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继承、托古与赝品

03 继承、托古与赝品

流传到现在,秦代度量衡实物上有诏版的情况有三种:有物有铭——器具和诏版在一起;有铭无物——器具已经遗失,只留下诏版;有物无铭——器具在,诏版脱落遗失。诏书内容有始皇二十六年诏、二世元年诏和二帝双诏。短短十年的工夫,这种大量复制、转载、传播的公告遍布天南地北,可见是真正地昭告天下,大一统的局面。

再加上会稽、峄山、泰山等地类似内容的刻石,东方大帝秦始皇着实狂刷了一把存在感。在遥远的西方,波斯帝国居鲁士二世有同样的嗜好,留下黏土圆柱和贝希斯敦铭文等一系列作品。居鲁士所作所为在秦始皇之前,也就难免引起了东、西二帝谁学谁的一番议论。

居鲁士二世圆柱外形酷似一个玉米芯,黏土制成,上面刻有楔形文字,核心内容是宣示他为世界之王,未来会以慈悲之心对待被征服者并包容各地方宗教。居鲁士二世骄傲地说:我,居鲁士,世界之王,伟大之王,合法之王,巴比伦之王,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宇宙之王[1]。

东、西二帝所作刻石或圆柱的内容比较一致。文风比较起来,居鲁士圆柱铭文全部用自称,自傲、热烈、奔放;秦始皇刻石颂词借旁人之口,有东方人的含蓄,铜诏版像一则简讯,删减了歌功颂德、溢美之词,叙事简明扼要。

谁学谁的问题没胆猜,我试图从中国本土给秦代刻石和诏版找源头。

中国古代器物上出现记述事情的文字起源于青铜器,以现存于台北故宫的西周毛公鼎最长,有接近五百字之多,分成七段叙事。内容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于是请叔父毛公协助打理国家内外大小政务,毛公尽职尽责,成绩有目共睹,得到嘉奖。毛公为这事特此铸鼎,并代代相传。其中心思想与皇帝刻石“六王专倍,贪戾慠猛,率众自强”是一个意思——你们大家要明确并牢记,我的行为合法。

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商鞅出面制作了标准量器方升,沿袭了西周以来刻字记事的传统。表面上看商鞅方升是量器,是秦国统一度量衡制度的萌芽,但刻字开篇说的却是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的外交活动。

聘是聘问,按照周礼,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侯之间,定期不定期需要串门走动[2]。虽然方升后段文字有容量标准,但实质和毛公鼎一样。器物留给秦始皇,经过审验后继续沿用并加刻了40个字告示。好大喜功却不贪功,在统一度量衡这件事上,秦代父子二人步调一致,并没有涂改先人的功绩。

有来龙就得有去脉,出现、发展、定型、流传……这种反映度量衡制度的公文不仅秦二世沿用,尤其在西汉末期被王莽发扬到了极致。

王莽诏版[3]

王莽是西汉第14位皇帝刘衎的岳父,篡位后托古改制,大批量发行形制、铭刻都有统一标准和严格规定的诏版[4]。以紫铜铸造,千篇一律,整齐划一。长、宽均为25厘米,重950克;正面阴刻篆字9行,每行9字,共81字。大意是按天神意旨在岁次戊辰年(公元8年),根据星象、阴阳德行,建立“新”,就皇帝位,改历法,易服色,统一确定计长短的丈尺、计容积的斛斗、计轻重的斤两等法则,将诏书颁行天下,希望大家共同遵守,使其世世代代永久保有。诏文内容佶屈聱牙,规天矩地,火星、木星、阴阳五行……皇帝九五之尊,81个字却令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不论是哪种器具上的秦诏版,都是从右边起手开写,版面利用随意,文字简洁精炼,落落大方。王莽诏版上的讲究显然多了起来。人越是缺什么就越想要什么,王莽篡位之事无可争议,名不正言不顺,诏版处处附会,格式拘谨,内容缺乏“尽兼并天下”的霸气与底气。篡位不光彩,历代都受鄙视,但客观地说,对度量衡制度的统一,王莽付出了辛苦的劳动。近代学者胡适评价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他说“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由于王莽的篡位行为,那些超前的治国思想比如人人有地种、把田地分给老百姓,比如他办事认真、对人恭敬友佳的品行,也就被遗忘了。

二世诏版赝品(摄影:王宝东)

相对于王莽诏版给人带来的不舒服,一件怪模怪样的二世诏版逗得我“又㕛叒”地笑了。

20世纪80年代中期,山东临朐县文管所征集到一件铜诏版。该诏版外形像一枚印章,背面有桥形钮,钮两侧各铸凸起回首顾尾云龙纹,两条较大的龙纹,各背靠近钮两侧,两条较小龙纹,略靠近边缘,钮上下各有一团火焰珠,四角各铸有如意祥云纹。正面文字保存完好,铸刻小篆体阳文,正书60字,自右向左竖铸,内容与秦二世元年诏版相同。

阳文有钮,使用时可以戳盖在物体上。秦代纸张还没有发明,印盖在丝布一类的织物上也许行,戳印的织物是何用途?戳印在陶器泥胎上?至今考古没发现过与之对应的实物。山东倒是有带诏文的秦代陶器,使用单个字模一个一个分别戳印。龙、火焰珠、祥云,秦代器物上的纹饰没有这种造型。

据说陕西富平县也有一模一样的器物。赶紧电联朋友王宝东,他发来器物和记录的笔记、照片,看完方安下心。随着科技的发展,文物造假手段越来越高明,一眼看穿的鉴宝能力对考古人来说越来越难。

秦人屈肢葬[5](绘图:狄明)

[1] 李零:《波斯笔记》第188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

[2] 《周礼·秋官·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

[3] 引自唐友波:《上海博物馆新藏新莽衡杆与诏版及诏书解读》图三,《上海博物馆集刊》2008年。

[4] 详见《考古》2018年第8期有关山东邹城市邾国故城遗址新莽铜度量衡器初步研究的讨论。诏文内容:黄帝初祖,德帀于虞。虞帝始祖,德帀于新。岁在大梁,龙集戊辰。戊辰直定,天命有民。据土德,受正号即真。改正建丑,长寿隆崇。同律度量衡,稽当前人。龙在己巳。岁次实沈,初班天下,万国永遵。子子孙孙,享传亿年。

[5] 引自《西安北郊秦墓》图三一。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