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秦始皇的理想与现实

04 秦始皇的理想与现实

统一货币是秦始皇的理想,实现需要基础,所谓分久必合,水到渠成。秦始皇所处的时代,各国之间除了打仗,相互之间也做生意,国际化金融体系正在形成。战国时期赵国的1斤=217.46克、l两=13.59克、1朱=0.566克,数值较秦值大体相近。

话说《战国策》里有一件和猎头有关的故事。孟尝君在齐国受到排挤不被重用,梁国国君听闻此事,马上空出上将军的官职虚位以待。这里的梁国应该是定都大梁的魏国。为表达诚意,梁王派人多次携带黄金千斤、车百乘到齐国挖人。孟尝君的门客,那位弹剑而歌的冯谖对主公说:“您再等等,梁国的动静这么大,齐国国君一定能有所耳闻。”果然,齐王派太傅带了黄金一千斤、两辆四匹马拉的彩饰车驾、齐王自佩的宝剑一柄,致书向孟尝君登门道歉。(《战国策·齐策四》)齐国的“黄金千斤”与梁国“黄金千斤”等值,否则孟尝君肯定跳槽。

话说回来,大势所成,秦始皇开始为货币的一致性画句号了。

诏令天下统一使用半两。金库里的钱以千枚为计数单位,装筐打捆。商品明码标价,币值只有一种,支付的时候不找零。不满一枚钱的东西,零头直接抹掉。有人觉得这有空子可钻,偷点价值小于一钱的桑叶,虽然官府没办法追缴赃款,但送其去劳动改造30天是免不了的[1]。

半两和两甾[2]

这个时期政府大多以实物支付薪酬。我和将军俑“聊”八卦,他的岗位工资是年薪两千石粮食。刘邦比秦始皇小三岁,他上班时领过薪酬。后来刘邦要服役去了,同事们送红包,每人送钱三,萧何独送五。听这段故事,有人说当时钱值钱,有人说钱发行量少。

《史记》记载了刘邦在吕公家吃霸王餐的事。吕公初居沛县,由于和县令是好友,很多人为了拉关系便上门拜访,吕公组了一次饭局。总管萧何规定说: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座。刘邦可不管这些,份子钱不出,还夸口说“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随就上座。按照古时兄弟伯、仲、叔、季次序排行,刘邦是老幺,别名刘季。

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稍微咂摸一下就能感觉到,刘邦这人人品有问题。萧何能开出上座一千钱的价码,刘邦夸口带了一万钱而且被相信,可见货币的发行量未必真少。

秦始皇时期半两钱究竟发行了多少?无解,缺乏实物。金属是国防物资,销毁再用是惯例。但是关于市场流通货币的真实状况,答案非常明确——“各随时而轻重无常”。(《史记·平准书》)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尽管秦始皇很努力,统一货币的句号画得并不圆。

在西安市南郊有一件陶器里面装了一千枚铜钱,清点之后发现多数是半两,还夹杂几枚其他钱币,比如有战国时期齐国的賹化、秦国的两甾[3]。两甾钱是半两的异形钱,两者的面值相同。

在西安市北郊张家堡秦人墓地共计出土半两钱约三千枚,涉及四大版型,有的版型又被划分为五式。有一位墓主似乎有收藏钱币的嗜好,独占2525枚,其中包括一枚两甾。即便都是半两,却有四种不同版型[4]。

型、式划分是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内容的分类方法。比方对一群人,可以先按照性别分出男、女两型,各型再根据年龄划分出老、中、青、幼儿不同的式。式有时间早晚的先后关系,老人属于第一式。三千多枚分成四型五式,说明钱版有很多。

就在张家堡这个墓地,有一座墓随葬了铅质钱和一件陶鍪。鍪是巴蜀人的煮饭锅,铅钱在四川巴县也出土过[5]。远隔千里、看似无关的两个人,有共同的生活习惯和葬俗,这会是一次伤感的离别吗?

兵马俑坑也出土过半两钱,有的直径3.1厘米,有的直径2.4厘米。陵园内的半两钱更离谱,直径只有1.9厘米。蹲在探方边,听老师们讨论统一货币的大事,我却操心起丢钱的人。这个工匠真悲摧,好不容易挣点现金,荷包却漏了洞。

很明显,即使考虑铜钱残损、生锈造成的误差,秦始皇也并没有完全实现统一货币的理想。统一伊始,百业待兴,金融系统依然是乱象环生。

[1]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或盗采人桑叶,赃不盈一钱,可何论?赀徭三旬。

[2] 改自《西安张家堡秦墓发掘报告》图九三。

[3] 陈尊祥、钱屿:《陕西长安张堡秦钱窖藏》,《考古与文物》1987年第5期。

[4]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张家堡秦墓发掘报告》,三秦出版社,2018年。

[5] 西南博物馆、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巴县冬笋坝战国和汉墓清理简报》,《考古通讯》1958年第1期。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