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好答案 大型电子产品连锁店的员工可能是有偏见的信息来源。如果卖出延保或其他增值服务有提成或其他奖励,哪怕延保大多没有必要,他们也会让你买。
答案解析 最起码,你要问售货员一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比如你要买的电器破损概率是多少。
坏答案 刚给新电视买了延保服务的好朋友是有偏见的信息来源。他只会让你买延保服务,免得承认花钱买延保不值,显得自己很蠢。
答案解析 该回答中的考量原本是合理的,结果被夸大了。大多数人确实不喜欢承认自己犯的错。如果你的朋友觉得买了延保是错的,他是可能不愿意承认。但是,他是你的好朋友,这一点很可能足以克服他心里的这点偏见。好朋友应该会更关心有没有帮到你,而不是关心你承不承认错误。
放宽视野来看,对于任何一个问题,许多人都会有小小的偏见。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肯定不是公正的信息来源。真正的问题是:与这些小小的偏见相比,他们是不是更关心对你说实话。
【第2题】
答案 凭借“关于疫苗如何削弱儿童免疫力”的书名利双收的知名作家是有偏见的信息来源。如果承认疫苗不会削弱儿童免疫力,他们会蒙受惨重损失。
答案解析 回答中描述的知名作家是一个典型案例:他们有鼓吹某个具体主张的强烈经济动机。疫苗生产厂家也是一样。
有人可能想说,在这个话题上,儿科医生也是有偏见的信息来源。毕竟,儿科医生靠提供医疗服务赚钱,而注射疫苗是一种医疗服务。此外,如果疫苗确实会削弱儿童的免疫力,儿科医生就会有更多业务,因为他们的患者注射疫苗后会更容易得病。人们有时会对研究疫苗的公共卫生学者——或者研究其他争议性话题的科学家,比如气候变化——有类似的说法,认为这些学者为了确保研究经费流入口袋而希望得出特定的结论(比如疫苗是安全的,或者气候变化是危险的)。
但人的动机不是只有金钱。行业和社会规范也会有影响。医疗领域的规范要求医生改善患者的健康——更重要的是不得伤害患者。绝大部分儿科医生都建议乃至坚持家长给孩子注射疫苗。如果疫苗确实是危险的,那就意味着大部分医生背叛了本领域的核心价值观。同理,科研领域的规范要求研究者追求真理,而不是由政治因素预先定好的答案。这种规范对保护医学界和科学界的伦理道德至关重要,尽管肯定有害群之马,但大部分医生和学者对待行业规范都是非常严肃的。
简言之,当你考虑一个信息来源有没有偏见时,你要权衡经济动机和规范因素这两个方面。
【第3题】
答案 主打反堕胎的竞选政客是有偏见的信息来源。出于两个原因,他可能会夸大堕胎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第一,如果他能说服你相信堕胎是危险的,你就更有可能支持他的竞选活动。第二,支持反堕胎的候选人可能不愿意发表折中言论,向女性有堕胎权一方妥协,因为高度意识形态化的选民可能会将其解读为“反堕胎议题不坚定”。选战激烈的时候,主打单一议题的政客夸大其词的可能性还要更高。
答案解析 请注意,该回答并没有说:在堕胎问题上,所有政客都是有偏见的信息来源,或者都是言不由衷。它没有谴责整个政客群体,而是具体指出“主打反堕胎”的政客不是堕胎问题的公正信息来源。当然,主打堕胎权的政客同样是有偏见的。
【第4题】
好答案 医疗保险公司高管是有偏见的信息来源。全民医保通常是指由政府推出单一的医疗保险项目,这样一来,医疗保险公司可能就要歇业了。于是,保险公司高管有明确的动机要让人们——尤其是美国选民——相信全民医保不会降低医疗成本。
坏答案 发表过认为全民医保会降低医疗成本的论文的大学教授是有偏见的信息来源。他不希望别人证明自己是错的。
答案解析 第二个回答犯了另一个常见错误。有人认为,一个人只要在某场辩论中采取了某个立场,他就是有偏见的信息来源。然而,合理的假说是学者得出结论是基于对证据的严谨评估,而非基于个人偏见——除非你有具体理由认为不是这样。有偏见和有观点不是一回事,偏见指的是由合理理由以外的因素决定的观点。
练习4.2 答案及答案解析【第1题】
答案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发表于知名学术期刊上的论文。但你要确定两者没有相互引用。
答案解析 对于这么专业的问题,所有面向大众的信息来源——比如报纸——本身肯定有一个更专业的信息来源,比如科学论文。因此,如果你引用了一篇报纸文章,你其实是间接地依赖于写文章的记者读过的那篇论文。所以,引用那篇论文不算另一个独立的信息来源。
