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个人传记 > 我的不可能人生

《我的不可能人生》音频 第31--36章

31、 信心

无知会要求了解; 小信会要求证据。

撒迦利亚是施洗约翰的父亲,天使向他显现,对他说他和妻子伊利莎白将要生一个儿子,即使他们

已经过了生育的年纪。撒迦利亚不明白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他给天使的回答有点使人惊讶:「我凭着什么可知道这事呢?」要求证据是愚昧的行为。结果撒迦利亚暂时变成哑巴,直到约翰出生的日子。或许神用这种方法让他不至于亲手毁掉这个神迹。因着言语不谨慎所带来的伤害可能比我们任何人所知道的更大。如圣经所说:「生死在舌头的权下」(箴言十八章 21节)。

同一位天使也向蒙拣选的马利亚显现,对她说话告诉她即将生下婴儿基督。马利亚也不明白这样的事怎能发生,因她是童女。但她没有要求证据,只是求主让她明白。主的使者温柔地响应她,指示她摆在她眼前的人生道路。

面对生命中一些最大的挑战,我们都不会明白。信靠可信靠的那位,就使这些情况不仅变得可以忍受,且成为个人信心成长的一个平台。虽然圣经教导我们要追求智慧和悟性,但信徒生活最重要的焦点乃是信靠。这是我们生命最重要的成分。没有信靠,我们与神的关系就不存在。

有些文化高举怀疑主义的旗帜,他们最大的恐惧是被欺骗或误导。害怕错误的恐惧使他们永远找不到真正的正确。这样的谎言骗倒了所有心存恐惧的人,却无法藉由大胆的信心来塑造历史,使神得荣耀。怀疑主义伪装成智慧,为那些没有经验的人所赞赏。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他们质疑他人继续前进的权利。有些教会的文化非常看重此种追求神的方式,虽然听起来令人心惊。这种以自作主张的方式来面对超自然,基本上是否定了神参与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事务中。而任何一个认为神确实是参与我们日常生活每一件事物的人,立刻被贴上妄想症的标签。这群人要求的是证据。

承认个人的需要并祈求智慧,是一个真美德,发自内心的谦卑,这是我们在全能神面前必须要有的态度。在祈求悟性之前,通常会先有这种信靠的心态。这种如孩童般的信靠使圣经中的神可以成为我们每日生活的神。

大多数人的祷告方式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但有时候那些祷吿都只是向神提出要求,告诉神祂当如何证明自己,好让我们可以确定。如果提不出这样的证据,我们就不顺服。我们不能挟持神,要祂按照我们的要求行动,无论我们所认为的圣经应许有多强烈。跟随耶稣不是与事业伙伴订定合同,而是与神建立关系。凡寻求祂的,祂会向他们显明自己。寻求神就是寻求神的心意,因为我们不可能希望我们的生命有一位主,但却不希望接受祂的治理。这是一个顺服神的儿女心肠。我们渴望明白奥秘,但同时也拥抱顺服神的特权,无论我们的理解有多微小。  

祷告

天父,赦免我在还未顺服之前,老是不断要求祢证明祢自己。请帮助我清楚听见祢的心意,并赐给我大胆顺服的恩典,即使当我心里害怕时。我希望祢得着所有的荣耀,使我能活出这样的生活方式。

宣告

在任何的景况中,我都要持守盼望,因使人有盼望的神是我的父。我不再高举怀疑主义,也不再抱持小信是正常的观念。我是一个相信的基督徒,我的新性情是莫大的胆量和信心。  

32、 盼望

当保罗叫我们要按着信心的大小作先知讲道(发预言)时,就是让我们知道何以会有那么多负面的先知性话语被释放出来。

教会应有全世界最大的盼望、喜乐和爱。这样的人应最能享受人生——活在主的喜乐中。耶稣为我们成就一切所需的,使我们可以过这样的人生。这不是说我们都不会有问题或挑战,我们知道这种说法不正确。但在一切事上,我们在基督里是得胜的。当我们对生命失去盼望,就会以软弱的信心来看待明天。

前面我提到在这个世代中,教会在心思意念中发生奇怪的事:信徒容易被坏消息所激励。悲剧不断发生,危机四伏,让教会对我们身处末世深信不疑。而既然末世的终结是主耶稣的再临,因此悲剧成为教会受激励的来源。

