,现在皇帝的婶婶及养母的塞妮娜王妃。无可否认,罗马人或许尊敬她,但很明显也非常痛恨这个斯提里科的遗孀。由于有这样的恩怨,这时候人们都聚精会神地倾听并相信她暗中通敌的流言。
于是,受到民众义愤的煽动,甚至是受到了震慑,元老院也没有寻求证据,立刻就宣判塞妮娜王妃死刑,结果塞妮娜王妃被屈辱地送上了绞刑台。但即使如此,蛮族也没有丝毫撤退的迹象,民众期待落空,为此大惊失色。
城内物资逐渐缺乏,不久饥饿开始蔓延。原本一天配给三磅的面包数量减半,接着变成三分之一,随后就变成不再配给。在这期间,谷物的价格一升再升,贵得离谱。
穷人甚至连日用的生活必需品都买不起,开始向不可靠的富人寻求慈善赈济。在那些富人当中,定居在罗马的格拉提安皇帝遗孀莱塔,将当局每年支付给她的高额年金施舍出来,暂时解除了民众的饥饿感。
但是像这样个人短暂的施舍,无法救助不计其数的民众。不只如此,最后饥饿也向元老院议员的奢华宅邸伸出魔爪。
长久以来,一直耽溺在安逸奢华中的富人,不分男女,知道只要些许东西就可以满足自然的需求后,都大感吃惊。对于以前不屑一顾、随手即丢的粗陋食物,现在则以没有用处的金银争相抢购。但即使如此,也只能买到些许。
在这样的状况下,连看一眼都让人恶心想吐的污秽、有害的食物,民众也争相抢夺,一得手就贪婪地吃进肚子里。
不只如此,也有说法称有人甚至暗中杀害朋友或邻人来果腹,还有更可怕的——或许饥饿已经凌驾了母性的本能——是杀掉幼儿吃掉尸体的母亲!
有好几千名民众饿死,但是郊外的公墓在敌人手中,无法埋葬,结果城内充满呛鼻的腐臭味。更糟糕的是,死尸加速了传染病的蔓延。
现在对罗马城来说,除了期待哥特王的慈悲,或者至少是稳健外,没有任何希望。
于是,在非常时期握有统治大权的元老院,委派两名使节去和敌人协商。一位是在统治行省上发挥才华,来自西班牙的元老院议员巴西里乌斯,另一位是以前和亚拉里克一世有过深厚友谊,事业也发展得相当成功的首席书记官约翰。
前往晋见哥特王的这两人,就他们的惨状来说,他们显示的态度未免太傲慢了。他们这样说:
“不管是和是战,罗马城都不会改变心意,坚决保持尊严。因此如果不肯接受我们公平、光荣的投降,我们马上就吹响号角,号召我们数万名武装的市民准备战斗。”
亚拉里克一世则讽刺地回答说:
“牧草愈茂盛,收割愈容易。”
他认为,饥饿已使不愿打仗的平民憔悴不堪,先前已经因奢侈浪费而变得软弱无骨的家伙竟然还敢来威胁他,简直可笑,遂忍不住笑得前仰后合。
随后亚拉里克一世用宽容的态度,说出要让他从罗马城撤退的条件,那就是不分公有还是私有,罗马城内所有的金银、所有贵重的动产,以及所有能够证明是来自蛮族的奴隶,全要给他。
两个使节用哀求的口吻,战战兢兢地问道:
“国王殿下,如果这些都给你,我们还剩下什么呢?”
这位征服者声色俱厉地回答说:
“你们的性命!”
但在他们退出去之前,蛮族国王答应停战数天,给予稳健谈判的余地。随着情绪逐渐平静,亚拉里克一世先前提出的强硬条件也大打折扣,最后决定只要对方立刻拿出五千磅黄金、三千磅银子、四千件丝绸长袍、三千匹深红色的高级布料、三千磅胡椒,他就解除包围。
然而罗马国库空虚,原本应该从意大利和广大的行省上缴的地租,因战乱收不进来,贵重的金属和宝石也在饥饿时拿去交换粗劣的食物,剩下的财富也被所有人贪婪地藏匿起来。
因此罗马城若要免于沦陷,只能依赖以前献给教会的残留战利品。
在那些东西满足了亚拉里克一世的要求后,罗马城内又恢复平静,供应的物资又充斥市面。
有几座城门重新开放,物资再度像以前那样从台伯河和周边地区大量涌入。郊外的自由市场开了三天,没有受到哥特军打扰,市民挤得人山人海,商人赚得盆满钵满。谷物仓库则不分公有私有,谷物塞得几乎溢满出来。罗马城未来一段期间的粮食已经有了着落。
在亚拉里克一世的强烈要求下,三名元老院议员被派遣到拉韦纳宫廷,去交换俘虏并缔结条约。亚拉里克一世在谈判桌上提出的条件,让人不由得怀疑其真假,那条件和他当时的权势非常不相称。
他想要的只有西罗马帝国军队总司令的职位,以及每年提供和支付他谷物和金钱,还有他想作为根据地的达尔马提亚、诺里库姆、威尼斯三个行省。意大利和多瑙河之间的联络道路就经过这三个行省。
亚拉里克一世还打算,如果连这样的条件对方都予以拒绝,那么他就不要求钱款,而行省也只要诺里库姆一个就够了。诺里库姆不断受到日耳曼人入侵,早就残破不堪。
但也不知道是胆小、顽固还是另有打算,大臣奥林匹乌斯竟然不屑和解,也不听元老院的劝告,就把亚拉里克一世的特使赶回去。
不过亚拉里克一世并没有为此生气,而是再度紧急派遣使节。为了显示事关重大,也为了增加威严,此次他让教皇英诺森一世加入罗马元老院的使节团,同时指派哥特军分遣队护送。
皇帝和亲信都把拉韦纳的沼泽地和要塞当成无法攻破的铜墙铁壁,非常安心地住在那里,而罗马城则处在不设防的状态中。亚拉里克一世依然没有表现出任何愤怒,而是悄悄沿着弗拉米尼亚大道进军,途中不断会晤意大利各城市的主教,一再表示和平的诚意,请求赋予他保护首都的任务,使其不受其他部落或民族的蹂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