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4月20日 阿道夫·希特勒出生于德奥边境的茵河畔布劳瑙。
1903年1月3日 阿道夫的父亲阿洛伊斯·希特勒去世。
1907年10月希特勒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但因成绩不佳未被录取。
1908年12月21日 阿道夫的母亲克拉拉·希特勒去世。
1909-1913年 阿道夫·希特勒浪迹维也纳。
1913年5月 希特勒离开维也纳,移居慕尼黑。
1914年7月28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8月3日 希特勒申请参加巴伐利亚步兵团并获准。
10月 希特勒随军到达前线,参加第一次伊普尔战役。
12月 希特勒获得二级铁十字勋章。
1916年10月7日 希特勒在索姆河战役中腿部受伤。
1917年3月 希特勒伤愈归队。
1918年8月 希特勒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
10月13日 希特勒眼部受伤,暂时失明。
11月9日 德皇威廉二世退位,社会民主党人菲利普·谢德曼宣布成立共和国。
11月11日 德国同协约国签订《贡比涅停战协定》。
11月底 希特勒回到慕尼黑。
1919年5月7日 《凡尔赛和约》条款公布,德国民众表示抗议。
6月28日 《凡尔赛和约》签字。
7月31日 国民议会通过魏玛宪法,一个月后宪法获得总统批准。
9月 希特勒受命调查德国工人党,随后加入。
1920年 初希特勒接管党的宣传工作。
2月24日 希特勒第一次组织党大会并发表演说,阐明二十五点纲领。
4月1日 德国工人党改组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希特勒正式脱离军队。
12月 纳粹党买下《人民观察家报》,以之作为喉舌。
1921年4月 协约国向德国提出战争赔偿要求。
夏 希特勒到柏林演讲,意图扩大纳粹运动的影响力。
7月 纳粹党确立“领袖原则”。
10月5日 冲锋队正式成立。
1923年2月 “祖国战斗团体工作联盟”成立,以希特勒为政治领导。
9月2日 纽伦堡举行群众大会,“德意志战斗联盟”成立。
11月8日 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啤酒馆政变。
11月9日 政变失败,希特勒等人被捕。
1924年2月26日 对啤酒馆政变参与者的叛国罪审判开始。
4月1日 希特勒被判五年监禁。
12月20日 希特勒获释出狱。
1925年2月26日 《人民观察家报》复刊,希特勒发表长篇社论。
2月27日 纳粹党举行集会,进行重组,希特勒发表演讲。
4月7日 希特勒放弃奥地利国籍。
秋 《我的奋斗》第一卷出版。
11月22日 纳粹党北方领导人会议在汉诺威召开,施特拉塞尔兄弟和戈培尔意图废除希特勒的二十五点纲领。
1926年2月14日 纳粹党在班贝格召开会议,施特拉塞尔被迫放弃纲领。
4月7日 戈培尔到达慕尼黑,在希特勒的安排下在发生政变的啤酒馆发表讲话。
4月17日 戈培尔离开慕尼黑,倒向希特勒。
8月戈培尔在《人民观察家报》上与施特拉塞尔公开决裂。
10月底 希特勒任命戈培尔为柏林党区领袖。
1929年3月15日 希特勒在慕尼黑发表演说,争取陆军的支持。
10月24日 华尔街股市暴跌,世界性大萧条开始。
1930年3月 最后一任社会民主党总理赫尔曼·米勒辞职,天主教中央党的海因里希·布吕宁继任总理。
9月14日 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第二大党。
9月下旬 三名宣扬纳粹主义的军官在莱比锡受审,希特勒出庭作证,在庭上的发言进一步争取到陆军的好感。
1931年 夏希特勒开始有步骤地交好工业界巨头。
9月17日 希特勒的外甥女兼情人吉莉·拉包尔自杀。
10月10日 希特勒第一次得到总统兴登堡的接见。
1932年2月22日 希特勒宣布参加总统竞选。
2月25日 希特勒获得德国国籍。
3月 冲锋队酝酿政变。
