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高效论证

第三章 类比论证 习题答案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 类比论证 习题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3.1 答案及答案解析

【第1题】

答案 老鼠和成年人都是哺乳动物,都可能患上癌症,许多对小鼠有毒性的物质对人也有毒性。

答案解析 该回答中提到的相似性部分解释了生物学家和生物化学家经常将小鼠用作人体模型的原因。(如果没印象了,回去看看第3题的参考答案,那里提到模型在科学推理中很重要。)科学家说他们以小鼠为模型研究人类,比如人体患上的癌症时,他们的意思是在小鼠身上研究癌症或癌症疗法,然后——利用类比——得出关于人身上的癌症或癌症疗法的结论。

当然,专业生物学家还能给出小鼠和人之间的许多具体相似点。对于确认小鼠是研究某些人体生物过程的好模型而言,这些相似点至关重要。不过,即使你是一名生物系学生,现在提不出那些高深的相似点也正常。

【第2题】

答案 上学和上班都涉及特定的责任。两者都给予你提高能力的机会。如果表现不好,你都会被开除(退学或解雇)。

答案解析 不要太担心什么才算是“重要的相似点”,只要别是蠢话或废话就可以。如果你不确定一个相似点算不算重要,不妨想一想:会不会有别人利用它来给出类比论证。比如,有人可能会给出这样一个论证:“你应该趁着自己还是学生,尽可能多学知识。上班和上学是类似的,因为两者都给予你提高能力的机会。因此,你应该尽量从工作中多吸取知识。”

你在回答时不需要包括这样的论证,但如果能想到的话,你就可以确信自己找到的相似点是重要的。

【第3题】

答案 地球仪上各个大洲的形状与地球上各个大洲的形状是相同的。位于地球仪两端的城市也位于地球两端。如果一条河在地球仪上位于另一条河的北边,那么在地球上也是如此。

答案解析 回答中指出了地球仪之所以是地球的好模型的多个两者间的相似之处。说一样东西是另一样东西的好模型,意思就是由于两者的相似性,我们能通过研究前一样东西来了解后一样东西。想想火车模型。研究火车模型能让我们了解真火车有哪些部件,部件之间是如何连接的,等等。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正如火车模型是火车的模型。地球仪展示了不同地貌(例如大洲、河流、山脉)之间的关系,还有不同城市或国家之间的关系。看地球仪能学到很多关于地球的知识——比如哪些国家是接壤的,河流从哪里流向哪里,哪些城市滨海,等等。当我们依据地球仪上的图像得出关于地球的结论时,使用的论证方法就是类比:“地球仪上的亚马孙河是流入大西洋的。一条河流在地球仪上的位置与它在地球上的位置相似。因此,地球上的亚马孙河也是流入大西洋的。”

模型在科学推理中很重要。模型能让我们通过考察一样东西(例如天气的计算机模型、蛋白质的物理学模型、其他动物的免疫系统)来得出关于另一样东西(例如天气、蛋白质、人类免疫系统)的结论,前者更容易研究。这就要用到类比论证。

读者回答时无须与模型相关。我们选择这几条相似点是为了说明模型的原理。

【第4题】

答案 谋杀和安乐死都是有意造成他人死亡的行为。两者都是非法的(至少大部分地方如此)。

答案解析 谋杀和安乐死虽有明显的差别,但在本题中,你要专注于两者的相似点。哪怕你不喜欢把两个东西相提并论,你也几乎总能找到它们的某些重要相似点。要记住:说两个事物在某些方面相似不代表它们在大部分方面都相同,甚至连类似都未必。

类比对思考复杂伦理问题是有用的工具。思考伦理问题的一项重要技能是分辨两种行动或两种情景有哪些与问题相关的异同。

练习3.2 答案及答案解析

【第1题】

答案 小鼠的智力远不如人。与人类胚胎相比,小鼠胚胎中谷胱甘肽(一种抗氧化剂)的含量更高。

答案解析 该回答提到了一个显然的区别和一个需要受过科学训练才能发现——甚至是理解——的区别。两个区别都显示了以小鼠为模型研究人类的局限性。第一个区别的重要性一望而知。第二个区别看似细小,其实却造成了一场大悲剧:2008年,于尔根·克诺布洛赫及其科研团队记录了小鼠胚胎与人类胚胎在这种抗氧化剂含量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小鼠对一种名为沙利度胺的药品的某些副作用免疫。20世纪60年代,沙利度胺曾造成严重的人类新生儿先天缺陷,但由于小鼠与人类的微妙生理差异,在小鼠身上进行的沙利度胺研究并未发现这一风险。另外,人工甜味剂糖精钠曾长期被认为会引发人类膀胱癌,因为它会引发小鼠膀胱癌。但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小鼠和人类的某些生理差异,糖精钠引发小鼠患上膀胱癌的情况在人类身上并未出现。2000年,美国政府将糖精钠移出了可能致癌物列表。这道题给我们的一般性教训是:以小鼠为模型研究人类能得出很多知识,但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出现小鼠与人类存在某些微小的区别,从而类比失效。(顺便说一句,认为小鼠总体来说是人类的好模型的一个原因正是基于本书第二章讨论的论证类型:有许许多多通过研究小鼠得到的知识也适用于人类。)