我们经常忘记说「黑暗遮盖大地」的那位先知,他同时也说「祂的荣耀要现在你身上。万国要来就你的光;君王要来就你发现的光辉」 (以赛亚书六十章2〜3节)。这些话语带着莫大的盼望和应许,比那一章经文中所提到的黑暗更加重要。缺乏盼望经常蒙蔽我们的双眼,看不见圣经所说我们荣耀的未来。宣吿艰难光景的经文在宣吿伟大应许的经文之前黯然失色,如同黑暗在光明中黯淡无光一般。

当我们的心态集中在悲剧是末世的记号时,悲剧就变成我们的鼓励。当我们将这样的心态应用在面对生活的态度上,我们就会看见我们的先知性话语受到影响。我们的信心有可能放在错误的目标上,对先知性事奉发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在遇到情况时,我们会宣吿黑暗遮蔽的真理,可是却说不出可以改变那个情况的进一步启示。预言的确可以预知未来,但也可以栽种改变的种子,在那些看见神在地上心意的人心中创造盼望和信心。

保罗话中所藏的深意是我们的信心会影响我们的预言。出于信心的宣吿会影响整体事件的结果。

我们可能成为一群并非不知世间黑暗,却能解决黑暗问题的百姓吗?我们可能知道魔鬼的诡计,却能不为牠所动吗?我们可能被神的应许深深占据,以致无论周遭发生何事,都能宣吿耶稣借着祂的复活所给予我们的盼望吗?我相信我们可以。且我认为现在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留心听保罗的呼求,按着我们信心大小说预言的时候了。

愿我们所宣吿出来的是来自对耶稣一切供应的大信心。

祷告

天父,请帮助我不要不知道魔鬼的手段和诡计,但也请帮助我不要把那当作我的焦点。我要成为一个将应许带到每一个景况中的人。请帮助我更多将祢的答案和应许谨记在心,甚于任何发生在世界上的悲剧。借着祢的恩典,我定意不要成为一个只会广播邪恶的人,而是要为我的世代成为答案的一部分。帮助我成为一个将盼望传染给他人的人。

宣告

耶稣是一切盼望的原由。祂是我的盼望、我的未来和得胜者。一切关乎生命之事都是属于我的,因着祂在加略山所成就的一切。我拒绝受魔鬼影响。神的应许比任何个人或国际的冲突或挑战都要来得更强大。我是一个有盼望的人,我的盼望越来越加增,且我要这样宣告出来。  



33
、爱

神所寻找的不是敬拜,而是敬拜者。

神不是一个自我膨胀,需要得到他人肯定的那一位。祂不是试着要拉高自己在地球上的支持率,,因此命令我们要吿诉祂、祂有多好。神对自己的所是非常有安全感,祂不需要寻找敬拜,但祂要寻找敬拜者,这两者有所不同。

试想:神是爱。爱总是会选择最好的。祂对我们最美好的心意就是要我们成为敬拜者,因为我们敬拜什么,我们就成为那个样式。神对我们最美好的心意就是让我们成为像祂的样式。这就是爱,真爱。  真实的敬拜是一种转化的经验。在敬拜中,耶稣的跟随者遇见荣耀的那一位,神自己。当然,我们献上感谢和赞美是此种经验的一部分,揭开序幕。敬拜不是暖身,不是游戏正式开始前的练习。我们蒙召成为「神的祭司」献上感谢和赞美是这奇妙呼召的一部分。我们拥有以这些献祭来事奉祂的殊荣。但神回应我们的献祭。我们要记得,火——圣灵彰显出耶稣的同在——总是在坛上烧尽燔祭。诗篇二十二篇3节说神以我们的赞美为居所。这幅图昼越变越清晰:当我们服事主,我们就遇见祂。而与神相遇的惟一合理反应就是敬拜。

敬拜是一种转化经验的观念也可以应用在膜拜假神上,无论是自我抬举的形式或实际的膜拜偶像。诗篇一百一十五篇,诗人清楚说偶像有眼、却不能看,所以敬拜它的人也是一样,他们失去看见和分辨对错的能力。他们变成和他们膜拜的对象一样。

