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如果你现在还会在饭桌前对孩子说这种话,你就有必要认真地反省一下自己了。表达能力是在将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告诉对方,并达成目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不是上了补习班就能轻易习得的。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定一个主题,给孩子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机会,这种做法也能提升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01 儿时的对话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亚洲人只要想到要上台发言就会有压力。统计资料显示,每十个亚洲人中有九个人会因为发言而产生巨大的压力和心理负担。这说明发言确实是一件很让人头疼的事。
发言的压力不仅仅存在于成年人身上。在孩子的世界里,有表达能力出众的孩子,能够有效地、动人地表达自己意见;也有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意见的孩子。一般来说,表达能力出众的孩子,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悟性也很好。据专家研究,进入儿童期(6~13岁)的孩子是可以通过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通过训练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让孩子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确很重要。但是比起盲目地让孩子多说话,我们更应该教导孩子如何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此,我们需要了解生活中很容易实践的四个方法。
第一,给孩子创造一个能够随心所欲表达自己想法的环境,这一点很重要。如此一来,孩子就能轻松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意见。
第二,经常玩过家家游戏或者娃娃游戏等角色扮演游戏,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通过各种游戏,孩子能够在交换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的同时,提升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第三,一家人一起观看电视节目或者电影后,最好抽出时间与家人互相讨论。或者在吃饭时,聊一聊这一天里发生的事情,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对话交流的话,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参与其中,得到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机会。
第四,比起中途打断孩子的话,或者指出孩子话中的问题,家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先听孩子把话说完。这样孩子才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尊重,才会把自己的意见完整地表达出来。
表达能力是一种传达自己想法的说话能力。表达自己想法的目的在于,通过表达得到对方的肯定,让对方理解自己以便说服对方。孩子的表达能力都是在平时与父母或朋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中习得的,而不是去上补习班就能学会的,可谓“滴水穿石非一时之功”。因此,想要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就需要爸爸在平日生活中引导对话,训练孩子说话时更有说服力。
表达能力的核心就是“我”,应该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感觉。个人的思想和感受都是自身的问题,但是表达能力需要的是在与别人或众人面前讲明自己的观点,所以提高表达能力就需要相应的训练。向他人自然地展现自己的想法并唤起对方的理解和共鸣的表达能力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大家也将其视为必备的能力之一。这种能力要从语言习惯慢慢形成、具备基本思考框架的幼儿时期就开始训练和培养。
02 引导孩子深入思考的聊天话题如果想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不能只聊一些日常话题,试着定一个主题再进行交流吧,这样孩子就能慢慢学会深入思考。如果只是谈论成绩或者问些孩子朋友的个人问题,孩子很快就会产生厌烦心理并且讨厌聊天。例如,和孩子聊天的好素材有快餐食品、电脑游戏、手机、补习班等孩子觉得重要的事物,也可以选择电视节目中出现的重要话题。爸爸在这些素材中选定一个对孩子提问,这样孩子就会针对爸爸的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思考问题时会更有深度且富有逻辑性。
|将报纸、传单、电视内容作为对话素材|
可以利用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东西,引导和孩子的对话。利用报纸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报纸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和表达能力,是很好的学习资料。首先,剪贴收集对孩子有用的资料,然后让孩子大声朗读,这也同时能够对他声音的大小、语速、发音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而且,还可以让孩子简要地概括所读内容,或者问问孩子有什么感受和想法,从而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也可以利用和报纸一起配送来的传单与孩子聊天。看着炸鸡传单中的照片,问:“这照片上的炸鸡看起来好不好吃?”如果他说看起来不好吃,就让孩子说说具体的理由是什么。如果孩子回答“这鸡看起来太瘦,如果肥一点会更好吃吧”,就说明这次的传单学习成功了。
电视也是很好的媒介。看电视的时候,针对登场人物,试着和孩子聊一聊。“那个人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或者“为什么大家讨厌那个人呢?”通过这些提问,让孩子说出已知的情况或者人物本身,这样就能很自然地让孩子学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提高表达能力。这种有问有答的练习逐渐成为习惯之后,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就会更有逻辑性。
|定好一个时间聊天吧|
不定期与孩子对话的方式并不可取,应该与孩子约定好一个时间,定期并且持续进行对话。偶尔进行一次对话,孩子的表达能力只会一时提高,之后很可能又会恢复原样。
如果爸爸太忙以致对话时间不足,也可以让做饭或者吃饭的时间成为有主题对话的机会。让孩子用语言描述出爸爸做饭的过程,对孩子来说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简单来说,爸爸是厨师,孩子来当美食节目的主持人。让孩子用具体的语言说明从准备材料到做好饭的整个过程,可以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如何用语言表达。而且,经过了用语言说明烹饪顺序和烹饪方法的训练,以后不管遇到哪种情况和现象,孩子都能用语言把整个过程理顺并叙述出来。
和孩子聊天的主题不需要多么宏大,做到家庭会议日常化即可。计划周末出游的时候,选择场所、游玩项目、食物,都要在家庭会议中和孩子一起讨论决定。通过讨论,孩子可以学习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练习说服对方的技巧,还可以学会既不固执己见,也不盲从他人。
这种讨论的方式能给孩子打下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基础。此外,家庭成员之间可以举行评价会。和孩子一起制订一段时期的目标后,爸爸可以问孩子目标达成的情况,孩子则评价自己的目标是否很好地达成,有哪个部分没有做好。这种评价过程,可以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跟孩子交谈的时候,爸爸应该教导孩子不要把个人情绪放在第一位,同时培养孩子准确地表达事情因果的习惯。
03 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自然对话孩子要学习如何通过语言而非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他们长大以后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是这种能力不是孩子自己就能摸索学会的。爸爸应该让孩子间接体验什么是伤心、心痛和生气,并告诉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爸爸也很有必要坦率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盲目地生气无法改变孩子的行为。告诉孩子自己会这么生气的具体原因,孩子才会更容易理解。通过家庭中自然的对话,孩子逐渐养成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习惯,不仅能提高逻辑思考能力,还可以让爸爸和孩子的关系更为融洽。
如果爸爸在饭桌上还会说诸如“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之类的话,就应该深刻地反省自己了。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主题,给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也是很好的学习过程。
爸爸要了解孩子的朋友、学校故事、最近感兴趣的事情,特别要弄清楚孩子最喜欢什么东西,并且参与其中。这样,孩子就会兴致勃勃地跟爸爸谈起这些事情,而爸爸要认真倾听,并不时提醒一两句,引导孩子按照“谁、什么时候、在哪里、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原则,有条理地组织语言。例如,可以问问孩子:“是吗,那个朋友是谁,住在哪里,喜欢什么东西,你们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如果爸爸执意树立自己的权威,会让孩子变得怯懦,不善于表达。当孩子说话时,爸爸应带着关心回应“真的吗?”或是边鼓掌边赞美孩子,比如鼓励孩子:“哇,你真是太帅气了!”