【第2题】

答案 上学(往往)要花钱,上班能赚钱。

答案解析 本节习题中给出的区别不一定要与练习3.1给出的相似点相关联。不过,判断区别是否重要的标准是相同的:一个区别是否重要,就看它对你能想象出来的类比论证的强度会不会产生影响。

【第3题】

答案 地球有大气层,地球仪没有;地球仪是中空的,地球表面下还有不同的圈层,比如地幔与地核;地球仪通常会用黑色线条表示国家边界,但地球上(大部分地方)没有。

答案解析 在练习3.1的第3题参考答案中,我们说地球仪之所以是地球的好模型,是因为通过研究地球仪能得出某些关于地球的结论。而本题参考答案给出的前两个区别表明,一切科学模型都有局限性。地球仪对学习地理位置是有用的,但对于研究地表或地下发生的天气或地质活动就不太有用了。第三个区别——地球仪上有黑色线条表示国境线,地球上没有——则表明,即使在地理位置方面,地球仪是好模型,做推论之前也要三思。模型不可能每个方面都与原型相符,不考虑两者区别的话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第4题】

答案 谋杀是违背他人意愿杀人,安乐死则是取得对方同意,或对方主动要求的。按照我们所用的定义,安乐死必须由医生执行,而谋杀可以由任何人实施。

答案解析 安乐死是帮助病入膏肓的患者死去。在某些情况下(“被动安乐死”),只需要病人提出要求,然后停止或抑制延续生命的治疗手段就可以了。在其他情况下(“主动安乐死”),则需要开致死剂量药物的处方以至亲手施药。谋杀和任何形式的自愿安乐死有一个大的区别:安乐死需要病人同意。生命伦理学——研究生物学和医学中涉及的伦理学问题——对安乐死是否符合道德的观点不一,尤其是主动安乐死。

第二个区别——按照定义,只有医生可以执行安乐死——突出了类比的一个要点。不同点有时也能让论证更有力。假如你主张安乐死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因为它与谋杀有相关的相似点。许多反对安乐死的人认为,这一点——安乐死只能由医生执行——事实上让安乐死错上加错,尽管这是安乐死与谋杀的一个不同点。毕竟,医生是帮助人,而不是伤害人的,杀人听起来当然是一种伤害了。(但杀人总是伤害吗?)

章练习3.3 答案及答案解析

【第1题】

好答案 对一段关于木卫二是否可能有生命的论证来说,这段开头是不错的,不过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之所以说不错,是因为它给出了地球和木卫二之间的一个重要相似点,即存在液态水构成的海洋。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所以木卫二的液态水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颗卫星上存在生命。但是,生命还需要其他条件,比如能源,而该论证并未说明木卫二是否存在其他对维系生命很重要的事物,就像地球那样。它的另一个大问题是,地球和木卫二之间也有着重要的区别。最重要的一条是,木卫二比地球寒冷得多、黑暗得多,其能量不足以产生或维系生命。该论证尚有进一步的区别没有讨论。比如,木卫二的液态水或许酸性很强,以致生命难以存在。最后一个大问题是,它的结论太绝对了。该论证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木卫二可能存在生命,而不是木卫二确实存在生命。

答案解析 该回答有几个优点。第一,它对原论证符合规则12的程度没有给出非黑即白的总体评价。第二,它讨论了原论证提到的相似点与结论之间的关联。第三,它谈到了地球和木卫二的一个重要区别,说明了这个区别与结论的关联,还提及一处可能存在的区别。第四,回答者意识到原结论略作改动会更好。这就比单纯说原论证不成立要更有建设意义。

然而,该回答还有提高的空间。它只是推测地球和木卫二的异同,如果能提供更多确实信息,那就更好了。当然,这需要查查资料。

坏答案 这个类比论证做得不好。回答者提到了一个重要相似点,即地球和木卫二都有液态水,但没有讲任何区别。另外,水对地球上的生命或许是必要的,但对其他行星上的生命就未必了。科学家们在思考可能的生命形式时,或许应该再发挥一点儿想象力。