答案明确指出有必要核查是否存在相互引用的情况。基本每一篇论文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他科研人员之前的成果。科学就是这样的:一群科学家在之前科学家的成果基础上继续研究。要查清某篇论文的信息是否来自其他某个地方,你必须查阅原文。(可以向图书馆工作人员求助!)接着找到你感兴趣的那个观点所在的句子或段落,看有没有标记引用来源。如果有,那就是你要的信息来源。(当然,除非它也是引用了其他信息来源……)
【第2题】
答案 你的哲学课老师;或者纽约大学哲学教授吉姆·普赖尔的网站,里面有写论文的实用建议。
答案解析 当然,前提是吉姆·普赖尔不是你的老师!如果是的话,你可以去看看其他的实用类书籍,比如刘易斯·沃的《哲学写作指南》(Writing Philosphy)。
【第3题】
答案
1.询问你的祖父或祖母。
2.曾祖母出生地的出生档案。
答案解析 在这个问题上,找到独立可靠的信息来源可能比看上去要难。如果你的祖父祖母都已去世,那肯定问不成了(祖父祖母可能也不清楚,或者不确定曾祖母的出生地,尤其是在她来自国外的情况下)。如果你不知道曾祖母的出生地,那就不能去追查出生档案,比如出生证明或郊区登记之类。即便你知道她出生于何处,亲自去找档案可能也很难,或者根本不可能找到。在你曾祖母那个年代,很多地方甚至根本没有出生档案。
光是找到正确的档案,你可能就需要求助专家。家谱学家可能会帮你找到正确的地方。不过,你也应该明白,经济利益会促使家谱学家找到某些线索,然后让你相信这些线索,这种动机也会带来偏见。接下来,当地图书馆馆员或地方历史协会的档案管理员可能会帮你找到正确的档案。对于找到适当的信息来源而言,图书馆馆员总体上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4题】
答案
1.研究刑事司法体系的知名社会科学家。
2.公正无偏见的智库。
答案解析 请注意,对于这种争议性话题,真正无偏见的研究者可能并不容易找!你应该尽可能多搜集该话题的专家意见。
章练习4.3 答案及答案解析【第1题】
答案 该论证不太符合规则13。它依赖于瓦西里博士的研究,却只提供了作者姓名和专业背景。我们不知道该文的发表时间和刊物,所以很难回溯。作为一名宇航工程师,瓦西里博士应该是可靠的信息来源(规则14)。我们没有具体理由认为他是有偏见的,所以该论证符合规则15。不符合规则16,因为没有多方核实瓦西里博士的研究。不适用规则17。
答案解析 上述回答系统地阐述了本章的每一条规则。它没有单纯说论证符合或不符合规则13,而是给出了辩证的分析。它还解释了瓦西里博士是可靠来源的原因。
【第2题】
答案 这是一个好论证。某种意义上,它引用信息来源的方式(规则13)是说明《今日美国》采访过埃里克·昂格纳尔并介绍埃里克·昂格纳尔其人。《今日美国》的文章估计也采访了卡斯·桑斯坦。根据论证中给出的资质信息,昂格纳尔显然很了解经济决策中的心理学,桑斯坦似乎也是(规则14)。我们没有特别的理由怀疑这两个信息来源有偏见(规则15),因为他们都是研究人类决策行为的学者,别人采纳他们的建议也不会付费,而且他们的结论应该是独立得出的(规则16)。论证中没有使用网络信息来源(规则17)。
答案解析 与第1题的参考答案一样,该回答也是依次讨论了本章的每一条规则,并给出了相应的评价理由。回答中指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点:原论证依赖于与专家的直接交流(访谈),因此引用的信息来源是专家本人。
请注意,第2题题面的论证在多个方面优于第1题——其中一个方面是本章规则没有涉及的:它给出了专家得出结论的理由。尽管我们可能仍然要依赖专家来判断这些理由是强是弱,但了解他们的理由有助于理解他们的结论为什么是对的。
【第3题】
答案 该论证符合规则13。它给出了史蒂芬·霍金致辞的时间和地点,因此很容易进一步了解他的发言。关于黑洞问题,想找到比霍金更可靠的来源是很难的(规则14),而霍金承认自己错了几十年亦无私利(规则15)。该论证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没有多方查证霍金的言论(规则16)。霍金的新观点是否得到了其他专家的认可,还是存在争议呢?这个问题是很难搞清的,对他(和我们)来说,暂时不要选定立场会不会明智一些?