4月5日 德国诸邦政府要求取缔冲锋队。
4月10日 兴登堡在总统选举中战胜希特勒,获得连任。内阁决定取缔冲锋队,该命令于四日 后公布。
5月8日 施莱谢尔同希特勒等人会谈,密谋逼迫总理布吕宁下台。
5月13日 国防部长格勒纳因取缔冲锋队行动与戈林在国会冲突后辞职。
5月29日 布吕宁总理被兴登堡要求辞职。
6月1日 弗朗茨·冯·巴本就任总理。
6月4日 巴本解散国会。
6月9日 巴本第一次会见希特勒。
6月15日 巴本取消对冲锋队的禁令。
7月20日 巴本撤销普鲁士政府,自任普鲁士国家长官。
7月31日 国会重新选举,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8月5日 希特勒会见施莱谢尔,谋求总理职位。
8月30日 戈林当选为国会议长。
9月12日 戈林发动国会通过对巴本政府的弹劾程序。
11月17日 巴本内阁辞职。
12月2日 库尔特·冯·施莱谢尔出任魏玛共和国最后一任总理。
12月7日 施特拉塞尔与希特勒决裂,辞去纳粹党内一切职务。
1933年1月4日 施特拉塞尔晋见兴登堡,数日 后表示愿意加入施莱谢尔内阁。
1月22日 国务秘书迈斯纳与兴登堡总统之子奥斯卡在里宾特洛甫家密会希特勒。
1月28日 施莱谢尔总理辞职。
1月29日 柏林工人举行反希特勒游行。
1月30日 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第三帝国诞生。
2月20日 德国企业界人士在国会议长府密会希特勒,同意资助纳粹党。
2月27日 德国国会大厦被纵火烧毁。
2月28日 希特勒利用国会纵火案,使兴登堡总统签署保护法令,限制个人自由并授权全国政府接管各邦的全部权力。
3月5日 最后一次国会大选,纳粹党虽然是第一大党,但并未获得绝对多数。
3月21日 第三帝国第一届国会开幕。
3月23日 国会通过授权法,将立法权等移交给内阁。希特勒成为全德国的独裁者。
3月31日 希特勒第一次援用授权法,解散普鲁士以外各邦的议会。
4月1日 希特勒下令全德国抵制犹太人的商店。
5月2日 全德国各地工会组织被解散。
5月10日 柏林学生开始焚书,后扩散到多个城市。
5月17日 希特勒在国会发表“和平演说”,号称响应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裁军倡议。
6月22日 社会民主党被解散。
7月2日 希特勒颁布新的陆军法,恢复军官团的军事特权。
7月14日 纳粹党成为德国唯一合法政党。
10月14日 希特勒宣布德国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并解散国会。
11月12日 德国举行全民公投,德国退出日 内瓦会议。
1934年1月26日 德国和波兰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1月30日 希特勒颁布国家重建法,将各邦主权移交国家。
2月12日 奥地利陶尔斐斯政府屠杀国内社会民主党人。
4月1日 戈林任命希姆莱为普鲁士秘密警察头目。
4月11日 希特勒参加春季军演,与陆军密谋继任总统职位。
6月14日 希特勒赴威尼斯同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举行第一次会谈。
6月17日 副总理巴本在马尔堡大学发表演讲,要求结束纳粹恐怖,恢复正常秩序。
6月21日 国防部长勃洛姆堡告知希特勒,除非结束紧张状态,否则总统将把权力移交陆军。
6月25日 陆军总司令弗里奇宣布陆军处于戒备状态。
6月28日 冲锋队参谋长罗姆被开除出德国军官联合会。
6月30日 长刀之夜,冲锋队高级领袖自罗姆以下被清洗,许多反对希特勒的人一并被杀害。
7月2日 兴登堡对希特勒和戈林扑灭“叛国案”表示祝贺。
7月25日 党卫军暗杀奥地利总理陶尔斐斯。
7月26日 党卫军因镇压有功,脱离冲锋队而独立,由希姆莱担任全国领袖。
8月1日 希特勒在内阁颁布法律,授予自己总统权力。
8月2日 德国总统兴登堡逝世。
8月19日 德国全民公投赞成希特勒接管总统职务。
1935年1月13日 萨尔的公民投票同意重归德国。