当我们遇见神荣耀的同在,我们就被改变,荣上加荣。圣经说「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祂,因为必得见祂的真体」(约翰一书三章 2节)。这节经文所指向的是一个未来的事件,但原则仍旧一样:看见祂,我们就改变。或许使徒保罗所说的就是这个。保罗说:「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哥林多后书三章18节)注意保罗说我们看见神,就变成和祂一样荣耀的形状,荣上加荣。我们变成和我们所敬拜的一样。这里的重点是,这样的荣耀对生命的改变更加深远,甚于任何其他身为信徒的我们可以支取的一切。

基督徒最大的殊荣就是遇见主的面,这是终极的呼召。而那些看见祂的人,在神所容许的程度上,得着恩典,变得越来越像祂。

祷告

天父,感谢祢让我有荣幸能爱祢,敬拜祢。感谢祢,耶稣使我得着这样的尊荣。帮助我敬重祢,甚于信仰生活所有的忙碌和活劲。我心渴望以我所有的所是来尊荣祢,更像祢荣耀的儿子耶稣基督。我析求这些事情,愿祢得着荣耀。

宣告

耶稣赐给我资格作为上帝的祭司。我被欢迎进入祂荣耀的同在,来服事祂,如同耶稣被欢迎进入祂的同在,因我在基督里。我宣告神预定我要像耶稣,而此敬拜的特权是祂计划的一部分。因此在我一生中,在我一切的所是和所做,神要在我生命中、也借着我被尊崇。



34、
信心

神对我们的信任,是以祂所托付给我们的事物来衡量。

我说这句话,很多人可能以为我指的是钱财、头衔或名声。我从不会把这些东西放进我的方程式里,因真财富无关钱财,头衔或名声。神的价值体系和我们非常不一样,祂是以永恒的眼光来看每一件事情。此外,那些事情永远无法适当地启示祂对我们之心肠的伟大,因为那些事物是有限的,而祂对我们的爱是无限的。

神对我们的信任是从祂赏赐给我们的恩赐中看出,就是天上的大宝藏——圣灵。圣灵是基督之灵。因着祂的同在,随之而来的是祂的名、权柄、荣耀、喜乐、目的和命定。这一连串的好处数算不尽。

圣灵在天上备受尊荣,耶稣警吿我们亵渎圣灵的要受到永恒的审判。虽然圣灵不为自己说话,但圣父和圣子却带着极大的爱、尊荣和颂赞来提及祂。而住在我们里面,停留在我们身上的,就是这三位一体中的第三位。神对我们有多少信心?祂对祂在我们里面所成就的有多少信心?祂对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以致愿意赐给我们天上的宝藏,圣灵。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我们永存敬畏的心。

基督徒与圣灵的关系攸关其生活各层面之成功与否。有些人大错特错的以没有位格的「它」来称呼圣灵。可悲的是,对很多人而言,圣灵不是一个人可以认识或发生互动的一个位格。这个错误的代价极高,就像是站在装满食物的冰箱旁,却被饿死一样。生命中每一件事情的答案其实都与渴望和愿意倾听圣灵,得着祂加添的能力有关。无论是个人的生命或事奉,都与神这个内住同在的影响紧密相连。

因此,任何将重心放在我们的力量、信心、愿意顺服的心、降服、动机的作为,都是大错特错。这些事情的确非常、非常重要,无庸置疑。但当我自己是焦点所在,我就是完全倚靠自己的力量。我最重要,我的观点最重要,我对神已为我成就的事情之有限的看法最重要。这样的生活变得无聊至极,平庸无趣。但当神是焦点所在,我就有力量去做一切祂吩咐我去做的事情。

我想挑战你来思想神有多信任你,以及祂在你里面所做的工。将你的信心放在神的信心所在之处。我要挑战你开始去发掘神对祂为你所成就的一切到底有多少信心。答案是:非常有信心,以至于祂托付了可敬、可畏,敏感脆弱(是那种好的脆弱)的那一位给我们,住在每一位耶稣基督的跟随者里面。将焦点从你自己身上转移到主身上,从你的信心转变为祂的信心,从你的理解转变为祂的理解,从你的把握转变为祂的把握,然后你就会有无限的勇气去跟随神所预定的计划,使你得以成就一切关乎神国的事。

祷告

天父,祢在各样的事上使我惊奇。我需要看见祢做事的方法,若没有祢的帮助,这样的事根本不可能成就。我要看见祢为我的缘故所做之奇妙作为的本质。我渴望看见祢何以对我如此有信心,甚至愿意将圣灵赐给我。感谢祢祢已亲自回答了这些问题,让此答案成为神的荣耀!

