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身处地感受他人
我们面对的一项永不改变的挑战是要懂得“设身处地”。
我的意思是,我们要站在陷于困境者的角度,试图了解他的感受和想法。
这还不仅仅只是知道他的处境而已,而是进一步了解他那不显于外、深藏内心的苦楚。
如果我们能够和他一块儿走几步路、倾听他的想法,那么就容易一起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在对资料进行任何研究、提出住何计划之前,一个希望做到符合人道精神的行动,必须以关系和陪伴为起始。
我是因为花了5年时间在贫民窟生活、聆听和分享——但未采取任何行动——才得以发现一种新的人际关系。
我之前从未怀疑过这个事实:我们直觉的第一反应,多半是在利用他人——即便出发点是为对方福祉着想。
我们以扑向世界、人和事物的方式,来获得对事情的掌控,这种近乎动物性的直觉反应在我们内心根深蒂固。
我们面对的是一种两难的困境:我对世界、人、事的思考和理解,是否只为了他们所能带给我的东西?
抑或,我也能够从世界、人、事的真正本质以及我可以带给他们东西的角度来思考和理解他们?
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每日的良心省察。
在人道行动上,正由于我们认为是在做好事、具有良善意图,更容易毫无限度地任凭我们的强势直觉和意愿愈演愈烈。
行动会让你上瘾,让你冲昏了头,我们自以为是“超人”。
然而,在他人尊重中获得自重,这是人性的一项基本需求。
对于这项课题,人道救援工作并未界定出太多准则,因此充满危险——你成了半个神,你自说自听,你变得惹人厌。
对自我满意、拥有个人小小的虚荣,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总是不可避免的。
严重的是,把“我”当成世界的中心,成了多数人道志愿者的主要行事倾向;就像卫星绕着行星运行一样,凡事都围着“我”旋转:世界、事、他人,甚至自己。
我必须说实话,我的内必也经常感受到这种争战——试图摆脱自我的吸引,而以他人的吸引为优先——的冲击力和必要性。
然而,我们也必须坦诚,我们不能只是一再地施舍和给予;如此一来,我们容易落人天使主义(angélisme)的梦幻之中。
因此,我们应该用一种幽默的态度来接受自我,充满睿智地为自己把脉,接受自己的过失和谬误,同时不断摆脱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