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是将似乎不连贯的事物联结在一起的能力。”
——威廉·普洛默(William Plomer)
在我们彻底摆脱阻碍我们从事一项工作的束缚后,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力?
我们要寻找新的可能性,其中包括找到一种新的方式去生活、去爱、去创造,前提是我们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信心满满、轻松自如、无拘无束、不受限、回避惯性思维、解放思想、发挥全方位的创造性、培养发散性思维等。但我在此并非强迫大家必须秉持这种态度,只是希望大家能够接纳它,允许它的存在,我们大可选择放任自流、随遇而安。
创造力的心理结构对每个个体而言都是相同的,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创造力是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复合体,具有多维性,形式和内容都十分复杂,但这种复杂乍一看并不明显。创造力的觉醒也是如此,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漫长过程:我们的创造力不知从何而起,也不知归向何处。
培养创造力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不要渴望也不要试图去提前了解最终的结局。另一个有利于培养创造力的条件是:不要把想法分为三六九等。想法没有伟大和渺小之分,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提出实质性建议(内容),而非其形式(容器)是否华丽。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普遍联系,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一些细微的念头往往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公制亦称“米制”“米突制”,创始于法国。——译者注安伯托·艾柯(1932—2016),意大利作家,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哲学家、符号学家、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小说家。代表作《开放的作品》。——译者注内部时间是一天中我们自己状态最好、精神最佳的时间,这个时候做事的效率会很高,我们每个人的内部时间都不同,它对我们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提供支持。然而,与内部时间不同,公制 时间是我们培养创造力的障碍之一。以下是安伯托·艾柯
关于公制时间和内部时间的解释。
“21世纪初的巴黎,有一位名叫亨利·柏格森的先生,他认为时钟上的公制时间和我们自己的内部时间是不同的,应当把二者区分开。一种是真正的时间,即生活和具体的时间,也就是内部时间;另一种是科学的时间,即度量和抽象的时间,也就是公制时间……如今,我们身处机械文明时代,被时钟上的公制时间主导,不得不承受着机器对我们的控制……有时这会使我们忘记时间的延续。最终,钟表变成了一个‘物种’,一个夺走我们记忆维度的敌人 。”
我们可以通过摆脱公制时间的限制来唤醒自己的非自愿记忆 ,这是由感官线索诱发的(特别是嗅觉),对过去事件的不自觉却生动而富有感情色彩的重温,被称为“普鲁斯特效应”。即使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种记忆,也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因此,成功发挥创造力的首要条件之一,是我们能够将一天中的很大一部分时间用于避免让自己处于紧张状态,能够打破常规的生活节奏。因为这些常规节奏通常是疯狂的,它以调节生产率为导向,很容易使我们变得肤浅或陷入机械性的循环往复。这样一来,每一天的生活都周而复始,毫无新意。
创造力不是一种“美德”,创意也没有好坏之分,同样不存在好主意或坏主意的说法,因为所有想法从它们被提出的那一刻起就被我们赋予了意义,提出一个想法这件事本身就意义非凡。正如导演兼演员奥利维尔·沃纳所说的那样:“演员是一种充满创造力的职业,演员也很富有想象力,能够将一部作品中的隐性内容和显性内容结合起来。他们会在角色的沉浸和抽离中找到一个精准的中间状态,戏剧表演就由此产生。然而,演员虽然能使自己处在这个中间状态,但他们有时也会在角色的沉浸和抽离中失去平衡、迷失自我。”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将创造力定义为“每个人对于永恒现实的态度的着色”。他指出,人们可能会在以下因素的基础上产生创造力。
• 我们的潜意识中存在一个“创意矩阵”,他将其称为“幻觉区”或“游戏区”。这是一个“位于个体内部现实与外界共享现实之间的中间区域”。
• 我们有机会去自由玩乐。他认为:“无论孩子还是成年人,也许只有在玩的时候,他们才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性。”
• 我们拥有一个可靠的环境。我们需要一个可靠的、值得信任的环境,在此种环境下,我们能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他指出:“重要的是要让人们坐在长沙发上或让孩子坐在地板上,周围被玩具环绕,这样一来他们才会滔滔不绝,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见解、冲动和感受,尽管它们彼此间可能毫无关联。”
Donald W. Winnicott, Jeu et Réalité, Gallimard, 1975, pages 75, 78, 79 et 90.• 我们需要构建一个中立地带,在这里开展试验,且不对结果做任何判断。他强调:“我们的研究只能在一个未成型且不连贯的运行过程中开展,我们的实验和游戏只能在一个中立地带进行。我们所谓的创造力只有在‘不确定的中立地带’,在人格尚未整合的状态下,才能够出现……关键在于,我们要给未完成的体验、创造性冲动、原始冲动和感性冲动提供一个机会,任其展现。这些体验和冲动构成了游戏的情节。正是在游戏的基础上,人类才能体验到自我的存在 。”
因此,为了发挥创造力,颇受欢迎的做法是我们用自己的心理感受来代替阻抗 。就如弗朗索瓦兹·多尔多
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学会感受、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而不要一味地抗拒它们。她认为,这样做并不代表我们会变得麻木不仁或萎靡不振,相反这恰恰能够赋予我们一种特殊的能力,让我们能够觉察并捕捉情绪、激发灵感和应对突发情况。