3月16日 德国实施普遍军役制并扩军,《凡尔赛和约》的军事限制宣告终结。
4月11日 英国、法国、意大利举行斯特雷萨会谈,谴责德国的军备行动。
5月2日 勃洛姆堡命令军队准备拟定占领莱茵兰计划。
5月21日 希特勒在国会重申“和平”。
6月16日 德国国防会议确定进一步讨论莱茵兰计划。
9月15日 实施纽伦堡法律,剥夺犹太人的公民权。
10月3日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3月2日 勃洛姆堡正式下令占领莱茵兰。
3月7日 德军进入莱茵兰非军事区。
3月11日 法国外长弗朗丹飞抵伦敦请求英国政府支持莱茵兰军事对抗,但被拒绝。
5月2日 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7月4日 国际联盟屈服,取消对意大利的制裁。
7月11日 德奥签订协定,德国重申尊重奥地利的主权,奥地利对国内的纳粹党让步。
7月16日 佛朗哥在西班牙发动叛乱,西班牙内战爆发。
7月22日 希特勒同意援助西班牙叛乱。
8月 柏林举行第十一届夏季奥运会。
10月21日 德意签订秘密议定书,规定在外交方面的共同政策。
10月24日 意大利外长齐亚诺在贝希特斯加登第一次谒见希特勒。
11月1日 墨索里尼在米兰发表演说,第一次公开使用“轴心”这个词。
11月25日 德国同日本签订反共公约。
1937年1月2日 意大利同英国签订协定,承认彼此在地中海的利益。
1月30日 希特勒在国会宣布撤销《凡尔赛和约》上的签字。
5月28日 内维尔·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
9月25日 墨索里尼应邀第一次访问纳粹德国。
11月5日 希特勒在总理府同军方首脑会谈,传达进行战争的决定。
11月9日 陆军总司令弗里奇会见希特勒,反对其军事计划。
1938年1月25日 武装部队总司令勃洛姆堡被免去一切职务。
1月底 弗里奇受丑闻牵连被免职。
2月4日 德国内阁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希特勒宣布亲自接掌武装部队的统率权。外交部长牛赖特被免职,里宾特洛甫继任。
2月12日 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会见希特勒,被迫接受德奥合并的最后通牒。
3月10日 法国总理肖当辞职。
3月11日 德国军队开进奥地利。
3月13日 德奥合并法颁布,规定奥地利成为德国的一个省。
3月14日 希特勒重回维也纳。
4月10日 德奥举行公投,赞成合并决定。
4月21日 希特勒召见凯特尔将军,讨论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
5月5日 陆军参谋总长贝克向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上书反对进攻捷克斯洛伐克。
5月7日 英法驻布拉格公使要求捷克政府对苏台德日 耳曼人让步。
5月20日 凯特尔提出绿色方案新草案,强调宣传战和经济战的价值。捷克外长对德军动向提出反对意见,捷克开始部分军事动员。
5月23日 德国告知捷克没有侵略意图。
5月28日 希特勒对高级将领宣布,要准备对捷克的军事行动并加强西线防御工事。
6月3日 贝克重申对绿色方案的反对。
7月16日 贝克最后一次上书要求停止备战。
8月10日 希特勒召集少壮派军官进行动员。
8月15日 希特勒阅兵,重申以武力解决捷克问题。
8月18日 贝克请辞陆军参谋总长职务。
9月15日 英国首相张伯伦到贝希特斯加登与希特勒会谈。
9月16日 张伯伦召集内阁会议,主张满足希特勒将苏台德移交德国的要求。
9月18日 法国总理达拉第到访英国,同意将苏台德划分德国。
9月21日 捷克政府被迫接受英法要求。
9月22日 张伯伦再次会见希特勒,被告知德国不再满足于英法的苏台德计划。
9月24日 英国内阁和法国政府拒绝张伯伦带回的纳粹新要求。
9月27日 希特勒命令突袭部队进驻捷克边境,准备发动“绿色方案”。