忙于工作的爸爸实际上没什么时间跟孩子交谈,这自然会导致孩子跟爸爸产生距离感。如果与孩子的对话时间变少,爸爸就很难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日常生活。
不管爸爸有多忙,周末一定要陪孩子玩耍,倾听孩子的心声。爸爸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也不要打断他的话,就算内容无聊也要赞赏孩子做得不错。因为,教会孩子说话的最好方法就是认真听孩子说话。
04 提升孩子表达能力的对话原则|引导孩子遵照“六何法”说话|
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善于理清自己的思路,并充满自信。为了能让孩子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在家里引导孩子多说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问孩子这一天在学校发生的事。这样的对话,既能够和孩子自然地交谈,又能够了解孩子的学习环境和朋友,以及孩子是否适应学校生活。
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说话有逻辑性的孩子,就要通过经常接触的生活主题,从孩子自由说话的习惯开始培养。而且,在开始对话之前,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必须遵守的对话形式。即告诉孩子不管要表达什么,都应该遵照“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法”“何因”的顺序说话。如果孩子问其原因,不能回答孩子“你就得这样做”,而应该告诉孩子“你说过想成为××吧,如果想要梦想成真的话,我们就应该用正确地表达方式说话”。
但是如果爸爸要求在所有对话中都要遵守“六何法”,会让孩子产生强迫心理。所以,只要尽可能地遵守六何法即可,当孩子年纪还小,很难遵守六何法时,可以根据孩子的水准选择其中几个原则,并引导孩子去遵守这种对话形式。不能只要求孩子去遵守六何法,爸爸应当先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让孩子自然地意识到应该用这种方式说话。习惯于按照六何法说话,并且说得很有条理性的孩子,写作时也会很有逻辑性。
如果孩子没有遵守对话的原则,也不要责骂孩子,而应该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并鼓励孩子。同样,如果孩子一个都没有落下,说话很有逻辑性,我们也不能吝啬表扬和奖励。
|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当孩子长到五六岁时,他们的发音就已经比较准确,而且也能表达自我。但也有发音特别不标准的孩子。
和同龄孩子相比较,发音不准确的孩子有发音问题或是说话时咬舌头的情况。如果发音不准确,不管说话多么条理分明,也很难继续展开对话。
开口说话迟的孩子与在正常生理发展时期开口说话的同龄孩子相比,发音不准确的概率会高一些。这时,如果家长认为这种情况长大后自然就能改善,便放任不管的话,孩子会因为发音问题与其他孩子产生沟通障碍,甚至会被同龄孩子孤立。因此,在早期就应该纠正孩子的发音。
如果孩子发音不准确就催促孩子,或用“给我好好说话!”等命令式口吻训斥孩子,反而会使孩子害怕开口说话。这时候可以把孩子的话录下来再给他回放,要让孩子亲耳听到自己的发音,从而让孩子自己领悟准确发音的必要性。
发音不准确的孩子不仅仅在发音上会出现问题,很多情况下他们的整体语言能力也会偏低。如果孩子无法回答提问并且反复询问问题本身,或者给出不符合年龄的、水准较低的荒唐答案,又或是无法理解简单的指示和问题的话,单纯纠正发音是行不通的。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检查孩子整体语言能力,并且加以改善。因为只有将语言能力作为后盾,才能更好地纠正发音。
|让孩子重复听到的话|
重复别人的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这考验到瞬间记忆力。所以四五岁的孩子虽然能够传达一些简单的话语,但是如果碰到稍微复杂一点的句子,他们就会被难倒,复述不完整。
如果是三四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从短句开始跟着念。刚开始让孩子跟着念“我想去游乐园”“我肚子饿了”等三个词左右的句子,这样非常有效果。等孩子熟练到一定程度了,可以再让孩子跟着说复杂一点的句子。这时可以使用多种词汇,培养孩子记忆力的同时锻炼孩子的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