答案解析 与第1题的参考答案一样,本回答有条理地逐条讨论了本章的规则,没有谈规则17是因为原论证没有引用网络资源。它还为自己的每条主张提供了理由。
该回答的最后一句话强调了一个事实:哪怕是专家,对于他们某些话题的了解也可能并不深入。而且,即便一个专家对某个话题有很深的了解,他有时也可能搞错这个话题的某个方面。科学里没有万古不易;就连看似无可置疑的知识有时也会被发现是错误的。因此,许多科学家说科学不是一个事实的集合,而是一种发现事实的方法。
本题中的例子还强调了一点:科学的基础不是权威。史蒂芬·霍金——2014年的电影《万物理论》(The Theory of Everything)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是20世纪最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垄断了天文物理学的真理。
【第4题】
答案 该论证的引证做得不错,但还有提升空间。论证中说明了来源是全国健康与营养检查系统,并对该系统做了解释,表明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可靠(规则14)、公正(规则15)的来源。然而,该论证如能说明查阅引证数据的方法,那就能更符合规则13。它没有做多方查证(规则16),但原因可能是没有优质的独立来源。收集大规模人口的详细数据成本很高,因此就此主题而言,或许确实没有可靠性能与该系统相近的信息来源。我们不清楚该系统数据是否来自网络,但就算是的话,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也显然是一个可靠的网络信息来源(规则17)。虽然存在上述问题,但该论证对材料的引用是扎实的,我们可以信任它的结论。
答案解析 该回答承认,原论证在某些具体方面可以做得更好,但也认可它能够得出其结论。不完美的论证也可以有说服力。该回答也承认,原论证的主题很难做多方查证,甚至根本不可能。再说一遍:当某种信息获取难度大或成本高的时候,独立来源可能最多只有一个。
章练习4.4 答案及答案解析【第1题】
答案 错误。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可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FAOSTAT)网站上查到],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的葡萄酒产量均高于美国。2012年,法国葡萄酒产量超过500万吨,意大利约为400万吨,西班牙超过300万吨,美国则只有近300万吨。加利福尼亚州葡萄酒协会是一家宣传酒商的组织,它的一份报告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葡萄酒产量高于美国,报告见协会网站的“数据”一栏。
答案解析 该回答引用了两个独立论证,证明美国葡萄酒产量低于某些国家。两个来源都是有关葡萄酒产量的可靠资料,两者都不太可能存在偏见(加利福尼亚州葡萄酒协会是宣传加利福尼亚州酒商的组织,所以它对葡萄酒品质的说法可能值得怀疑,但真实产量是很难歪曲的。另外,它也没有撒谎,而是承认美国葡萄酒产量低于其他国家)。该回答的引用格式不太正规,但信息量是足够的,能让我们轻易找到相关来源。
【第2题】
答案 错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腹泻病实况报道(第330号),每年因腹泻而死的儿童人数约为52.5万——至少这是它发布时的数据。该数据于2017年5月2日由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官网免费阅读。
答案解析 该回答来源引用清晰,且来源发布方为可靠、公正的机构。它还写明了发布日期。日期对腹泻状况这样的主题很重要,因为全球公共卫生统计数据通常都会随着时间变化(事实上,我们不得不根据新版实况报道将死亡人数从76万改成52.5万,因为仅仅与几年前相比,死于腹泻的儿童数量已经减少了)。如果你运用了这些来源,那就应该想到出版以来情况可能已经有了变化。
【第3题】
答案 正确。田纳西大学人类学教授戴维·G.安德森的研究方向是美国东南部早期人类聚落。在收录于2014年出版的《古代美洲人的奥德赛》(Paleoamerican Odyssey)一书的一篇论文中,安德森及其同事广泛收集并总结了关于南北美洲早期聚落的论文中的证据。证据表明至少1.3万年前美洲就有人类居住了,但人类很可能在之前数百以至数千年就已经抵达美洲了。此外,安珀·惠特在美国考古协会主办的2012年版《美国考古协会考古报告》(SAA Archaeological Record)中发表了一篇专家调查报告,报告发现有58%的调查参与者认为人类至少在1.5万年前就来到美洲了。
答案解析 当然,关于这个主题可以写一整篇论文,甚至是一整本书。但为了确证人类来到美洲至少有1.3万年是专家共识,参考答案做了几件重要的事。它发现了提供可靠无偏见内容的信息来源(规则14和规则15),引用比较清晰(规则13)。回答中强调两个信息来源的结论都依赖于一批其他专家,这些专家都不是观点与主流意见相左的少数派科学家。这正是规则16的实质:要说明专家普遍认可你的结论。当然,多数派科学家有时也会出错,但并非专家的我们需要很有力的理由才能相信大部分专家在某件事情上都错了。因此,对我们这些非专家来说,确信一位专家的主张是学界共识是一个接受该主张的好理由。
【第4题】
答案 错误。高速公路安全保险政策研究会官网(IIHS)的数据显示,美国生产的小货车克莱斯勒帕西菲卡在2016年至2019年名列“最高安全等级”,韩国公司生产的起亚嘉华也在2016年至2018年名列“最高安全等级”。
答案解析 该论证给出了供读者查阅的高速公路安全保险政策研究会官网,并强调了是研究会提供的信息让作者得出结论,认为并不是所有最安全的小货车都是由日本车企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