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景贵街,有两家煎蕊档。当地计程车驾驶,街名说不清,手指街口的“愉园餐室”说:“那里的煎蕊有名,很好吃。”煎蕊比街道名气大。
乔治市近年时兴在墙上彩绘。景贵街的墙上也有一幅,两层楼高,用粉蓝粉绿色块,画出少年图样,墙上少年,捧着一碗煎蕊,垂着眼,吃得很专注。地面上是真实忙碌的煎蕊档,人们整齐列队,其他人或站或坐在一旁吃。巨幅壁画,与街上的小人儿对照,生出比例趣味。
煎蕊是闽南语发音,也常常叫作“珍多”“珍露”等等的,名称繁多,大部分来自Chendul的音译。基础是一种玉绿色的凉粉条,貌似咱们米苔目,口感爽滑。
Chendul的绿色,是斑斓叶染出来的,有浅浅的芋香味。景贵街的煎蕊,以碗装,加碎冰,浇椰糖浆和椰乳,添一勺炖软的甜红豆,是经典配搭。配料有人加玉米、糯米、波罗蜜或其他有嚼感的食材,但原始版本还是最广受欢迎。
一般认为珍多源自印尼爪哇岛。另有一说,珍多是印尼人参考华人的米苔目设计的。流传到大马,又经土生华人巧手,流变至今。实则东南亚各地,珍多版本无数。头一回吃珍多,在新加坡的商场,用潮州蓝边碗装,强调是槟城风味,吃过就喜欢。在曼谷也喝过许多次。台湾中和的华新街,泰缅华侨的小吃店里也试过,店家将绿色凉粉照片贴在墙上,品名写成米苔目。越南小吃店的版本,配料多是绿豆,而非红豆。越籍的女士们聊起来,说在越南本地,这种绿色凉粉,通常还是豆花的佐料。
珍多和米苔目,做法也果真雷同。原料主要一般是米,偶混木薯粉或其他淀粉的粉团,推过大孔隙的筛网,筛网下,备水一锅。头尾尖尖的短粉条落进去,成形,捞起摊凉即成。
一碗珍多,恰是一碗南洋的风物选。
珍多粉条、椰乳、红豆、椰糖浆,加上碎冰。制法不难,原料不多,是很朴直的点心,但很能反应产地限制,离乡离土后,就强求不来。因此在台湾,不易吃到很好的珍多,原料并不是没有,唯市面流通不广,成品就次一阶。因此在南洋见到,就多吃两碗。
珍多粉条的绿色,以斑斓叶汁调制出来的,应该是梅青色,不算艳丽,若采色素或香精去调,那要多绿就多绿,但是艳而无味。椰浆的最佳版本,是鲜磨的椰乳,不用罐头的,罐头椰乳经过热消毒,香气总是黯一点,但新鲜椰乳在台湾几乎没有。再说糖浆,纯椰糖逐年稀有,一块糖劳力密集,要爬椰树去采集,接着在滚沸的锅边花上大半天搅拌熬煮,南洋热天如焚,熬糖很苦。如今市面上,假椰糖多过真的,掺了白糖、红糖,或以焦糖色素诓人。若采用真椰糖去熬糖汁,焦香中有野气,还有厚实的矿物口感。通常还搁一丝盐,解糖汁的浑浓。
近几年去曼谷,喜欢住在石龙军路这带的华人老区。石龙军路是曼谷第一条以西方技术铺设的平整道路,是百年前繁盛的华人商业中心。此区在地铁开通前,市容一径古旧,与世有隔,且小吃太好。
住过的几处旅馆,都在偏巷里,镇日在街上闲踱。此区少有高楼和百货商场,市面支应的是当地生活。路上有卖中古汽车零件的,颇似台北赤峰街;有条贼市,在人行道上摆卖来路不明的古董花瓶和首饰;另外有条街,数间寿材店连栋,几具黑森森的元宝大棺材就向着街敞置。初经过时,心里还凉,没两天也就习惯了。
石龙军路上,有创业百年的“恳记凉茶店”,其苦茶和八宝凉茶很降暑毒。恳记旁,是“新加坡餐室”,驰名的就是一种绿色的椰汁粉条冰,也是珍多的族人,当地叫“拉昌新加坡”。当地人说,拉昌是通道的意思,指的就是这种通过孔隙压制而成的粉食。
新加坡餐室由华人经营,是七十多年老铺,与新加坡无关,只因过去在新加坡电影院旁而名之。在曼谷永恒的盛暑里,我三两天必须去喝一杯拉昌新加坡解暑。店东懂华语,电视里时常播着央视新闻。听见京腔华语,点评政治,我一面感到窘怪,一面埋头吃冰。
拉昌新加坡仅二十多块泰铢,简约价廉。水绿色粉条装在瘦玻璃杯中,入半杯碎冰,再淋上鲜榨的椰乳。糖浆与不是椰糖而是清淡的波罗蜜稀糖浆,由碧绿渐层至粉白,清正且雅。
后来去曼谷苏泰寺看壁画,在佛寺旁吃碗汤粉,见一幢由传统泰式木屋改造成的甜品店,称Baan Ka Nom Pang Khing,英文名直译就是姜饼屋,店以老件桌椅、蓝染软件和竹编灯笼布置,环境很美,许多打扮入时的姑娘在此聊天喝茶。
此铺供应欧式糕点和泰式甜品,看见也有绿色粉条冰,便试试。
甜品上桌,贵气逼人,粉条冰以带盖的浮雕玻璃碗装着,有一球椰子冰淇淋,装饰黄色甜椰丝。糖浆另外以玻璃瓶装,内容是西式咸奶油焦糖酱。整套甜品以镀金高脚托盘端来,那样的金色托盘,佛具店有售,佛前拿来供香花或水果。
这粉条冰的味道,尝起来也像珍多,元素大致相似,有斑斓也有椰乳,唯咸奶油焦糖酱的口味太洋派,显得似是而非。他人未必不同意,唯独我出戏,也许是清简的拉昌新加坡,或槟城煎蕊的印象太深刻,总觉得这些绿色粉条,就应该泡在深茶色的,又甜又咸的椰糖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