9月28日 “黑色星期三”。张伯伦与达拉第同意参加慕尼黑会议。
9月29日至30日 慕尼黑会议。《慕尼黑协定》签署。捷克斯洛伐克被分割。
10月5日 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辞职。
11月9日至10日 水晶之夜。犹太人的住宅和店铺受到袭击。大批犹太人被杀或被捕。
11月24日 希特勒命令军队准备占领波兰的但泽。
11月30日 哈查就任捷克斯洛伐克总统。
12月6日 德法在巴黎签订条约,德国保证维持现有边界。
1939年3月14日 斯洛伐克宣布从捷克独立。
3月15日 德军进入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
3月23日 德国占领梅梅尔地区。
3月31日 张伯伦在下院发表演说,宣布如果波兰受到进攻,英法将予以支持。
4月3日 希特勒发布占领波兰的“白色方案”密令。
5月22日 德国与意大利签署《钢铁条约》。
5月23日 希特勒对军方首脑宣布要进行战争。
8月14日 希特勒在上萨尔茨山召开军事会议。
8月15日至21日 纳粹德国与苏联进行谈判。与此同时,盟国与苏联的谈判陷入僵局。
8月23日 里宾特洛甫抵达莫斯科,《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8月25日 由于墨索里尼的反对和退缩,希特勒紧急暂停“白色方案”。
8月31日 希特勒正式用书面下达对波兰的进攻令。
9月1日 德国进攻波兰。
9月3日 英法对德国宣战。德国U-30号潜艇击沉英国邮轮“雅典娜号”。
9月6日 波兰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陷落。
9月8日 德军到达华沙外围。
9月9日至17日 德军包围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
9月17日 苏联入侵波兰。
9月18日 苏军与德军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会师。
9月27日 华沙陷落。
9月28日 《德苏边界友好条约》签订。
10月6日 希特勒在国会发表和平演说。
10月7日 希特勒任命希姆莱负责“加强德意志民族委员会”,任务是驱逐犹太人。
10月9日 希姆莱宣布将犹太人和波兰人迁往波兰总督辖区。
10月10日 希特勒召集军事会议,下令准备进攻荷比卢三国。
10月11日 英国向法国派兵。
11月8日 在希特勒发表讲话的啤酒馆发生爆炸案。
11月9日 德国绑架两名英国特工。
11月23日 希特勒在总理府召集陆军方面开会,斥责军方的退缩情绪。德国陆军最终臣服于希特勒。
11月30日 苏联进攻芬兰。
12月12日 希特勒发布密令,推迟进攻西线。
12月14日 希特勒召见挪威卖国贼维德孔·吉斯林。
1940年1月10日 一家德国军用飞机在比利时迫降。德国进攻西线的“黄色方案”泄露。
1月13日 希特勒再次推迟对西线的进攻。
2月11日 苏德签订贸易协定。苏联用粮食和石油换取德国的工业和军事设备。
2月21日 筹划建立奥斯维辛集中营。
3月1日 美国副国务卿萨姆纳·威尔斯访德。
3月12日 芬兰接受苏联的媾和条件,苏芬战争停止。
3月18日 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在阿尔卑斯山的布伦纳隘口举行会议。意大利承诺参战。
4月9日 “威悉演习”开始。德军进攻丹麦和挪威。丹麦投降,挪威发起抵抗。
5月10日 丘吉尔就任英国首相。德国宣布进攻比利时与荷兰,法兰西战役爆发。
5月11日 德军袭击埃本——埃美尔要塞。
5月14日 德军轰炸鹿特丹。鹿特丹投降。
5月15日 荷兰投降。法国总理雷诺告知丘吉尔,法国战败。
5月16日 丘吉尔抵达巴黎。
5月20日 德军抵达索姆河口,向英吉利海峡推进。
5月24日 德军即将抵达敦刻尔克,但收到停止前进的命令。
5月26日 希特勒同意继续进军。英国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从敦刻尔克撤退。