宣告

我相信基督在十架上完全的作为——是为我而做。我相信父神的眼光可以成为我的眼光。因此我宣告耶稣的宝血使我有资格得着圣灵。我有足够的资格。我宣告圣灵使我够资格去行耶稣所行的每一件善工。我有足够的资格。我的信心是在神已为我成就的一切。我不会拥抱恐惧、甚于拥抱信心,或将我的焦点从祂身上转到我自己身上,使神脸上无光。我的信心是活泼、实际的,在今天也要彰显出来,使神得荣耀。  


35、
盼望

有时我们的突破,始于拒绝只看见问题的大小。

每次我到一个城市,经常会听到每星期固定到教会聚会的人数稀少,会方圆二十五英里内有多少的女巫集会,或那地方从未经历过复兴等等,诸如此类的消息。我也经常听到很多当地的牧者离开全职事奉,转而投入保险业或其他事业的故事。我更是经常听到需要得医治的人对我说他们已经被祷吿过几百次了,可是病况却没有任何改善,或他们的病存活率低于百分之一,或他们得到罕见疾病。

这些情况让我神经紧绷,因为我希望每个人都说实话,不要假装好像已经有好事发生的样子。但不变的事实是:很多人只看到自己的问题。他们已习惯在生活中响应魔鬼所做的。

我的意思不是说他们会去崇拜魔鬼或崇拜自己生命中的问题。但他们看到的只是问题,问题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思想的印记——远超过或高于神的一切应许,或神完全良善之性情的启示。这就好像他们说出自我实现的预言,以致他们越来越难看见突破;而同样的问题发生在一个不会只去看黑暗面的人身上,却很容易就解决了。诚实面对问题的方式并没有错,但如果我清楚见过祂或祂的应许,我就绝不会只看到问题有多大。

我相信有些人根本不想得医治。哦,他们希望脱离疼痛、疾病或医师的账单,但花费太多精神在注意问题上,事实上只是让问题变得更大。将注意力放错地方可以加剧问题的严重性,让问题有理由继续留下来。有些人最大的需要是得到别人的关注和同情,比任何其他的需要更大。这当然是一种错误的扭曲,可是此种态度却屡见不鲜。当你觉得他们快要破除这种思想时,他们又开始试图说服你问题有多严重,或那方面要经历突破有多困难。奇怪的是,当问题看似巨大时,不要得到突破的感觉似乎比较良好。这种奇怪的方法其实是小信的证据。

记得俗话说「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吗?因为这个问题让我得到他人的关注,让我觉得有安全感,也就是一鸟在手。医治或得释放的神迹很难盼望,因为有可能会失望,这就是俗谚中的两鸟在林。未经过更新的心思意念看重的是他人同情所给予我的安全感甚于神迹发生的可能性。因为面对他人的同情,至少我知道我可以期待什么。

因为不愿面对失望,让这种绝望和扭曲的基督教有了立足之地。

祷告

天父,我非常需要看见祢真实的所是。我已浪费太多时间只看到我的间题有多大,而不是被在祢话语的应许中所看见祢的伟大所征服。请加增我生命中的恩典,让我清楚地瞻仰祢。祢是我一切所想、一切所要。我要以每一次心灵的眼眸来讨祢喜悦。请容许我有荣幸向那些祢已赏赐给我、要我以祢的爱来触摸的人,彰显祢的伟大。我这样析求,使祢得着荣耀和尊贵。

宣告

借着赐给我的恩典,我宣告在我的人生中,我不再以响应魔鬼所为的方式而活,相反地,我要响应神的作为。神的应许伟大。祂已将我生命中所会遇见的每一件事情彻头彻尾考虑过,且已供应每一个情况所需的应许。我拒绝以同情和可怜来喂养我的灵魂。我拒绝容许我心以次要的事情为满足。神是我最完美的父亲,我满心喜乐地拥抱祂对我人生完美的心意。  



