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场景化赋能

2.让场景与教学点相融合

2.让场景与教学点相融合

从课程内容组织的层面来讲,我们需要解决一个核心的问题,那就是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跟学员的工作究竟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培训时,如何将场景和教学点融合是本节着重探讨的问题。

2.1 串联事件场景,形成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与工作场景结合是情境式课程设计成功的关键。情境教学中的教学场景一般是指知识的某个实际应用场景,而不单单是讲师讲解的这个知识点。教学知识点的内容一般分为知识类、态度类和技能类,将所学内容与学员的生活、工作关联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知识类的知识点较偏理论,与工作的关联难度较大,不像技能类知识有那么显性的关系。

在培训中,围绕工作任务、以工作场景为主的学习方式成为主流,学员在面对工作场景时所遇到的问题需要通过即时学习得到解决,即学即用。那么,什么方法可以让课程开发工作更加高效,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呢?

SAM是一种新的课程开发模型,它融合了当代课程设计和开发流程,可以减少教学设计和开发的复杂性,转向侧重更积极和更高效的学习经验。SAM模型的开发有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迭代设计和迭代开发,如表4-2所示。

表4-2 SAM模型课程开发三个阶段

由此可见,SAM理论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两点:

(1)将评估放在了课程实施之前,实现了课程开发的持续改进,从流程上给予了很好的控制;

(2)团队开发,强调发挥团队的优势。SAM团队由主办方、学员、内容专家、授课老师和项目组五类成员组成,成员之间是高度互补的,尤其引入主办方和学员,充分吸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得课程能够较好地满足组织、岗位和个人的需求。

这两点为有效解决目前课程存在的“缺乏一个多方参与、能发挥协同优势的团队”以及“流程设计上缺少课程实施前的评估环节”这两个问题提供了借鉴。

下面根据SAM模型,以企业总监身份转换为例,通过串联不同的场景,形成课程体系。如图4-2所示。

图4-2 不同事件场景重塑课程体系

总监在企业中的角色转换,涉及了四个场景,将课程内容、教学要点与这些工作场景结合,这是情景式课程设计成功的关键。同时,将这四个场景串联起来,可通过不同场景的不同事件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课程体系。

2.2 结合场景,输出教学要点

当业务问题能直接找到通用匹配的教学内容时,说明工作场景中暴露的问题是有共性的问题,可以借鉴一些“先进的经验”,成为有规律的“原理性的内容”。我们曾经主导了湖南某地产公司的项目,并根据相关场景输出了相关的教学要点。

湖南某地产公司设计主管负责某项目精装设计管理,在设计图纸的过程中,细心的她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依据地方规范要求,该项目土建结构为同层排水设置沉箱做卫生间整体降板,总部精装标准卫生间完成面净高为2 400mm,降板与净高2 400mm冲突。 发现这一问题后,设计主管牵头仔细叠图核对项目建筑结构、精装天花、机电点位图纸,对该项目户型卫生间天花灯具及暖风机定位进行修改,将卫生间降板改成局部降板方案,并联合设计部、工程部等部门一起确定卫生间局部降板方案。这一修改不仅满足了地方规范需求,避免了后期施工问题,而且保证了公司精装产品的品质,赢得了市场效益。 此外,在项目产品的售后服务上,曾经有位客户之前因卫生间渗水进行了维修,该地产公司的工作人员维修好以后做了闭水试验。当天,由于客户急于装修,水电要施工,想找工人把卫生间水清理掉。然而,因为已经下班找不到工人,该客户只好找到了客户关系部维修中心工程师高工,想通过他找两名收费的工人。 高工看到客户非常急,又因为当时工人确实不好找,立刻决定忙完手上事情自己去修。他带上正在参加“优才计划”的轮岗学员蔡泽阳赶到客户家里,帮客户把卫生间的水一桶一桶倒掉,保证了客户的装修进度。 不仅如此,客户关系部总监还要求员工在交房前要主动与客户沟通,要时刻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做到售前售后全心为客户服务。

该房地产企业,从对工程、设计的细节把控,对品质的严要求,到售前售后的细心服务,都为该公司的员工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根据相关场景总结对应的教学要点。

(1)细节决定成败

该地产公司一直追求“匠心品质”,匠心体现在细节上,从户型设计到品质施工,从选材用料到工艺工法,每个环节都要做到零失误,每个细节都要追求极致,用超越市场标准的产品让客户感受到公司对品质的用心和对客户的服务。教学要点一如表4-3所示。

表4-3 教学要点一

(2)沟通增进感情

开发商和客户是紧密相连的,从最初的买房意向到最后的交房,甚至是交房后的一系列事情,该公司坚持无论何时都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坚信,沟通有利于增进两者之间的感情。教学要点二如表4-4所示。

表4-4 教学要点二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