5月28日 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不顾政府反对,向德国投降。
5月30日 德军意识到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意义。
6月1日 德国空军加紧空中轰炸。
6月4日 盟军撤退完成。英法联军共33万多人撤退至英国本土。
6月7日 挪威国王哈康七世流亡英国。
6月10日 法国政府逃离巴黎。墨索里尼宣布意大利参战。
6月14日 巴黎沦陷。奥斯维辛集中营正式投入使用。
6月15日 苏联占领立陶宛。
6月16日 雷诺总理辞职。贝当继任法国总理。苏联占领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
6月17日 贝当政府向德国求和。
6月21日 德法在贡比涅森林举行停战会谈。
6月22日 法国在德国人的停战协定上签字。
6月24日 法国与意大利签署停战协定。
6月27日 苏军开进罗马尼亚领土。
7月2日 德军最高统帅部下达继续对英国作战的指令。
7月14日 苏联在波罗的海三国举行“选举”。
7月16日 希特勒发布“海狮计划”指令,决定登陆英国本土作战。
8月1日 希特勒发布对英进行海空作战的指令。德军参谋总部开始制订东线作战计划。
8月3日至6日 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
8月15日 德国战斗机开始对英国本土进行大规模空袭。“鹰计划”发动。
8月24日 德国轰炸机误炸伦敦市中心。
8月25日 英国空军轰炸柏林作为报复。
8月26日 希特勒下令从西线向波兰方向调兵。
8月30日 在轴心国的恫吓下,罗马尼亚向匈牙利割地。
9月4日 德国开始冬赈运动,希特勒对民众发表讲话。
9月7日 德国轰炸机开始对伦敦进行大规模轰炸。轰炸一直持续到11月3日 。
9月27日 德国、意大利、日本在柏林签署三国同盟条约,轴心三国的同盟关系正式确立。
10月12日 希特勒取消陆海军对英国的入侵。“海狮计划”暂停。
10月23日 希特勒会见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建议西班牙人参战。
10月24日 希特勒会见贝当,维希法国答应与德国合作对抗英国,以换取未来的欧洲地位和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10月28日 希特勒在佛罗伦萨会晤墨索里尼,被告知意大利正在进攻希腊。
11月9日 内维尔·张伯伦去世。
11月12日 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抵达柏林,与希特勒进行政治会谈。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提议将三国条约变成四国条约。
11月26日 苏联同意参加四国条约,但提出对芬兰、保加利亚、土耳其和波斯湾的要求。
12月5日 德国陆军参谋总部提交进攻苏联计划。
12月18日 希特勒下发“巴巴罗萨计划”指令,对进攻苏联发起动员。
1941年1月8日 希特勒在伯格霍夫召开军事会议,宣布要在北非支持意大利。
2月28日 德国军队从罗马尼亚渡过多瑙河占领保加利亚。
3月26日 南斯拉夫发生政变。希特勒决定入侵南斯拉夫,推迟“巴巴罗萨”计划。日本外务相松冈洋右抵达柏林进行访问。
4月4日 希特勒许诺松冈洋右,将在可能的日 美冲突中支持日 方。
4月13日 松冈洋右返国途中路过莫斯科,与苏联签订《苏日 中立条约》。
4月6日 德军进攻南斯拉夫和希腊。贝尔格莱德遭到空袭。
4月13日 德国和匈牙利陆军开进贝尔格莱德。
4月17日 南斯拉夫军队投降,国王和首相逃到希腊。
4月23日 北部的希腊军队向德国和意大利投降。
4月27日 德国陆军进入雅典。
4月30日 希特勒宣布“巴巴罗萨计划”的开始时间为6月22日 。
5月4日 希特勒在国会发布胜利演说。
5月10日 纳粹副领袖鲁道夫·赫斯独自驾驶飞机出走英国,希望与英国人谈判和平。
5月底 德国夺取克里特岛。
