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场景化赋能

2.以事件为中心,收集场景资源

2.以事件为中心,收集场景资源

面对关键赋能点,要以事件为中心,以岗位角色为抓手收集场景资源,然后将整个事件有效还原,通过获取真实有效的素材,帮助我们进行场景化重构。案例教学中的素材收集是一个关键步骤,从哪里收集素材、如何收集素材是本节主要阐述的内容。

2.1 明确素材来源

素材获取是输出案例、进行场景化学习的前提,一般可以通过文件资料、网站、员工访谈等多种渠道进行收集素材,但不管从哪个渠道获取到的素材,我们都要进行素材分析,判断素材的典型性。

素材的来源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已有的素材,可以通过书籍、网络和原有文件获得;二是需要到企业实地访谈、采编,通过搜集、整理、提炼加工获取的真实素材。

要将企业真实的典型事件开发为教学案例,我们只能在企业内部寻找,通过访问员工、自己长期积累等方式来获取。表2-2所示,是企业真实素材的四大来源。

表2-2 企业素材四大来源

标杆人物是企业工作能力突出、优秀的员工代表,是他人学习的榜样,在处理工作中的典型问题时一般有其独到之处。所以,通过对标杆人物进行访谈,可以收集到很多典型的案例和事件,并将其开发为典型的教学案例。 业务或管理的痛点、难点、挑战是典型案例的素材主要来源,其用于场景化教学的效果肯定是比其他案例教学效果更突出的。 企业或部门大事记:由于不是所有的大事记和奋斗历程都可以用于场景化学习中,有的只是事例并不能作为案例,所以要有选择性地挑选以事件为中心的大事记作为企业真实素材的来源。 工作中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如一些成绩、经验、教训等:这需要我们养成一个长期积累的好习惯,然后进行日常记录,使其成为案例教学素材的来源。

明确素材来源后,要判断素材的典型性,如表2-3所示。

表2-3 判断企业素材典型性的根据

一般来说,典型案例应具备五方面的要素,即明确的教学目标,典型、普适的业务难题,难以抉择的冲突场景,以学员为中心的强制决策和简洁必要的背景信息,如图2-4所示。

基于业务场景的素材收集对场景化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要求企业培训者在收集素材过程中多学习、多坚持,而不是随意引用书籍上、网络上的内容。

图2-4 典型案例具备的五方面要素

2.2 以岗位角色为抓手

在场景还原过程中,除了重点把握素材的来源之外,还要尽快确定案例教学的对象,明确案例开发任务,以岗位角色为抓手,确定调研要点,为开展访谈工作奠定基础。

在与访谈对象沟通过程中,要找到每个岗位共同的特征、事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素材收集以及案例教学设计,如表2-4所示。

表2-4 以岗位角色为抓手的主要内容

续前表

以岗位角色为抓手收集的素材,一部分可以作为场景资源,用于场景化学习;另一部分非场景资源,比如红线底线、注意事项等素材可作为案例教学的辅助资料,直接用于员工的阅读和学习。

素材的收集,除了上文提到的以岗位角色的责任、任务、关键动作等为抓手外,岗位角色的访谈还应有一个简单、易于操作的方法。要明确的是,为保证对案例内容的客观描述,该环节应始终遵循“全面性”“真实性”原则,不能添枝加叶,不能随意删减,更不能“曲意逢迎”——让事实去迎合预先设定的结论。

深入企业开展访谈调研是实现案例信息收集、获取真实管理情境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收集企业文件资料、搜索相关新闻报道也是获取客观信息的重要手段,但单凭文字材料添加主观臆想来“编造案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资料收集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随着案例框架内容的具体化,案例资料还需要经历一个不断补充完善的过程,如表2-5所示。

表2-5 案例资料的获取过程

续前表

根据以上获取案例资料的完整过程,我们针对一个关键性岗位,设计有针对性、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调研收集我们所需的素材。调研问卷的设计,可参考某电力公司业务人员岗位场景梳理表,如表2-6所示。

表2-6 某电力公司业务人员岗位场景梳理表

2.3 调研访谈关键岗位人员

根据表2-5、2-6的内容,我们在此强调一下,访谈是讲究技巧的,访谈过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能否有效地收集资料。因此,我们在访谈过程中应注意六类引导性问题,具体如图2-5所示。

