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我笃信这样一种哲学:解释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掌控世界。后来我才发现,这些抽象的理论是多么荒谬。它们时而是无用的、毫无意义的偏见,时而是学术问题上的喋喋不休。唯一值得坚持但我们却不断错过的事情是,寻找我们生命的意义、发现人性的弱点以及爱情的脆弱。”
——米凯拉·马尔扎诺(Michela Marzano)《轻盈如蝶》
目前,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全球危机。这场危机颠覆了我们之前对自我、生命和世界的参考标准,一些文化正在逐步消亡。在这些衰落的文化中,感性被视作一个弱点,特别是对于男性来说。因为他们相信,作为一个男人,必须憎恶并拒绝承认自己的脆弱,要表现出自己的“男子气概”,才会被认为是个坚强的人。这种荒诞的理念正在经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崩塌,我们也应该重新定义“男子气概”。我们希望自己能为疲惫的心灵解压,再次感受到内心的轻松,开始自由呼吸,学会和我们的情绪共处并将其表达出来,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创造新的生活。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脆弱的,这一点是不可辩驳的。无论为了生活还是为了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我们都需要和他人进行人际交往。脆弱使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局限,同样也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欲望。在人际关系中,适当坦露自己的脆弱反而更容易让别人接近我们。现在我们明白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那么,我们该选择哪种方法与他人建立联系?我们需要着重培养自身的哪些品质去维持这些联系呢?我们一定要坚信,我们可以与他人携手打造更加美好的世界,让自己充满活力地开始新生活。
乌班图是祖鲁语中的表达方式,原本表述的是非洲南部传统的价值观念,着眼于人们之间的忠诚和联系,大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译者注我在其他地方已经探讨过“乌班图 ”这个词,这是种基于和他人建立联系的生活哲学,我们可将其翻译为“我的存在是因为大家的存在”。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对这种生活哲学十分推崇,他认为这会为和平提供助力。在此,我想强调的是个人成就和人与人相互成就之间存在显著联系。如果幸运的话,我们有机会与他人互相成就,为自己和他人提供表现创造力的机会。
我们自认为能够顺其自然地接受命运的馈赠,甚至可以坦然承认这是命运给我们的礼物,然而实际上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你是否还记得自己难以接受一份礼物、恭维和邀请的时刻?你会作何反应?你会感到不适吗?你害怕自己会亏欠别人吗?你不认为这份礼物是你应得的吗?你感到为难吗?你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吗?
我们能坦然接受他人或命运赠予的礼物,意味着我们对新事物和创造力保持着开放的态度。我们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我们可以从他人身上和生活中感受到爱。敞开心扉并全然接纳命运赐予我们的礼物,不仅使我们摆脱了桎梏,还会让我们变得更有创造力,这也是生命的一种馈赠。
我们只有找到心底的热爱和渴望,才能着手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即使这些梦想朴实无华。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重要的是要获得属于自己的真正的自由。自由是人的自我意识的真正实现,是我们进行的第一项伟大、可持续且能够无限延续下去的创造。
克莱奥显得很兴奋,她非常认可这个观点。她说:“我的座右铭就是自由。我也在尽自己所能去做到这一点。从任何角度来看,我都渴望感受到自由。但这是种奢望,因为我们从来不曾真正自由。即使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我也会受制于自己的雇主,但好在我能最大限度地选择自己想要做什么工作。通过练习瑜伽和接受很多智者的点拨后,我才意识到了这一点。”
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要建立在摆脱束缚和学会反抗的基础上。对一部分人来说,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要从脱离自己的原生家庭开始。
布兰丁的话证实了这一点,她解释道:“自从我离开家人之后,我就一步步朝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迈进,能够和内心的憧憬保持步调一致。我一直都明白自己想要远离父母,独自在大城市打拼。19岁的时候,我离开了热尔省,来到巴黎学习创意视听,毕业后我就留在了这里。11年来,我一直都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离开母亲之后,我摆脱了她的控制,也不再受制于那些未成年时期她不允许我做的事情。我知道我必须离开他们,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为自己而活。”
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很难摆脱束缚。因为我们可能会在人生的旅途中遭遇各种障碍,在人生的艰难考验和亲朋好友的殷切期望下,我们会产生许多顾虑,总是很难开始做一件事。
