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近亚洲教育课程评价院的分析:和几乎不跟爸爸对话的孩子相比,几乎每天都跟爸爸对话的孩子的考试平均分数会更高。这一结果表明,提高孩子成绩的秘诀,就是每天与爸爸亲密无间地进行各式各样的对话。这些不需在旁催促就能让孩子成绩拔尖的爸爸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说话方式充满关怀和持久性,能够观察自己的孩子想要什么,并很好地回应他们。
01 不要马上告诉孩子答案每个爸爸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百分之百地发挥出他们的才能。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爸爸稍微改变一下提问的方式即可。仔细观察那些好奇心强的孩子就会发现,他们什么都问,从琐碎的细节到复杂难解的问题。
但是假如爸爸们以“我不知道”“我现在很忙”“不懂也没关系”“还是学习去吧”等抹杀孩子好奇心的语言应付孩子,他们的求知欲自然会减弱,最终孩子们只会越来越讨厌学习。
相反的,如果孩子习惯性地对所有事情都是不屑一顾的样子,从始至终都以“是的”或“不是”回答问题,那么爸爸就很有必要反省自己的提问方式是否出了问题。只要爸爸稍微改变提问的方式,就会发现孩子漠不关心的态度会一点点消失,好奇心和问题也随之多起来。
是否真心诚意地对待孩子们的提问,对孩子们影响很大。但是,一一回答好奇心旺盛的孩子无止境的提问,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没有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就急着回答孩子的问题,对孩子的好奇心、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没有任何帮助。当孩子的提问很难回答或者需要查找资料才能得出答案时,试着告诉孩子如何利用报纸、网络等周边资源去寻找答案。这时候孩子不单得知了问题的答案,还找到了寻找答案的方法,进而能够更全面地思考。实际上,在寻找资料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想出连大人都想不到的点子。
|给孩子独立思考和寻找答案的机会|
自主学习时难免会碰到不懂的问题,而很多时候孩子都无法独自解决这些问题。第二天去学校才问老师会耽误今天的进度,也不能每次碰到问题时就一个个问爸妈或者打电话求助。因为是与学习相关的事情,很多父母都倾向于依赖补习班或课外辅导老师,其实根本的解决方法应该是让孩子养成查资料的好习惯。
如果对教科书中的内容有疑问,可以让孩子利用附带详细解释的参考书,社会或者科学科目则可以使用辅导书。孩子的书架上不能缺词典和百科全书,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利用这些书籍查找资料并使其成为习惯。一开始,要先告诉孩子查找的方法,找到之后再告诉孩子这些对学习会有怎样的帮助。
第一,不要马上回答。
●孩子:爸爸,这个是什么?
●爸爸:对啊,这是什么呢?你觉得呢?没事的,说说看吧。
第二,刚开始时,与孩子一起找答案。
●孩子:我还是想不出来。
●爸爸:爸爸也很好奇,要不我们一起找找看答案是什么?怎么找比较好呢?
第三,在类似的情况下,使用过去的方法。
●孩子:参考书上也没有这个问题的答案。
●爸爸:以前和爸爸一起在网络上查找过吧?你自己试着上网查查吧。
孩子们碰到难题或者对一些东西产生好奇心时,很多情况下会不经思考就马上放弃。如果想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养成自主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习惯。想要让孩子养成这种习惯,爸爸平时就要对孩子多加关心并给予鼓励。
02 努力比才能更值得称赞虽然大家都很清楚称赞的重要性,但是再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为过。称赞是最能快速建立自信心和幸福感,并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伟大力量。称赞和批评处在天平的两端,如果称赞的比重变大,那么批评的比重就会减少。如果仔细观察那些伟人,不难发现他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很优秀,他们身后有着一直称赞和鼓励他们的助力者。称赞和鼓励如魔法般改变了他们平凡的人生,它们就像是一种能最大限度激发能力和潜力的催化剂。
发自内心的称赞也改变了世界顶尖舞蹈家姜秀珍的人生。1985年,她作为首个登上瑞士洛桑芭蕾舞大赛的东方人,在获得大奖后,激动得泪流不止。她加入德国斯图加特舞团时是该团最年轻的团员,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上。虽然她在拥有最好的人生前,遭遇了很多苦难和逆境,但她一直有老师的称赞相伴。她原来的专业是古典舞,中学时期她才开始学习芭蕾舞,因此她当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差生。从一提到芭蕾就厌烦到逐渐爱上芭蕾,并梦想成为一名芭蕾舞者,凯瑟琳老师功不可没。
凯瑟琳老师激励她说,“因为你的腿很漂亮,所以只要努力一点就可以完成很帅气的动作,再试试看,你可以做得更好”,还称赞她的动作像优美的诗,而且她正在一天天进步。在老师的鼓励下,她不断地努力练习,脚趾甲脱落、脚趾头溃烂也从不停歇。最后,她终于登上了世界级的舞台。
