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也有一次和马约尔类似的经验。
在苏丹闹大饥荒时,喀土穆一家协会向我申请救援,当时我们委员会成员只有法国人和意大利人。
我们为了替四万名儿童盖学校所需的资源,四处奔波。
我于是要求特别聘用一位苏丹人来帮忙——卡迈尔带给我们一种适应地方文化的崭新能力,他建议我们仿照非洲传统建筑方式,改以芦苇为建材,结果,一切运作出乎想象地顺利。
此外,许多政府对完全由外国人主导的行动也愈来愈迟疑不决。
我们不能够再以从前的姿态到其他国家去;我们不再是殖民者,我们是来服务,而不是来领导的。
我们也在喀土穆成立了一家完全以苏丹人为成员的协会,这家协会只不过受到“橘色计划”【注:“橘色计划”由Jean Sage成立于法国南部,是“以马内利修女之友协会”的主要捐款赞助者之一,尤其支持该协会在苏丹的所有活动。
】以及巴黎和日内瓦“以马内利修女之友协会”的支持而已。
“天主教对抗饥饿和促进发展委员会”乃积极对抗救济主义的尖兵,他们非常清楚:如果一味以施舍来回应人民需求,只会将他们贬低到叫花子的地位。
该协会试图帮助陷于困境者再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中国一句名谚最能说明他们行动的精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送人一条鱼,只能让他一天不挨饿,但教他如何钓鱼,将使他一辈子不挨饿。
我不免骄傲地指出,我和法国、比利时和瑞士的朋友们共同参与创办的协会,正是遵循这个原则。
在此,我将以巴黎“以马内利修女之友协会”的组织章程为例,说明我们的工作方式。
组织章程清楚阐明了协会所有决策和行动必须遵照的三项基本准则,这三项准则乃是协会综合成立20多年以来的经验,是从失败和成功之中萃取的结晶。
关于每一项准则,我也将举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例子来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