5月25日 希特勒派出军事代表团驰援伊拉克。
6月21日 希特勒告诫海军不得对美国轻启战端,但允许德国军舰“自卫”。
6月22日 “巴巴罗萨计划”发动,德国对苏联发动进攻。苏联仓促应战,损失惨重。
6月28日 里宾特洛甫敦促日本进攻苏联,但遭到东京反对。
8月19日 丘吉尔与罗斯福签署《大西洋宪章》。
9月19日 基辅陷落。
10月2日 德军对莫斯科发动大规模进攻,代号“台风”。
10月6日 苏联开始下雪。道路泥泞,德军装甲车移动受限。
11月18日 日本请求与德国签订不单独与共同敌人媾和的条约。
11月21日 德军装甲部队开进罗斯托夫。
11月25日 日本航空母舰特遣舰队驶向珍珠港。
11月26日 苏军收复罗斯托夫,德军两翼受敌,仓皇撤退。纳粹军队第一次遭受重大挫折。
12月1日 德军对莫斯科发起总攻。
12月3日 日本要求意大利在日 美冲突开始时向美国宣战。
12月5日 德军全线受挫。
12月6日 苏军在朱可夫带领下在莫斯科前线开始反攻。
12月7日 日本轰炸机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开启。
12月8日 美国对日本正式宣战。
12月11日 希特勒在国会发表演讲。德国对美国宣战。
12月19日 德国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辞职。希特勒自任陆军总司令。
1942年1月8日 希特勒批准德军逐步从莫斯科后撤。
1月20日 万湖会议召开。德国决定对犹太人进行“最后解决”。
1月底 戈林到达罗马,接收意大利向苏联战场增援的军队。
4月26日 德国国会通过法律,赋予希特勒绝对权力。
4月29日 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在萨尔茨堡会谈。意大利答应提供更多援军。
5月27日 隆美尔在北非重新展开攻势。
5月29日 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代理保护长官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在布拉格遇刺。
6月4日 海德里希伤重身死,德国展开报复。
6月9日 德国血洗利布拉格附近的利迪策村。
6月15日 希特勒推迟进攻马耳他的“大力神计划”。马耳他作为英军基地使北非德军损失惨重。
6月23日 德军进入埃及。
6月底 隆美尔进驻阿拉曼,仅余13辆作战坦克。
7月13日 希特勒撤去指挥南线攻势的陆军元帅冯·博克的职务。
8月8日 德军占领高加索地区的迈科普油田,发现设施全部遭到破坏。
8月15日 新任英国第八军团司令蒙哥马利抵达北非战场。
8月23日 德军抵达斯大林格勒正北的伏尔加河一带。
8月31日 隆美尔在阿拉曼重新发动进攻。
9月3日 北非德军转攻为守。
9月13日 德军攻入斯大林格勒,与苏军展开巷战。
9月24日 德军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被解职。
10月15日 希特勒驳回参谋总部关于让维希法国军队增援北非的建议。
10月23日 北非英军对德军发起反攻。
11月2日 蒙哥马利的军队突破意大利守军。
11月8日 艾森豪威尔率领英美军队开始登陆北非。维希法国宣布与美国断绝外交关系。
11月10日 希特勒下令占领法国全境。
11月11日 意大利占领科西嘉岛。德军占领法属突尼斯。
11月19日 苏军对顿河地区发动进攻。
11月25日 希特勒任命曼施坦因陆军元帅为顿河集团军司令。
11月27日 德军进攻法国土伦军港,法国水兵进行抵抗,并把舰只凿沉。
12月12日 曼施坦因发动“冬风计划”,对苏军发起反攻。
12月18日 苏军在顿河上游突破意军防线。
12月21日 希特勒允许被围困的第六军团突围,但不许放弃斯大林格勒。
1943年1月10日 苏军对斯大林格勒展开最后的总攻。
1月31日 德军第六军团向苏联投降。
2月2日 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其余部队投降。