36、

耶稣正在建造一群门徒,他们能够认出他们所不明白之话语的源头。

圣经中最令人感动的一群信徒,无疑是在圣灵浇灌下来之后,在耶路撒泠的那—群新信徒。,这段故事记载在使徒行传最前面几章。圣经说他们彼此切实相爱,没有人有缺乏。他们一切的食宿和工作需要都得到满足。这个故事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在这个社群中,他们彼此的牺牲奉献不是出于命令,而是出自爱神的心。因为爱神,所以彼此相爱。这是一幅社群相爱的美丽图画。

耶稣是在门徒的生命中开始落实这样的真实。虽然圣经中并未有太多他们如何照顾彼此之需要的细节记载,但我们却看见耶稣教导他们许多事,包括有关自我抬举、奉献、服事和看他人比自己强……等。这些都是和社群相关的主题。看起来耶稣的十二个门徒,加上耶稣,似乎在一起生活,一起周流各方,传讲天国的福音。他们建立了一个滩头堡,当圣灵浇灌下来时,开始爆炸性的成长。

我一生中牧养过两间不同的教会,两间教会都经历到圣灵的大浇灌。第一间教会是在我牧养他们十六年之后,经历到圣灵浇灌。虽然每次神以大能显现,大家还是会惊讶,有许多疑问,但在面对巨大变迁时,整个教会是合一的。整个教会被扩张,新酒倒在新皮袋里。

当圣灵的浇灌临到第二间教会时,却造成很大的纷扰。这是我刚到那间教会牧会一、两个月后所发生的事情,结果教会分裂,约有一千名会友离开。两者的不同在哪里呢?在第一间教会,我们的关系帮助我们度过圣灵浇灌之奥秘所带来的惊涛骇浪。在第二间教会,我是新来的牧师,尚未和大家建立美好的关系,如果有爱的关系连结,就不会分裂。结果有些很好的会友离开了我们的教会。

耶稣是大受欢迎的演说家,很多人愿意饿着肚子,走很远的路去听耶稣讲道,看祂施行神迹,印证祂的信息。但虽然受欢迎,有一天却受到质疑。当天在场的人数很多,可能有接近一万五千人。祂行了食物倍增的神迹喂饱他们,然后决定开始讲道。祂所讲的这篇道是在祂的讲道生涯中最冒犯人的一篇道。祂说要吃祂的肉,喝祂的血,才能与祂有分。这篇道在听众群中引起不同的反应结果起了纷争,大家彼此争论起来。

于是有一大群人就离开。试想对几千人讲道,看着他们离你而去,最后只剩下十二个门徒。你可以想象门徒们的感受。耶稣备受爱戴,门徒感到很威风,希望耶稣很快被立为王。但他们的希望马上破灭。耶稣转向祂的社群,十二位门徒,祂说祂的话「就是灵」,圣灵赐下生命(参考约翰福音六章 63节)。换言之,祂刚刚所教导群众的那篇道,和祂所讲的其他群众喜欢的道一样,都是圣灵充满的道。祂只说祂听见天父所说的。但这一次,群众听不懂祂所说的。事实上,他们很不喜欢祂所说的话。而门徒虽然也听不懂这篇道,但却知道在耶稣说话时,他们领受了生命(参考约翰福音六章68节)。

在群体的关系中,我们有恩典可以领受从神而来的事;若无群体的关系,就只会感到被冒犯、被威胁。爱使我们能够吸收神借着一句我们尚未能明白的话所要赐给我们的丰盛生命。这是耶稣跟随者之生命一个重大的部分。有人说:「神冲击我们的思想,以便显出我们的真心。」这句话在约翰福音六章中显得最为真实。

祷告

天父上帝,我要活在爱的关系中,如祢起初的设计。帮助我不要孤立独行,然后自以为是在顺服你。我迫切希望我对祢的爱是能够以我对他人的爱和对社群的融入来衡量。在群体关系中,请帮助我拥抱祢为了祢的荣耀和我的益处,已带到我面前的那些事,即使我可能无法完全明白。我信靠祢,将赞美归给祢。

宣告

我要活在爱中。我要活在群体中。我心定意要借着我对人的尊荣来荣耀神。因此我下定决心对于我尚未能明白的事情,我不要过度反应,但我要在对神和对人的爱中寻求了解。我愿如此行,使神得荣耀。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