答案解析 尽管该回答有几点说得不错,但它有三个大问题。第一,它没有详细说明相似点和结论之间的关联。第二,它既没有指出地球和木卫二的具体区别,也没有说明区别为何与结论有关联。第三,它跑题了,转而去讲其他行星上的生命是不是需要水。这个话题很有趣,但与评价原论证无关,因为原论证隐含了木卫二可能存在与地球类似的生命这层意思(毕竟,地球和木卫二存在相似点怎么会是“木卫二存在与地球不同的生命”的理由呢)。类比论证是开放性的,很多学生于是就天马行空,把与评价原论证不相干的内容引入。要专注地考察相似点和区别为什么会与结论有关系。

【第2题】

答案 这是一个好的类比论证。虽然只提出了酒驾和边开车边打电话的一个相似点,但它是支持结论的有力论据。禁止酒驾的主要原因就是危险。因此,边开车边打电话与酒驾同样危险就是认为“不得边打电话边开车”成立的一个有力理由。当然,两种行为也有重要的区别。最重要的一条是,当车多或者路况不好的时候,打电话的司机可以挂掉电话,而醉酒的司机不可能马上清醒。因此,与酒驾的人相比,边开车边打电话的人要更易负责任些。不过,如果边打电话边开车的车祸率远高于不打电话,那么相似点就比上述区别更重要。

答案解析 该回答清晰地说明了相似点与结论有关联的原因,还指出了一个重要的区别,并解释了该区别为什么是重要的。

请注意,回答明确提出:酒驾和边开车边打电话的相似点比两者的区别更重要。这也是该回答主张原论证合理的原因。你对两者的相似点和区别的相对重要性或有不同看法。打电话的司机可以挂掉电话,而醉酒者在接到指令时却不能清醒过来,你可能会认为这个区别要比相似点更重要。这种情况下,你或许就会认为原论证不合理。由于各理由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很难达成一致,所以这种分歧很难解决。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其他论证来支持或反对。不过,我要再说一遍:本节习题的意义是评价酒驾与边开车边打电话之间与结论相关联的相似点和区别。

【第3题】

答案 这个类比论证不是很有力。相关的相似点是小鼠会回避陌生和新奇的事物,自闭症患者也会。这个相似点的重要性在于,它表明被感染小鼠的大脑活动可能与自闭症患者的大脑活动相同。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导致小鼠大脑产生这些活动的物质可能也会导致人类患上自闭症。然而,表现出自闭症患者的某些典型行为未必就是自闭症。此外,以小鼠为模型研究自闭症这样复杂的情况似乎不太可靠。尽管纳维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认识自闭症的有趣可能性,但这里给出的论证并不构成有力的理由让我们相信,人类自闭症是由纳维奥在小鼠身上发现的那种“过度应激反应”引发的。

答案解析 本题讲的是以小鼠为模型研究人类。回答中很好地解释了题里面的相似性为什么被认为能支持其结论,接下来又说这一相似点尽管是相关的,但支持结论的力度并不强。该回答如果能给出更多证据表明自闭症过于复杂,不适合以小鼠为模型研究(你需要什么样的证据呢?看看第四章吧!),那就更好了。

请注意,回答中没有指明结论是错误的,甚至还承认小鼠论证给出了进一步探究其结论的良好理由。但该回答不认为单凭论证本身就足以让人接受其结论。很多好的科学研究都是这样:不是确证某个论断是正确的,而是给出了足够多的证据让人们严肃看待这个论断并进一步研究。

【第4题】

好答案 这个论证很没有力度。它比较的对象是两个论证,但两个都没有具体展开。大略来说,第一个论证是我们身边应该有更多枪,因为那会减少大规模枪击案;第二个是人们应该抽更多香烟,因为那会减少患肺癌的人数。两者有一个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依靠增加X来减少Y,即便X并不是Y发生的原因。如果把这一层讲清楚,类比会更有力一些,但也不会很有力,因为它忽视了枪支论证和香烟论证之间的一个关键区别。在枪支论证中,增加枪为什么能减少大规模枪击是有一个解释的。当然解释存在争议,但提出这个论点的人至少可以解释自己为什么相信它。香烟论证则完全不能解释为什么抽更多香烟会减少肺癌患者。这一区别毁掉了论证。

答案解析 第4题中的类比论证不同寻常,因为它要证明的是关于另一个论证的情况。具体来说,它要证明“枪支论证”——讲枪支和枪击案的那一个——是一个坏论证。为此,它将“枪支论证”比作另一个显然是坏论证的类似论证。它基本上说的是:“论证A类似论证B。论证B显然是坏论证。因此,论证A必然也是坏论证。”这种做法有时是反驳其他人论证的一条极为有效的策略,即便你无法指出论证A到底错在哪里(一个著名的例子是高尼罗用“找不见的岛屿”来反驳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但本题中的论证或许是好的修辞,却不是好的推理。正如参考答案所示,就连搞清楚被拿来比较的两个论证到底是什么都要费一番功夫,更别说还要搞清楚两者何以被认为是相似的,费的功夫将更多。如果你想表明一个论证的基本思路与另一个显然错误的论证相同,以此来反驳前一个论证,那么你需要尽可能带着善意将两个论证阐述清楚。

