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灵修书籍 > 贫穷的富裕

贫穷的丑闻(13)

了解问题的根源
我对不同类型的贫穷所进行的区分,把我带到另一个问题上:贫穷从何而来? 若要促成全球性的公正与平衡,将遭遇到哪些障碍?
事实上,自从面对必须挥汗如雨地工作(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才能仅求糊口的第三世界人民之后,我在愤慨反抗之余也不断自问:到底这个令人难以置信、全球性的不公平问题,根源在哪儿? 这是一个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问题! 我不断地观察、质疑、阅读、冥想,但我知道我只找到其中一小部分的答案。
国际机构
在不断提高生产力的狂热竞赛中,生产一方面受到无情的竞争规则控制,另一方面也要求具备尖端技术以及大量机械自动化的条件。 在此情况下,第三世界的可怜人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不具任何经济价值的两足动物。 事实上,他们经常被视为徒有两只手臂但缺乏执行精密任务大脑的人。 如果说东欧国家目前吸引了许多投资者的兴趣的话,那么相对的,没有人愿意瞧非洲人一眼! 他们不过是一群没多大意思的人罢了。 在生产需求的考量上,人们就只贪图他们的土地、石油以及原料。 我们只要想想亚马逊河流域的印第安人,就会一目了然。 他们被视为史前时代的野蛮人,可以毫无忌惮地加以杀戮,只因为他们妨碍了西方对他们栖身之处进行“提高附加价值”的加工改造。
不幸的是,对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来说,跨国公司和大型工业与其说是提供了动力,倒不如说是造成了阻碍。 这些大企业让第三世界淹没在专为富人设计的奢侈品以及各式各样新颖诱人的货品之中。 本土的小型公司怎么有能力与可口可乐一般规模的大企业匹敌较劲呢? 这些跨国公司的行销威力吸引了老早就被各式各样美国货或外国货所迷惑的大众,创造了新式消费需求,并扼杀了规模不大的本土产业。 基于同样理由,就连富裕国家的小型商店也不敌大卖场的威力而纷纷关门大吉,更何况第三世界的企业! 事实上,跨国公司更进一步地强化了贫穷的现象以及本土经济的依赖性。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