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文经典 > 古琴

九霄环佩

九霄环佩

“九霄环佩”,中国现存最有名的古琴,出自唐代。20世纪50年代,该琴由私人捐赠故宫博物院。

在中国现今收藏的所有古琴当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唐代的“九霄环佩”了。“九”这个数字按中国的传统可谓极数,含“至高”之意,因而常与皇权、帝位相关联。如“九鼎”意为传国之宝,象征国家权力“九重天”,与瑞典所说的“七重天”相当。琴名中的“九霄”指的也是极高的上空、仙界;环佩是中国古人佩于腰带上的玉制饰物,相碰时能发出悦耳的叮当之声。

该琴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收藏在故宫博物院里。它宽大结实,长124.5厘米,肩宽20.5厘米,焦尾宽15.5厘米,高6.5厘米,为“伏羲式”造型。关于琴的样式,稍后我会再作介绍。

琴面为桐木制,琴底梓木。鹿角灰胎,一种结实耐磨性强的材料,赋予琴一种有力度的音调。用葛布为底,再涂粉灰。继而上多层大漆,髹栗壳色漆,紫褐交错,多次打磨。历代留下的创痕以朱红漆修补。琴面有小蛇腹断纹,间杂牛毛断纹。

琴背可见两个出音口:中间的龙池以及下边一点的凤沼。龙池上方用公元前3世纪开始使用的小篆体刻有“九霄环佩”四字。

龙池右侧用行书写着“泠然希太古”,旁边用更小的字体写着“诗梦斋珍藏”,并有“诗梦斋印”一方。龙池左侧用稍大的楷书刻有“超迹苍霄逍遥太极”,并有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的落款。

龙池下有小篆书“包含”大印一方。或许是“包含万有”的缩写,流露出明显的道家情怀。大印下方用楷书刻有著名诗人、画家兼书法家苏轼的签名和一首短诗:

霭霭春风细,琅琅环佩音。

垂帘新燕语,沧海老龙吟。

         苏轼

苏轼亦称苏东坡,是宋代最富有才气的文人。

苏东坡曾为宋朝三任皇帝所赏识,但又多次因其言论被朝廷贬谪,最后一次远至海南,1100年为徽宗皇帝召回,次年卒。

苏东坡的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都堪称大家,他在艺术上主张崇尚自然,摆脱束缚,以豪放著称。他的艺术风格、求真精神,与古琴音乐的追求是有相通之处的。

“九霄环佩”的琴腹内也有铭文,其中一行写的是“开元三年斫”,即唐玄宗在位的715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代,是为开元之治的盛唐时期。

众多专家学者认为“九霄环佩”为唐代最优秀的琴匠雷威(723—787)所制,一个可以佐证的细节是,琴腹内依稀可见龙池纳音处典型的雷式造型。但对这一说法也有争议。

琴名富有诗意,刻写铭文时不同的书法字体,展现了文字由古至今的发展。关于各个朝代卓越的皇帝、诗人,特别是道家思想传统的联想,综合体现了弹琴者是从怎样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养分的。

铭文刻于不同时代,也反映了它的流传经历,写于琴底最上面的“九霄环佩”和刻着“包含”的大印,为最早的刻文,大概是出于唐代,而其他的题跋及刻款则是出于后世不同的时期。比如“诗梦斋”便是著名古琴家叶赫那拉·佛尼音布在19世纪末为其书斋所题斋名。最后一段铭文,在凤沼下的“楚园”印,出自20世纪20年代,为收藏家刘世珩藏室之名。

后来“九霄环佩”这个名字渐渐普遍起来,所以不时会见到同名的古琴,但仅此一琴有雷威之作的说法。

琴名“九霄环佩”刻在琴底的最上方。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