坏答案 这是一个糟糕论证的光辉范例。对枪的刻骨仇恨似乎让作者脑筋出了问题。将以枪支阻止枪击比作用香烟治肺癌是愚蠢的。不管怎么说,作者在解释比较对象和相似原因方面都做得很差。

答案解析 某种意义上,坏答案说中了好答案里的多个要点:它指出原论证没有说清楚要比较的是哪两个论证,至少要暗示增加枪支为何会被认为能减少大规模枪击。但坏答案没有深入阐释,也没有重构那两个被比较的论证,好让我们看清楚。

该回答还落入了一个很常见的诱惑陷阱,以挑衅的、显然欠考虑的方式谈论一个政治敏感话题。好答案做出了平静克制、带着善意的评价,并认真解释了出问题的地方。坏答案则用煽动和刻薄予以回击。好答案更有可能引发有成效的交流,最后让对方改变看法的可能性也更高。关于建设性的文明辩论,详见第十章。

章练习3.4 答案及答案解析

【第1题】

答案 从唱片店里偷CD是错误的。不付费下载版权音乐与从唱片店里偷CD是相似的。两者都涉及获取他人创作的音乐,却没有向作者付费(而且未得到作者许可)。因此,不付费下载版权音乐是错误的。

答案解析 第1题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与盗版下载音乐相似,但显然是错误的事情(如果你认为盗版下载音乐没有错,那你要找的就是显然没有错的事情)。

【第2题】

答案 吸烟并不违法,也不应该定为非法。吸烟就像不戴头盔骑摩托车,两者都会以各自特殊的方式大大增加死亡的可能性。因此,不戴头盔骑摩托车不应该定为非法。

答案解析 该论证确实回答了问题,但仍然很薄弱。此处要考虑的相关问题并非吸烟事实上是否违法,而是是否应该定为非法。如果你单纯指出吸烟是合法的——就像该论证里那样——那么,这个类比逆推回去同样应该成立:既然不戴头盔骑摩托车(在某些地方)是违法的,那么吸烟也应该定为非法!给出类比论证时,强调的重点一定要选对。

【第3题】

答案 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在推翻萨达姆·侯赛因时,巴格达天堂广场的萨达姆巨像被拉倒了。雕像被毁象征着伊拉克旧政权被推翻。肢解并埋葬奥尔梅克统治者头像的行为类似毁掉天堂广场的萨达姆雕像,因为两者都涉及摆脱某位统治者(或某些统治者)的象征物。因此,埋葬头像可能是一场推翻统治圣洛伦佐政权的革命或入侵行动的一部分。

答案解析 答案中将奥尔梅克头像与一个毁掉大型政治纪念碑的具体实例做了比较。(支持同样论点的类似例子还有很多。)举出具体例子比宽泛地与“革命或入侵行动中将政治纪念碑毁掉”做比较更好,因为方便发现具体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本题展示了如何将类比运用于科研过程中的“形成假说”环节。看起来挺唬人,其实就是说科学家有时会用类比论证来提出假说。如果一位考古学家利用上述论证提出假说,认为奥尔梅克头像是在一场革命或入侵中被毁的,那么下一步就是寻找正面或反面的证据。比如,如果另一座奥尔梅克城市在圣洛伦佐头像被埋前后突然崛起,这就会支持头像在入侵中被埋的假说。

【第4题】

答案 以放射性疗法不“自然”为由,认为人类不应该运用放射性疗法,这种论证是愚蠢的。以人类不是天生的素食动物为由就认为人类不应该成为素食者的论调,与放射性疗法不“自然”,所以不应该使用的论证是相似的。两个论证都是从“人类在自然状态下不会做某件事”出发,然后推出人类不应该做这件事。因此,以人类不是天生的素食动物为由,认为人类不应该成为素食者,这种论证也是愚蠢的。

答案解析 该回答展示了一条重要的推理策略。反驳某论证的一种方式,就是将它比作另一个与其相似但明显有缺陷的论证。这种方法在逻辑学里叫作“逻辑类比反驳”,它的好处在于,哪怕拿不准如何解释原论证的缺陷,你仍然可以用它来反驳。以本题为例,我们不需要具体说明“从不自然推出不应当”的论证形式为何愚蠢,而只需给出该论证形式的一个明显有缺陷的实例(练习3.3第4题的参考答案也属于逻辑类比反驳)。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