2月3日 德军最高统帅部宣布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
2月19日 慕尼黑地下抵抗运动的领导人朔尔兄妹遇害。
3月13日 反对派军官试图谋杀希特勒,但运上飞机的定时炸弹没有爆炸。
3月21日 第二次刺杀希特勒尝试,但因其提前离开军械库而失败。
4月19日 党卫军开始对波兰华沙犹太人隔离区进行清除。犹太人爆发起义。
5月16日 华沙起义被彻底镇压。
5月30日 英国空军大规模轰炸科隆。战火烧到德国本土。
7月5日 德国对苏联发动最后一次大攻势。
7月10日 英美军队成功登陆西西里。
7月24日 意大利法西斯党最高委员会召开,要求恢复君主立宪制。墨索里尼受到猛烈抨击。
7月25日 墨索里尼被意大利国王解除全部职务,押往警察局。
8月23日 苏联解放哈尔科夫。
9月3日 盟军在意大利本土南端登陆。
9月8日 意大利公开宣布与盟国签订的停战协定。
9月13日 希特勒派遣斯科尔兹内成功营救墨索里尼。
9月15日 墨索里尼在希特勒的怂恿下宣布成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
9月25日 苏联解放斯摩棱斯克。
11月6日 苏联解放基辅。
12月26日 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第一次尝试刺杀希特勒,因会议临时取消而失败。
1944年1月11日 希特勒逼迫墨索里尼处死他的女婿、意大利前外相齐亚诺。
2月 隆美尔同意参加推翻希特勒的政变。
6月6日 盟军进攻诺曼底。
6月10日 党卫军帝国师屠杀法国奥拉杜尔村。苏联在东线开启夏季攻势。
7月4日 苏联军队越过1939年波兰东部边境,进攻东普鲁士。
7月20日 施陶芬贝格在狼穴安置定时炸弹,但希特勒逃过一劫。密谋行动彻底失败。前陆军参谋总长贝克以下的大批参与行动的高级军官被杀。
7月30日 盟军突破整条西线。
8月底 苏联占领罗马尼亚。
8月25日 盟军解放巴黎。
8月26日 保加利亚退出战争,德军从该国撤退。
9月 芬兰退出战争,并向拒绝撤离的德军开火。
9月1日 蒙哥马利晋升元帅,率军进入比利时。
9月3日 盟军解放布鲁塞尔。
9月4日 盟军解放安特卫普。
10月14日 隆美尔被迫自杀。
10月24日 亚琛向盟军投降。
12月15日 德军开启阿登森林战役,希特勒投入最后的后备力量。
1945年1月16日 德军退回最初战线,阿登森林战役宣告失败。
1月17日 苏联解放华沙。
1月27日 朱可夫的军队渡过奥得河,进逼柏林。
2月8日 盟军进逼莱茵河。
3月19日 希特勒下达焦土命令,要毁掉德国所有军事、工业、交通运输设备。
3月23日 盟军强渡下莱茵河,向德国北部平原和鲁尔区推进。
3月25日 英美军队完全控制莱茵河西岸。
4月13日 维也纳失守。希特勒得知美国总统罗斯福去世。
4月15日 希特勒的情妇爱娃·布劳恩来到柏林。
4月16日 盟军进抵纽伦堡。苏军从奥得河出击。
4月21日 苏军到达柏林郊区。
4月23日 戈林在慕尼黑要求接管权力。希姆莱则单独通过瑞典与西方媾和。希特勒宣布戈林叛国,命令党卫军将他逮捕。
4月25日 美军与苏军在易北河会师。
4月26日 希特勒任命冯·格莱姆为空军总司令。苏军开始炮轰总理府。墨索里尼被意大利游击队捕获。
4月28日 墨索里尼被处决。
4月29日 希特勒与爱娃·布劳恩结婚并立下遗嘱,任命邓尼茨为继承人。戈培尔写下遗言。
4月30日 希特勒与妻子自杀。
5月1日 戈培尔携妻儿自杀。
5月4日 德军最高统帅部命令德军向蒙哥马利投降。
5月6日 邓尼茨解除希姆莱的职务,向盟军示好。
5月7日 德国代表在无条件投降文件上签字。
5月8日 德意志第三帝国灭亡。
5月21日 希姆莱被捕。
5月23日 盟军解散邓尼茨残余政府,全体成员被捕。希姆莱自杀。
11月20日 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开启审判程序。
1946年10月16日 里宾特洛甫、凯特尔、罗森贝格等被执行死刑。戈林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