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灵修书籍 > 贫穷的富裕

贫穷的富裕(9)

在所谓的“已开发国家”中,拥有这种存在模式并非易事。 事实上,在已开发国家,“存在”不再是“浸没”在众人之中,而是“浮出”于众人之外,是尽可能地发展个人特质——人人都想在家庭里凸显自我,甚至脱离家庭;到了社会和职业的环境,则演变为相互竞争。 人人都梦想能够自由自在、不受任何阻碍地充分发展自我。 人必须尽可能地累积知识,学习以反对他人来肯定自我,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人价值。 人,与其说是社会的一分子,倒不如说是迷失在人群当中的个人,时时刻刻避免任何非计划中的相遇。
总的来说,我认为第三世界人民的生活,体现了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定义:人是政治动物(zoôn politikon)的两大常数。 zoôn指的是动物,会吃、喝、睡和繁衍后代;但除此之外,人也是,而且基本上是政治的(politikon),按希腊人的定义是公民,是城邦(polis)、社会生活,它能够产生人之所以独特的关系。
像开罗贫民窟穷人一般赤裸、剥除表面光彩和诱惑的人,倾向于增加和同类之间的关系。 他持续不断地从这个泉源中汲取丰富喜乐,因属于活力充沛的全体一员而绽放的喜乐。 他处于人性喷泉的汇流处。 在贫民窟,这种喜乐的最佳写照是:小木屋的门总是敞开,妇女多半在小巷子里,一边煮食物,一边和邻居聊天;至于男人,他们总是争论不休。 的确,他们每天吃的都是同样的食物:蚕豆和沙拉青菜,但是在一种同乐欢畅的气氛中一起吃的,还不时说着一些可上溯到远古时代的逸闻趣事,并总能引发哄堂大笑。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