当我们处于睡眠状态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会相互交织,这些感知会在我们大脑皮层的细胞中留下一些活动痕迹,形成各种各样由图像和语言组成的梦境。通常,睡眠者还会试图对这些活动进行解释并赋予它们一定意义。长期以来,感知、图像、语言这三要素得到了广泛应用,即每个词语都表示一个对象(广义上可以是一种东西、一个人或一件事),语言是以图像为基础逐渐构建的,而在表象性行为中,感知又是图像意识的基础。
Collectif, Françoise Dolto, c’est la parole qui fait vivre, Gallimard, 1999, pages 343 à 394.我们能感觉到自己仿佛一幅图画,从中心位置一点一点被描绘成形。甚至,与其说是一幅图画,不如说是多幅图画,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由知觉和感官构成的图像素材库中,其中有一部分图像是私人的,还有一部分图像是共享的。玛丽·克劳德·德福尔斯也谈到了图像这个概念:我们的心灵图像是以感觉为媒介形成的 。我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构成了多种多样的图像,其中还包括多个感官融合成的混合图像。
一个真正的“图像网络”是我们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历、感受、想法或愿望构建出来的。这种由图像和感知构成的网络在某种程度上对应了“皮肤自我”,这是由迪迪埃·安齐厄 创造出的心理学概念,即每一个“自我”都是从皮囊中生长出来的,皮肤就如同一道栅栏,帮助我们抵御外部的危机。同样,不仅是生理上,我们的心理上也有这样一种无形的皮肤,心理皮肤能够保护我们免受周围环境的伤害,同时允许自身进行环境适应。此外,心理皮肤还构建了一个充满“能量”的外壳来将人类包裹起来,人类也在透过这个外壳自行观察这个世界。
另外,就如波德莱尔和普鲁斯特所揭示的那样,创造力是基于联觉 或对应关系随机构造的。创造力来源于由各种形式的对应关系构成的整体,富有创造力的人通常拥有跳跃式思维,他们会打乱自己原有的图像库,再进行全新排列组合,不断形成各种新的对应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生活从已知变为未知,为生活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
假设图像在创造的整个过程中占据中心位置,那么图像就会成为内涵(知觉、感受)和表达(想法、词汇)之间的衔接点。对创造来说,这个衔接点不可或缺。
纽约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厄廷根发明了“心理对照法则”,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梳理自己、厘清目标、确立目标、落实行动、达成目标的方法。它让我们在想要做众多事情的欲望和众多的目标中,找出那些最重要的、最现实的、确实能改变自己现状的目标,然后按照目标的轻重缓急,各个击破,最后跨越障碍,更好地落实行动。——译者注心理对照法则 基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大感官图像,这些图像可能与正在进行的创作主题直接相关,也可能没有直接联系。每个受邀参与实验的人都表达出了这些图像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和印象(如炎热、寒冷、舒适、不适、柔软、粗糙、圆润、干瘪),并按照主题对图像进行自由分类。
尽管人们面对这些图像的想法是主观的,但无论他们的这些想法是否一致,他们都会以此为出发点,再次进行自由的联想并产生更具体的想法,或是激发其他感官图像的产生。
以下实验可作为一个例证。
我们将一些以餐桌艺术或乡村漫步为主题的绘画作品的复制品提供给实验的参与者。
• 首先,他们表达了这些画作带给自己的感受。
• 其次,我们会鼓励他们明确表达出这些画作使他们联想到的听觉(叉子碰撞或谈话的声音、伴奏音乐或鸟鸣声、鹿的叫声……)、触觉(衣物的柔软、清风拂面)、嗅觉(炖兔肉的香味、刚割完的草地的清香)、味觉(美酒的醇厚、刚从树上摘下的成熟果实的甜美)的相关内容,以及他们通过这些感官刺激联想出的画面。
• 如果气氛合适,我们也可以请他们思考与这些画作相关的欢乐记忆。这段个人记忆不一定要被讲述出来,它只是为人们的内心提供支撑。此外,当我们面对这些不同时代的画作时,我们相当于扩展了自己的时间维度,能够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当下的形势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 最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将脑海中浮现出的图像自由分组,然后就只需要在各自的计划中提出更加具体的想法。
我们也可以建议参与实验的成员去听两首或三首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去触摸衣料或织物,去闻各种各样的香水,去品尝罕见的食物等。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的方法是同时调动所有感官去感受外界的刺激。
世界各地精彩绝伦、种类丰富的神话故事同样可以作为资源。神话相比童话故事而言更为深奥,讲述的是生命的本质和深层次含义。各国都有一座自己独有的神话故事宝库,可以为我们的各类思考和创造性研究提供充足的养分。
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寻找创作的时间。弗朗索瓦中肯地说道:
“事实上,我只不过是意识到,工作占用了我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最近几个月,我甚至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每当晚上和周末的时候,我再也没有半点精力让自己投入写作。我终于明白,如果我真的想写一本小说,我就必须辞掉工作。
“我希望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实现这个想法。”
关于如何发挥“创造力”的建议再好,也敌不过残酷现实的步步紧逼。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时间和精力才能去创造,才敢于发挥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