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本质是能够从我们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而不是看成是我们试图达到完美的失败经历。在我的研究中,反思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在外表、父母身份、养育子女、工作和家庭等领域,有着高水平自卑复原力的人们都在热烈地谈论这样的信条:成长和改变永远都不算太晚。他们拒绝用曾经的失败来定义自己并将“不完美”看作是成长的必要部分,而不是一种障碍。此外,这些人同样还强调了会把“反思”作为成长和改变的有力策略。
相比之下,在同样的领域中,那些仍在与自卑做斗争的人们都认为过去所犯的错误和意图达到完美的失败经历会持续地、永久地改变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力量。与表现出很高的自卑复原力的人一样,他们同样也会受到外界力量的影响。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自卑的人受到的外界力量主要来自处于他们自卑网里的成员,而不是关系网中的成员。当谈到无法从追求完美转变为追求成长的痛苦经历时,至少有80%的人都将问题归因于他们曾从父母或家人那里学到的东西。
所以,反思作为自卑复原力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第一个原因是它关系到我们把过去的错误和失败转化成改变和成长的能力。第二个原因是它对我们努力利用关系网来培养同理心具有很大影响——我们不仅需要反思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我们还需要同样在生活中愿意反思自己行为的人。
在这项研究得出的所有见解中,对我来说最为有力的一个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管是十八岁还是六十八岁的父母,反思自己并继续努力改善他们与孩子的关系的意愿总是会对孩子们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一点在所有领域中都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那些热衷于追求“完美”的领域。在来自四面八方的所有声音中,无论是大声地施加期望还是低声地做出肯定,来自父母的声音一直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
当父母给孩子灌输一种完美的期望时,孩子们就很难把目标转化为成长和进步。当父母们使用羞辱来作为强迫孩子实现期望的手段时,尤其如此。如果父母通过鼓励孩子去努力追求成长而不再是追求完美,那么这样的孩子将从父母那里得到强大的联结和同理心。
我很难用文字描述出当参与者们听到他们的父母说“对不起”或“我理解你的感受”时的心情。当父母承认他们给孩子所带来的痛苦时——真正的同理心在不辩解或掩饰时显现——神奇地治愈效果也会发生。
相反地,那些在成年以后仍继续受到来自父母施加的完美期望的人们,要么继续在自卑中挣扎,要么就不得不在父母不断地期望下艰难地培养自卑复原力。
回忆前一章中所举的例子,一位妈妈告诉女儿:“我的天!你还是那么胖。”如果妈妈在听了女儿解释这样的言语会让她多么自卑后,回答说:“我并不想羞辱或是伤害你。我为我的所作所为感到很抱歉。我只希望我们的关系能亲密一些。我爱你。”
这种回应可能不会自动修复她们之间的关系,但这是个修复关系的有力开端。是的,我确信在某个时刻,这位妈妈会想要辩解或掩饰自己的动机说:“我只是担心你的健康。”但对于真正的反思,重要的是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我们给孩子带来的痛苦以及我们期待重建关系的意愿。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就亲自证实过父母愿意反思所带来的力量。在我做父母之前,我想把我父母曾做“错”的事情都做到完美。现在我已经身为人母了,我只希望我能像我的父母一样愿意反思自己。我最近和爸爸聊起了养育子女的事,他告诉我:“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你不可能做到完美,衡量你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看你的孩子将来养育子女的能力是否超越了你,并且你愿意在他们提升能力的过程中支持他们。”
这句话我思考了很久。观察到父母是否会重新审视他们的选择是很有力量的。当你想到你的孩子将来也会问你同样的问题时,这种力量会更加的强大。
反思的一个最大的障碍与同理心相关。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完美而不是成长,那么我们不太可能愿意反思,因为反思需要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同理心——即用理解和悲悯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行为的一种能力。为了理解在这种背景下所经历的事情,并对发生的事情不加任何评判。我把这种运用同理心来反思我们自己行为的能力称为“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