图2-5 访谈中六类引导性问题

(1)事实问题。通常以“谁”“什么”“何时”“何地”等提问开头,引出客观性回答,来收集有关案例事件的相关数据、信息等。

(2)感受问题。例如“你认为……”等,以引出主观感受性的回答,帮助访谈者深入了解案例当事人的想法、情感、价值观等。

(3)细节问题。针对案例当事人对事实、感受问题的回答,根据需要追问,帮助访谈者更深入地了解案例事件,以及案例当事人在事件中的角色。

(4)“两极”问题。例如“最多……”“最少……”等,帮助访谈者了解案例事件中的潜在机会,探寻案例当事人的需求边界。

(5)换位问题。如“据××报道……,你怎么看”等第三方视角问题,帮助访谈者以间接的方式挖掘案例事件,并借助这类问题表达敏感信息。

(6)假设问题。例如“如果……,你会……”等,帮助案例当事人消除主观或客观的障碍、限制,以便访谈者探究、分析当事人的真正意图。

除此之外,在访谈中,我们还需注意与访谈对象的沟通顺畅度问题,要注意提问、尊重被访谈者、不轻易打断对方话题、访谈者言行、完整把握原意、不轻易发表自己观点、把控访谈时间七大事项。具体如表2-7所示。

表2-7 访谈中的七大注意事项

在了解访谈过程中的六类引导性问题和七大注意事项具体内容后,我们在实际访谈中,要有效地进行运用,以达到最佳访谈效果。我们在为某房地产公司提供专业服务时,就有不少经典案例,其中包括对该地产公司售后经理的访谈,我们通过一定的访谈技巧,抓住关键点进行问答,获取了诸多有价值的内容。其中,针对“回款压力”的部分访谈内容如下:

问:您负责按揭这一块,其中还要对接财务收款、置业顾问和销售口,这之间的关系您是如何去协调的,或者是如何让几方面都达成统一的? 售后经理答:我们长沙公司是7月份,把应收款、回款按揭这一块从营销划到财务,最开始搭建回款团队的时候是我来做的,我第一个关键控制点,就是抓银行准入。在银行准入这块,我肯定是偏重一个有额度的、大的银行来准入,对准这个方向绝对没有错。 方向对了,再就是客户经理。我们合作的这个大的银行,选择上没有错,同时合作的支行也要选择对。支行这边主要就是看客户经理和整个个贷中心,就是他们各支行的个贷这一块,对他们自己今年的各大考核维度有多重。他们是不是重视他们支行的个贷权重比例,这是要考虑的第二点。 第三点是个贷人员是否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他们的资料情况,其实不在我们考虑范围内,就是不在我准入的考核范围内。这三点基本上没问题的话,就会准入这个银行来合作。 问:那刚才您说到的把这个应收款从营销口转到财务,这里面的背景逻辑是怎样的? 售后经理答:背景逻辑是我们总部当时出了一个文件,要求全部按揭专员划分到财务,按揭这块的业务主责到财务,那我们营销这块就跟他们切分了。切分之后,营销就负责协助客户,告知客户准备按揭资料,之后收集按揭资料,安排客户面签给到按揭员,面签之后,补齐按揭资料给按揭员。 问:那相比之前在营销口的时候,按揭专员的工作方式有没有变化? 售后经理答:有变化。之前在营销,在签约这一环节,我主抓签约和回款,我有一个签约区域,设置了基础条件,我卡住条件,所有的按揭付款的客户,必须按揭资料全齐,只要齐了我就跟你签约。签约之后,你再同银行面签,这样你的资料至少是齐了,这将降低按揭专员后期补充资料的困难。但是切分了之后,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签约专员不会给按揭专员把关。 问:就是营销口的置业顾问那边不把关,然后留给财务口了。 售后经理答:对,就是无论你齐与不齐,都去面签了,好多资料都是面签之后后期再补,这就会导致很多人没有时间去补充资料的情况。

从上述访谈案例,可以了解到正是通过对关键岗位人员的调研访谈,我们才能从关键问题出发,层层推进,经过筛选和整理收集和获取资料。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