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除表面的光彩和诱惑
在此要特别提醒:贫穷并不等于悲惨生活。
事实上,悲惨还包括了基本需求的被剥夺:因缺乏粮食、衣服、住宅而挨饿、受冻。
我在埃及认识的穷人,虽然食物粗糙但够填饱肚子,衣服简单但够保暖,还有一个庇护全家的简陋小屋。
他们快乐地生活在其中,因为他们所属的群体才是他们富足的泉源。
他们拥有安全感,因为他们是一个朝气蓬勃、不会分崩离析的团体的一分子。
大家能够齐聚一堂,生死与共,这是何等美妙啊!
在同质性强、非常团结的群体里——第三世界大抵如此——人与人之间有着深切而热络的关系,这为生命添加了活力和色彩。
与赤裸、真实的人性相遇,灵魂将得以无限深化。
人不再停留在一种共同思想的表象、在媒体塑造的单一思想中,而能大量汲取一代代传递下来并不断丰富的智慧。
历代相传的智慧,并非任何理论教育,而是一种生命传统的结晶。
它教导人莫让生命变得苦涩和贫乏,要品尝每一时刻的滋味,并与邻人分享。
为何需要一再地囤积、聚拢呢?
穷人踩着轻盈的步伐,不为明天忧愁。
这不一定总是一项美德,但对穷人而言,明天并不存在。
他们充分领略此刻当下的种种,以开放的心来迎接一天当中简单、悄然的生命片刻——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趣味横生的手势、一阵开怀大笑……因为一连串鸡毛蒜皮的小事,时间的重量变得轻盈起来。
在贫民窟,人因事物的光裸、相逢的欢乐而有了价值。
在这儿,时光不在空虚中悄然流逝,反而承载了人类文明的重量。
每个人都是实实在在的自己,与他人互相信任,因为当一切外在都剥光除去时,剩下的就只是“人”而已。
我在贫民窟学到了享受人际关系的滋味.
我了解到:人际关系乃清凉心灵的活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