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复利信徒

低估值与低估是一回事儿吗


我持有格力很长时间,因为一直估值很低,业绩优良。但在2017年卖出了,结果后来它一直新高不断。

(1)如果你觉得一只股票低估了,但它却长年维持低估,你会一直持有吗?持有到它的估值恢复到你认为的合理值?

(2)如果是你持有格力,2015年股市高位时你会怎么操作?

(3)我为自己过早卖掉格力感到可惜,但回顾一下当时卖出格力的想法,似乎理由充分,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1)低估值和低估其实差异很大。低估值是一种静态,但确定性高的客观状态,而低估其实是我们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力包含对这个公司最低价值和未来价值等诸多假设,并且越是判断低估的,一般越是需要涉及更多的商业判断。所以,如果一个公司我认为长期被低估,肯定是我看到了其未来较高确定性的增长空间,有这个基础再加上估值又很低,那么我大概率会一直持有。持有到再也看不清它的未来;市场给予它极端高估;直到发现比它更好、更有信心的长期标的。

(2)如果我在2015年持有格力(表明我对其未来比较有信心),大概率也会被较大的回撤伤害到,因为确实即便在顶峰期也就是13倍PE,从历史牛市经验来看,实在谈不上高估了(事实上我们也看到,2015年确实对重仓低估值股票的人伤害是最大的)。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一种风格或者价值观,你就一定要接受它的缺点才能享受它的果实(比如你看现在,2015年低估值受伤最重的,只要继续坚持自己的风格不变,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就又成为最风光的了)。

比如,若有人2015年顶部早就跑了,你问问他,能得到格力2008年至今的十几倍收益吗?他跑了以后还能在低位买回来再捂到现在吗?所以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要两害相权取其轻。综合来看,在不是极端高估的情况下,以及对公司未来还很有信心的前提下(注意这个前提),忍受波动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坚持和专注自己的风格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

(3)我早说过,会买的才是师父。你在2008年以如此低的成本买入了格力并一直持有,这本身已是巨大的成功,何必纠结卖出是不是最高点?那完全是用“神”的标准要求自己了,徒增烦恼而已。巴菲特持有中石油不是也早早卖飞了吗?但丝毫不影响漂亮的收益率。如果大部分的投资交易都能做成这样,真的已经是千里挑一了。只要你的决策是基于严谨的逻辑,那么就坚定地做。做错也认了,因为这说明自己确实看不懂,看不懂的钱就不是我们应该赚的。这样做可能会错失机会,但更重要的是会杜绝看不懂却去赌博的巨大风险。只要杜绝了这个风险,成功才是不可阻挡的——因为机会毕竟还是一直有的,就像难道你卖了格力就再也找不到其他投资机会了?完全不可能嘛,所以纠结什么呢?

最后说一个让你开心点儿的事儿,我2008年也看到了格力,但是很快就卖飞了(因为我一直怀疑其“天花板”的问题),而且此类事后看着极其愚蠢的行为绝不止一次。但这并不影响我过去十年还算满意的投资收益率,而且我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为什么?因为我的成功已经不是建立在“找到超级大牛股+总是完美交易”的假设环境里,而是建立在“避免重大失误+确保可持续的成功”的投资体系中了。所以,跳出个股操作,而从投资体系的全局来看问题,从更长期的概率来考虑问题,才能超越具体操作的纠结。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