玛蒂尔达坦言:“我渴望稳定的生活,比如建立家庭、购置房产等,但我还是很难接受自己的这个想法。像其他人一样,我也会有种受制于社会规则和父系制度的感觉。我从内心深处明白这背后的深刻原因,那就是我想要修复我的家庭关系。毕竟,这个理由对我而言已经足够充分了。”
到目前为止,玛蒂尔达认为自己每次都做出了符合自己预期的正确选择。她十分坚信自己正在追求一种向往的生活。
“我不会强迫自己做什么,但我知道为了达成目标必须全力以赴。我想在这一点上,我能保持一定的平衡。”
当然,有时候我们的愿望会和他人的愿望不谋而合。这样一来,彼此之间会从对方的愿望中汲取灵感,我们的想法也会不断丰富和完善。因此在与亲朋好友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寻求建立更多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罗莎最终能够如愿以偿,得益于她的坚韧不拔。“通常情况下,我是一个很有进取心的人,敢想敢干。对我来说,无法完成一个计划总是令人失望的,因为它会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有时候我会同时考虑好几个计划!我会一直推动这些计划的实施。两年前,男友向我提出开办网络电台的想法。我自己之前从来没有过这个想法,但从很久以前我就希望涉足电台领域。在求学期间,我把运营电台当作业余爱好,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所以我立即启动了这个项目,两个月后,我的网络电台就开播了。”
一旦我们开始实施一个计划,就需要找到长期稳定的人力资源,这些人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甚至能够接管这个计划并将其继续实施。因此,我们获得的很多成就实际上是共同的成就、是集体的成功。举例来说,这就如同室内乐团共同完成的一首作品。
大提琴家索尔·贝加塔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与钢琴家贝特朗·查马尤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朝着艺术之路不断迈进的。
“我们是如此信任彼此,无须多余的步骤,我们就可以直接开展实质性的工作。和贝特朗一起工作让我发现了自己的另一面,我感觉自己和他如此亲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受。在合作中,我们的想法会不谋而合、融为一体。当我们一起演奏时,我觉得彼此之间的意图是共通的,我感受到了自由。这就仿佛我明明是独自一人,却拥有两个人的力量。”
当人们在一起创作时,双方彼此欣赏和崇拜、充满激情、干劲十足、互相信任,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迈进,还有什么是比这些更美好的事情呢?
我们都会经历从儿童,到青少年,再到成年人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被群体观念禁锢,承受着一些主流思想带给我们的精神负担。因此我希望我们能够与他人开展一些合作,创造双赢的人际关系,促进我们的人际交往向自由、对等、公平的方向发展。这意味着在人际关系中将不再出现一方对另一方的控制和支配。这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基于明确的互惠互利原则和双方共同的决策。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我们会希望能与他人一起,为创造一个更人性化的世界做出贡献。
我们与他人开展合作的方式很简单,主要是通过信息自由和表达自由这两种方式。实际上,这两种方式已经存在于我们和他人的人际交往中。玛丽安娜回忆道:“我正在尝试改变自己的一些消费方式。我也会设法搜集各种信息、与他人交换意见和探讨问题。”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经常会快速做出判断,我们会批判他人并对他人的言行做出错误的解释。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彻底误会别人,搞错了他们的意图和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此做法对他人造成的伤害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我们剥夺了他人与我们合作的机会。
布兰丁认为懂得尊重别人是一种智慧,她表示:“我尽量不评判任何人,我会试着沟通,让人们对自己的观点做出解释,以免从他们的行为中仓促得出结论。我希望尽一切努力对他人展现出仁慈、耐心、宽容和理解,我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在必要的时候道歉。”
我们也能保持像布兰丁这样的良好的态度吗?更准确地说,难道我们没有发过脾气、闹过别扭、为了坚持自己的立场而让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变得剑拔弩张吗?打造富有创造性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我们接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承认他人与我们的不同,学会有效倾听,缓和紧张的关系。
玛蒂尔达承认:“我会去倾听别人,我认为这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首先应该去做的事。在我们快节奏的生活中,手机无时无刻不在弹出各种各样的通知消息来干扰我们。因此我认为,我最大的美德就是有意识地去屏蔽这些消息并能够真正倾听他人。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倾听彼此,世界定将因此而变得更美好!”