称赞的力量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即便如此,盲目地称赞也是不可行的。2007年2月19日的《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很值得关注的报道,内容是关于称赞的研究结果。心理学家凯伦·特威及其研究团队十年的研究成果改变了“应该称赞孩子聪明”的观念。研究结果表明,许多聪明的孩子兴趣越来越低,罪魁祸首就是称赞他们聪明。
这项研究把学生分为智力组和努力组进行考试,然后依据考试成绩分别称赞他们聪明和努力。之后让孩子们在两份考试题中选择一种,项目研究人员提前与老师联系,让老师告诉学生们虽然A卷比上一次考试更难,但是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而B卷和上一次考试的难度相同。90%的努力组选择更难的试卷,而智力组的大部分学生则选择了较简单的试卷。
从考试的结果来看,虽然两个组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但是孩子们的反应却截然不同。努力组认为自己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反省了自己的学习态度;与其相反,智力组则认为是自己不够聪明,导致成绩下滑。最后一场考试中,努力组30%的学生成绩得到了提高,而智力组20%左右的学生成绩有所下滑。这项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不该称赞他们的才能,而应该称赞孩子的努力和学习的过程。
03 提高注意力的五步对话法|第1步 确定问题:要做什么?|
确定问题是指在开始学习前,爸爸要先提出“你要做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做的内容都有哪些?”等问题。一直以来,孩子们都习惯于遵从爸爸或老师的命令,基本不会独立地思考问题,因此当他们第一次面对这个问题时,就很难作出回答。
不能因为孩子没有立即回答,爸爸就断定他不知道该做什么,便替孩子回答。爸爸应该耐心地等待,直到孩子给出回答,同时最好问问孩子,“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去补习班要做什么?”等问题,也可以给孩子一点提示:
●“今天要做什么事情?”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
|第2步 制订计划:要怎么做?|
决定了要做什么,爸爸问孩子“今天写作业要用多长时间?”“一般做一页练习题要用多长时间?”等问题来预估不同任务需要花费的时间,再制定学习计划,从而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因为孩子们的时间概念不像成年人那般准确,所以孩子们很难就上述问题给出正确的回答。对一件一般需要一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的事,孩子可能会说“马上就做,大概要二十分钟吧”,而对一件半小时就能做完的事,却可能会说“需要一个小时”。
这时爸爸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像个傻瓜一样,连时间都估计不对!”或者“胡说什么呢,看你平时的速度,三个小时都不够呢!”之类的话。要先接受孩子预估的时间,再帮助他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制订计划。
●“今天你说要完成语文和社会的作业和练习题吧?”
●“做完这些大概要花多长时间?”
●“只做语文作业需要花多长时间?”
|第3步 检查:现在做得怎么样?|
决定了要做什么和怎样做之后,就进入了实际执行的阶段。这个任务可能是读书、做练习题或做作业。一旦开始,最好就不要和他们搭话,让他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
但是与孩子最初的计划不同,他可能会碰到问题或者分心,这时,爸爸可以通过问“按照刚才制订的计划学习有没有困难”“要想按照计划好的时间完成,现在应该做到哪里了?”这样的问题,自然地检查他的进度。
●“有没有按照制订的计划做啊?”
●“按照预想顺利进行了吗?”
●“要想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你要怎么做?”
●“现在做到哪里了?”
●“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第4步 检查完成情况:做得怎么样了?|
问“做得怎么样了”,是为了让孩子检查自己的成果,是否有错误或遗漏,进而让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在孩子合上书做其他事之前,先让他们到书桌旁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并指导孩子整理、归纳。如果孩子遗漏了很多东西,或者是看起来敷衍了事的话,也绝对不能发火或者斥责他。
●“有没有达成我们的目标呢?”
●“为什么没有在计划的时间里完成任务?”
●“下一次写作业要花多长时间?”
●“爸爸很好奇今天艺恩是怎么学习的,能不能告诉爸爸呢?”
|第5步 称赞和鼓励|
如果孩子在第4步就能有条理地回答出爸爸的提问当然最好,但是大部分孩子会遗漏很多东西,刚刚学习过的内容也会说得结结巴巴。此时的重点是:绝对不能发火或者训斥孩子,因为提升注意力的对话技巧的最后一步正是称赞和鼓励。
●“艺恩的记忆力真好啊!之前和爸爸约定好的事一件也没忘记,全都记得呢!”
●“爸爸也很难记住今天第一次学的内容,但是九九乘法表你背得这么棒,再和爸爸看一次这道题一定能解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