根据玛蒂尔达的观点,我们可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学会倾听真的会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不止我一个人这样认为。
克莱奥也这样认为,她说道:“我试图去真正倾听周围人的声音,并考虑他们的感受和情绪。我尝试去同情他人,即使是那些给我带来痛苦或者我不太喜欢的人。我相信世界会因此而变得更加人性化,我们能够尽可能专心致志地做自己。在我的实际工作中,我总是尽我所能地让自己不要成为一台机器,对遇见的所有人保持基本的尊重。我把发言的机会交给他们,自己则付出时间把事情做好。我会倾听学生的想法,每次上课前我都会问他们过得如何。我很幸运,因为今年他们总是会给我正向的反馈,告诉我他们感觉很不错,即使是远程授课他们也听得进去!这真的使我发自内心地微笑,我希望自己能够做一名好的倾听者。”
事实上,我们在专心致志倾听他人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善意,这种善意会使我们的人际关系形成一个富有人情味的良性循环,他人也会给予我们正向反馈。
罗莎证实道:“我微笑着向遇见的人们打招呼。我试图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出耐心和善良。当我面对一种剑拔弩张的局面时,我会尝试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去理解他们的行为。我会祈祷,会尽可能多地关注周围的人以及他们的感受,试图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方式。我努力瞪大眼睛,寻找周围美丽的事物。简而言之,我只是在尝试让自己的言行更富有人情味。因为我认为,每个人彰显出的人性能够且必然会造就一个全新的、更美好的世界。如果个人不愿从自身开始做出改变,那么更伟大的事业将永远不会成功。”
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是我们人生中最伟大的目标。毫无疑问,在每一次与他人的相遇中,我们由于志趋善良而有所成就,也培养出了自身的创造力,变得更具有人情味。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够开创一个新世界。
当我们感觉不到被爱时,我们就不会爱别人。我们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会变得复杂,人际交往会变得更加艰难,甚至有时会陷入僵局。我们会变得傲慢、愤世嫉俗、垂头丧气,会嫉妒或蔑视他人,慢慢变成悲观主义者。即使这些负面情绪并没有给我们造成毁灭性打击,我们也会因为自身的不幸、他人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而深陷在痛苦中,感觉丧钟是为自己而鸣。同时我们还会面临着被这种毁灭性倾向所吞噬的危险,比如实施危险的行为,滥用酒精或药物。
反之,当我们感受到被爱时,我们就可以将那些爱我们的人投来的饱含爱意的目光内化,然后我们就能学会爱自己。所以请不要犹豫,将我们对他人的关心、感激和爱意全部表现出来,因为我们给予彼此的温柔有助于治愈这个世界的创伤、痛苦和绝望。
经常会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爱自己难道不是自恋的表现吗?
不,恰恰相反,爱自己是我们拥有健康身体的基础。珍惜、呵护自己,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存在的价值,也能让我们学会倾听自己与照顾自己,以及关注自己的身体、饮食和睡眠等。
通过真正意义上的爱自己,我们能够培养出真正的自信和自尊,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挖掘自身的潜力,实现自我的充分发展,更好地去爱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
为了与他人一起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思考下列问题:
我们梦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是什么阻止了我们去创造向往的生活?
是什么使我们垂头丧气、失去活力、筋疲力尽?
是什么让我们活力满满、心旷神怡?
我们具体要怎么做才能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
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